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重新审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认为古今学者的“平淡”一词来概括陶诗风格之不确,并且分别从陶诗的题材感情及陶诗的语言两方面具体分析陶诗风格的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项鸿祚是晚清词坛名家,学界对其词赞誉甚多,但论述多停留在"情真"、"感人"的层面上,对其词风的生成、特征及在词史上的地位认识不足.实际上,项氏出身于"簪缨之族",但家世已然败落.正是"没落贵族"的身世直接造就了他多感抑郁的情性,而生活的封闭性、审美情趣的精致淡雅、情感的细腻幽怨则决定了其词"苦艳郁深"、凄婉幽邃的风格.项鸿祚在创作上表现出对浙派末流空疏靡丽词风的厌弃,而他有意识地借写苦涩缠绵的艳情抒发身世之感的艺术追求却与后来晚清盛行的比兴寄托之风相一致,从而昭示了晚清词坛的新气象,开了晚清词坛以比兴入词之先河.  相似文献   

3.
词于唐五代初期阶段的发展中,许多词家的渔父题材的相挟入调,一方面使词的题材日趋多样化;另一方面也使得词的风格渐而冲破香软禾农艳一格的荫蔽而日渐明丽、洗练;同时,渔父题材的习用也最终使得词之隐逸传统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4.
黄昇的词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构建的《花庵词选》体例及对所选词作进行评论和《中兴词话补遗》中.构建对所选之词进行精要评点的体例,在中国词学史上有筚路蓝缕的首创之功;对词人系以字号、里籍、事迹等简介,在校勘、辑佚、考证上皆具文献价值,亦属首开先河之举;其选词博观约取,不主一家,评词兼容并蓄,风格多样;对于词的体制、作法等进行甄别和考证,颇具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五代时期,前后蜀词坛创作兴盛,词人们效法温庭筠,其审美理想趋于一致,从而产生了中国词史上第一个文学流派——花间派,形成了代表前后蜀词风的“花间范式”,对后世词的创作影响深远。既使“词为艳科”、“以婉约为宗”、“诗庄词媚”的词学传统由此确立,导致“本色当行”的婉约词成为千年词坛的主流;同时经过前后蜀词人对多种题材及风格的大胆探索和尝试,也有效开启了千年词坛风格流派多样化的端倪。  相似文献   

6.
人们提及苏轼的词,多以豪放简言之,而对其婉约之风则提及颇少.其实苏轼词的婉约、含蓄、缠绵、忧伤及美艳,较之婉约词大家毫不逊色.他的这首<贺新郎>就是其豪放之外的一首别具一格的婉约佳作.通过对该词的赏析,再次说明:凡是文学大家,其风格是多样的,其手法是高超的,其水准是一流的.  相似文献   

7.
钱斐仲是清代著名女词人、书画家,其《雨花庵诗余》中有大量的图画书写.画家身份与交游是她的书写缘由,花鸟人物山水画是她的主要书写对象,以画为主、词画融合是其书写途径,交融迷离、洗练清雅是其书写方式.钱斐仲图画书写的这些特点,展现了清代女性词人在清词中兴过程中于题材开拓、词学风格多样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清词中兴整体风貌中不...  相似文献   

8.
柳永凭其豪放之质作词,以丰富题材拓宽了豪放词的表达空间,以独特手法提供了豪放词的表现范式,以雄壮背景赋予了豪放词高远壮阔意境,以沉雄旷放风格树立了豪放词俊逸风骨典范,以壮美雄放之词绘制出豪放词的写作模板,从而为宋代苏辛豪放词的洪钟巨响吹响了前奏.  相似文献   

9.
艺术作品以其内在的风情神韵,给审美的接受以一种特殊的感受.美感情味的生成与作品本身的风格往往能达到同构相通的地步.词之风格有诸多变化,它的构成是形成词的情韵的主要因素.在诸多的风格中,古代词论家尤重“沉郁”,有的把“沉郁”作为词的最基本的风格和审美标准.陈廷焯说:“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十三国变风,二十五篇楚词,忠厚之至,亦沉郁之至,词之至也”.况周颐也说:“婉曲而近沉著,新颖而不穿凿,于词为正宗之上乘”.也有人虽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但在其批评实践中,“沉郁”仍被看作是词的一种基本风格和审美标准.沈祥龙说:“小令贵工整、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船山)是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中唯一有词作传世的学者型文人,故其在时代乱离之际接受稼轩更具文学上的优势.<潇湘怨词>代表了船山词的最高成就,分<潇湘小八景词>、<潇湘大八景词>与<潇湘十景词>三组,其中<小八景词>与<大八景词>效法辛稼轩词体而境界更深广,故国之痛更深沉.在表达艺术上,船山词以用典写家国之悲且取材广泛同于稼轩.船山虽疏于音律,但其风格因受稼轩影响而对振兴词坛具有巨大的贡献,词史地位不容抹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