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上古汉语雅言、方言里存在着一种合音对应现象,即一些联绵词和与之相关的单音节词,以互变构词方式“合音词(声+韵)=联绵词(上字声+下字韵)”进行拼合或切分的转写。雅言与方言之间、某一地域方言内部、地域方言之间,都多有例证。本文认为,这种合音对应现象是一部分联绵词的成因,也为反切法由中国自创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有一批趣难词.即把词的真实用字有意隐蔽,而以谐音的虚假字形代替,使词义的表达变得困难而有奇趣.这实际上是汉语独有的一种造词方法:隐实示虚,设难成趣.这类词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智慧和语言的生动活泼,但却未曾有人研究.这类词来源于各地方言,近、现、当代文学作品多有用之.本文以哈尔滨方言为例作基础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有一批趣难词。即把词的真实用字有意隐蔽,而以谐音的虚假字形代替,使词义的表达变得困难而又有奇趣。这实际上是汉语独有的一种造词方法:隐实示虚,设难成趣。这类词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智慧和语言的生动活泼,却未曾有人研究。这类词来源于各地方言,近代现当代文学作品多有探用,并有作家的仿造。其中有不少的已通行于全国,显示了这类词语基于艺术性的生命力。本文以哈尔滨方言为例作基础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三音节词在词汇系统中的地位仅次于双音节词,由于成分多元、结构复杂,往往更能显示方言构词的个性。丹阳方言的三音节词不仅构词方式独特,而且在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的分布上具有强烈的极性倾向。文章立足于丹阳方言三音节词的构词特征,并对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部机制作了适度的揭示。  相似文献   

5.
许多词语是有系列性的。有各种组合的系列性。同义词是一种直接性的系列,其中又有古与今、方言与通语、异形、讹变、隐曲、外来译词,或其他种种内部层次或系属。词的系列性关乎三个大端:(一)词的理据考释;(二)词的相互关系;(三)词的数量。这是一种总体性、深人...  相似文献   

6.
福安方言是闽东方言中较有特色的代表方言,它对周围其它方言的影响较大。文章对福安方言词的最初书面形式进行追索与考证。通过音义结合、方言比较等方法,分别从其词义、语音以及文字的历史与地域的流变上对其本字进行考释。同时列举了古代文献数据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7.
府谷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全县方言内部语音基本一致,以地域大致可分为四个小片,西部方言是其中的一片。陕西府谷西部方言音系,包括府谷西部方言的声韵调系统、连读变调和轻声。笔者认为,府谷西部方言中上声来源于中古清平与中古清上、次浊上,这一上声调是清平向清上、次浊上合流的结果;府谷西部方言的轻声总体上是调位中和现象,单字调和连调形式对轻声的控制作用较为强烈,词的使用频率与轻声的产生基本无关,轻声是一种固定的构词手段。  相似文献   

8.
陕北方言亲属称谓词有单音节词,有复音节词.复音节亲属称谓词构词理据丰富多样,有重叠构词,内部曲折,添加词缀,添加修饰成分及利用修辞手法等.经过这些构词理据组成的词语共同构成陕北方言的亲属词汇系统,使其在一个较封闭的词汇系统内完成语言交际任务.通过考察亲属称谓词构词理据发现,陕北方言亲属称谓词既有古语词、古音的沿用,又有方言中所具有的特色使用方式,同时还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制度和伦理观念,体现了词语语义内涵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晋中话反语骈词集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要地解释了反语骈词这一语言现象的含义,并选取了晋中方言中的75条反语骈词,以太原话为标准,分析、探寻了晋中方言中双音节嵌勒词和与之相对应的单音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湘语大多数方言点中,表示“丢失”意义的词的语音历史地位是“澄母药韵”。根据这个词的音韵特点,结合这个词的意义来源、引申演变的分析,我们确定这个词的词源(本字)就是“着(著)”。“着(丢失)”在湘语内部的使用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对外具有排他性,是湘语的一个特征词。虽然这个词在赣语的个别方言中存在,但是不影响大局,而且这个例外可以认为是方言接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收集整理大冶陈贵镇方言口语中的合音词来展示大冶方言语貌.大冶陈贵方言的合音词数量较多、类型较丰富、合音方式较灵活.有二次合音词、局部合音词、叠音词合音.有部分合音词与原词比较语义发生变化.大冶方言中的合音词是由急呼而形成的历史音变.这些合音词和大冶话中的情意变调一起,体现了大冶话作为方言口语的实用性、简洁性.  相似文献   

12.
古代汉语的同源词流传至今,往往在各地方言中留下它们的踪迹,考证同源词,征引古代训解与用例无疑是必要的,但举证现代方言─—活的语言同样应予重视。本文所考各组同源词,既首以古籍证其“声近义通”,又次之尽力以方言足证:把传统同源词考证与现代方言研究结合到一起。每组词中都有一个或几个词是方言中有的,故名曰“方言同源调”。论证仿章太炎《新方言》、杨树达《长沙方言考》、《长沙方言续考》,即先书证,后方言。  相似文献   

13.
词汇是方言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划分方言区域时,有时一两个最有代表性的词就能表现方言特征,将某一方言与其他方言区分出来,如闽语的“厝”(房屋)、“骸”(脚)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长汀话是闽西客方言的代表,与其他方言一样,也有其最富代表性的语词,这些典型的客语词,可作为客语识别的特征,对客方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长汀客语里几个最基本的词进行考释,实际上,这几个词通行于客家许多方言中,并不仅限于长汀客语(当然意  相似文献   

14.
论隐实示虚的辞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提出隐实示虚修辞法造词说:特意把词中实际理据隐蔽而代以谐音的虚假用字,以形成奇巧、智趣的风致。这是曲折、朦胧美与造词的结合。这类词古今一贯,为群众喜闻乐见,当代方言及近代俗语词中尤多,显出极大的普遍性、规律性。隐实示虚,虚中含实,与一般词语的见字明义大不相同。此为汉语独有,证明汉语词语可独立地兼有艺术欣赏性,汉语修辞特有“辞趣”一种,汉语造词之始就会有意中断词源,而与普通语言学所论词源中断大为不同。隐实示虚体现了汉语文化的艺术风格。这一研究可使方言词汇研究引向深入,也可在多方面丰富普通语言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榆林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故其方言具有一定的古老性。在该方言的亲属称谓中,有些词的语音、语义都与普通话有别,我们暂且将这一类词称为"特色亲属称谓词"。文章从词语的来源、语音及语义等方面探析榆林方言中的特色称谓词,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从壮语老借词、汉越语、平话和粤语的十三项语音特征的平行比较 ,显示了前三种语种在语音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并都与粤语 (指以广州话为代表的较晚历史层次的粤语 )有着一致的区别 ,这说明在早于《切韵》时代的古代南方地区存在着一种内部相当一致的汉语权威方言 ,前三个语种应是来源于这一权威方言而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则是来源于《切韵》系统 ,从而进一步证明 ,汉语各方言不都是谱系树式地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东北方言动词又是构成东北方言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对东北方言动词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和掌握独特的东北地区文化并深化语言研究领域.通过研究发现:东北方言动词的来源包括少数民族语言词和借用词;东北方言动词的分类是东北方言独有动词和与普通话同词异义的动词;东北方言动词的构成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相似文献   

18.
子长话是晋语陕北方言的一种地方话,其词汇系统与普通话颇多一致,但也有独特地方,如晋语子长话中有三种特殊词语:分音词、合音记号、逆序词。本文重点描写了长话这三种特殊的词语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方言》中某一个方言词,作为被释词,多数情况下不重复注释。但是,也有同一个方言词重复注释的情况。这种重复注释的情况,透露出《方言》某处说某方言用了某词并不排斥其他方言也用该词的信息。如果一个方言词仅见于它后面所列的具体的方言区域,不见于别的方言,那么几处重复注释所列的方言区域应该是一样的。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这就有力地证明:《方言》中说表达某一个概念,某地用某词,并不是说只有某地用某词,其他的地域不用该词。扬雄只是据实记录他的见闻,不是在作出全面调查,不是在知道了某词只有某地用而别的地方不用之后,才写上某词见于某地。换句话说,《方言》中某词见于某地,并没有暗含不见于其他地域的意思;《方言》中的很多方言词不能作为某一个地域独有而为其他地域所无的用词。将《方言》这一特点揭示出来非常重要,因为它牵涉到如何利用《方言》研究秦汉时期的方言区划、方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以及汉语词汇史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胶东方言曾梗通三摄合流的现象有两种类型:1.仅古合口字同韵母,2.古开口字与合口字同韵母。这两种类型以古登州府和莱州府划界处为分界线,从相关文献和现代方言材料看,除了语言内部因素之外,古代政区的相对稳定、共同语和区域性强势方言都对胶东方言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