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精神作为一座城市灵魂的象征,是城市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独特品质。要扩大城市精神的效应,就应该使城市精神成为市民的文化习惯和自觉行动。进而发展成为一座城市的社会行为,这样,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才会焕然一新,城市精神才能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赵昆 《齐鲁学刊》2012,(3):100-103
城中村的改造归根结底应是"人"的改变,最终要实现城中村居民价值观市民化。城中村居民价值观市民化中的"市民"诉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成为"现实的市民",享有和当前所有城市居民完全同等的资格、待遇和权利;二是成为"理想的市民",即成为完全适应现代城市生活、体现现代城市文明的"现代市民"。城中村居民价值观市民化的实质是:实现城中村居民价值观由"乡土性"到"现代性"的"市民化"塑造,它体现的是主体的高度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从形态上区分应包括,城市的物态文化、市民的行为文化和城市精神文化。然而,大连没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现阶段的文明程度仅仅是表层文明,城市文化表现为表面的物态文化。在市民素质、城市文化氛围和精神气质等软环境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大连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限制了其“龙头”作用和“窗口”功能的有效发挥,从而影响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与往来。因此,在世纪之交,大连仍需要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进行城市与文化功能再造。基于这一点。本文拟从城市的物态景观的建设、市民行为活动方式(即民风)和城市文明特…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中心,这种中心地位,决定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涵义和特点 1.城市精神文明的涵义所谓城市精神文明,指的是生活在城市区域的人们在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它是城市市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城市精神文明主要表现为城市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城市市民的道德标准、文化素质以及整个城市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面貌等等。城市精神文明是随着城市的出现而产生,它的发展也是受着城市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的。  相似文献   

5.
塑造市民精神是推进城市现代文明的需要 ;市民精神是在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 ,一个城市的市民社会决定的意识形态 ;塑造市民精神应遵循地域性、导向性、实践性等原则 ;塑造市民精神需要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6.
包伟民 《文史哲》2012,(5):95-107
前人讨论中国古代"城市文化",虽然清楚区分了当时的"市民"与欧洲中世纪市民阶层的显著差别,然立足点仍在于探寻"城市文化"之可能蕴含的"自由"、"新型"等等精神,因此明显带有某种理论的预设。若将两宋时期的城市居民视作一个整体,来讨论"市井文化"的特征,从表象看两宋市井文化清雅与市俗共存,骄奢与村愚并现。深入分析可见: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种要素不断聚集于城市,相对于乡村,城市占有文化上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士大夫阶层拥有政治核心资源等原因,一如既往地掌握着文化的霸权。执城市文化之牛耳者,仍然是官而非商。唐宋间城市文化发展在政治领域的主要意义,在于它承续并巩固了唐代以来由于士大夫阶层城居、文化资源集中于城市所带给专制国家在文化上前所未有的控制权。于是,从两宋时期起,社会文化的中心从乡野转移到了城市。  相似文献   

7.
[摘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应成为新时期城市精神培育过程中的着力点。大庆作为拥有宝贵精神财富的资源型新兴城市,孕育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形成了培育大庆城市精神的深厚历史前提和现实基础。对于培育城市精神,大庆市委高度重视,动员全体市民参加讨论,在集思广益中凝聚了力量。通过科学谋划,进行创新管理;用教育方式提升市民素质;结合实际推进城市精神落实;创新载体与时俱进地传承文明传统;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使城市精神内涵得以丰富;建设标志景观,塑造大庆城市开放包容的新形象,使大庆城市精神的培育具有了迫切的现实需要和更大的实现可能。  相似文献   

8.
从起源的角度看,广场最早与最基本的功能是一个文化、精神与艺术活动的中心。现代广场更关注其对城市环境与都市人具有的生态功能。作为城市文明符号与主要象征的市民广场具有重要的公共空间与公共文化价值。中国城市广场普遍存在着空间布局混乱、结构失衡、功能错乱、"空心化"、管理落后等问题。真正理解与领会市民广场的本质内涵,制止对城市空间的非理性改造与盲目生产,以及通过管理与服务创新全面地提升市民广场的文化服务水平,对于中国市民广场与城市空间生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与文化城市,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是一种整合和升华.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方法,."文化城市"特指通过"文治教化",使一个城市具有现代城市、文明城市所应具有的形象、特征、精神和品格;"文化城市"是指已经具有的城市形象、特征、精神和品格.但需要寻求的是,实现"文化城市"或曰"以文化城"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市民精神与城市精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市民精神是地域性、民族性、全球性 ,历史继承性、时代性和前瞻性的统一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撑 ;市民精神要成为城市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进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的生产工场.城市在生产文化的过程中积累了"城市文化资本"."城市文化资本"融合了城市形象系统并凝聚成为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价值增长的动力因.城市文化资本在建构中汲取了城市的历史、建筑、人文、精神、气质、品格、制度、地理环境等资源,形成了城市形象、城市记忆与城市品牌,从而化成为<城市文化资本论>所描绘的"千年城市、永续发展"的价值传承密码.  相似文献   

12.
曾军 《学术界》2007,(4):20-27
在城市文化传承问题上,应该确立一个基本的立场,即城市不是文化传承的敌对力量,而是芒福德所说的"文化的容器",应将之视为一种积极力量.城市文化传承也绝非城市文化的传承问题,而是城市的文化传承问题.在此,"人的活动"因素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对对象性的文化形态和机构性的城市规划的关注遮蔽了对作为城市文化主体的市民因素重要性的认识.城市文化传承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市民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它贯穿于城市化的所有阶段;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市民化进程出现了不同步的现象,形成了不同的市民化问题,市民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民工"、"先知识化"和"再市民化"等现象也决定了城市文化传承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中国城市社会,市民日常生活所需为摊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摊贩则成为城市的流动风景,装点了城市之声、城市之味和城市之乐.流动摊贩花样百出的叫卖声、招徕生意的器具声宛若城市的交响乐,滋润着五味俱全的城市味觉,形塑着城市品牌与市民品味;流动摊贩售卖货品,又身怀生存绝技,表演街头艺术,丰富了城市大众娱乐,增添了都市的草根色彩与平民精神,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与城市大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试论城市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红缨 《江汉论坛》2004,(8):126-128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的建筑风格、城市的形态格局以及城市市民的综合素质、文明程度、价值取向、思想情操和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是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在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驱动力,是民族精神、国家精神的重要内容。城市精神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整体性、自觉性等特点。城市精神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批判功能。塑造城市精神,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建立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城市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现代化问题非常重要.城市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展示和复制所谓现代化的肤浅景观,还应在深入理解现代化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构的思路,驯服现代化,建立起真正能表现现代城市市民精神气质、独特历史文化个性、充盈着丰富人文精神的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6.
实施"大文化"战略是我市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举措;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切实解决影响大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性矛盾所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如何正确理解"大文化"战略的目标内涵,对于我们科学编制大文化发展规划,制定有效的推进措施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和角度、对"大文化"战略的目标内涵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7.
市民道德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和载体。提升市民道德素质是大庆市在全国乃至全省发展大格局中如何定位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大庆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庆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大庆市民法治意识,不仅有利于涵养大庆城市精神、塑造大庆城市形象,而且可以客观审视市情,全面推进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的"城市系列"描写了都市街巷里弄的世俗生活.本文阐释了其作品中城市女性形象的精神内蕴追求世俗的优胜与注重实利.从而确立出王安忆笔下城市女性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城市最真实的生活方式的代言人;市民精神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市民化社会融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失地农民要想融入城市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市民,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首先,身份转为市民,并且能够在城市找到相对稳定的职业;其次,能够获得与城市市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并逐渐形成与城市市民接近的生活方式;再次,由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与城市市民文化的接触,使他能够形成与城市市民相同的价值观和城市归属感,进而产生自我新身份的认同.本文通过对这三方面条件的分析,认为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社会融入尚未完成,并对如何促进失地农民的市民化社会融入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化速度日益加快的潮流中,城市的精神文化建设也成了愈来愈引起人们关注的话题.城市中的俗文学活动作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项内容,也显示出了消费活动的特征.虽然我国的消费文化研究不很发达,但文学消费活动却早已有之,尤其以清代的扬州最为突出.城市俗文学活动作为社会现象,具有生产消费的一般属性,而作为市民生活的一项内容,还表现出了实用性、夸示性和人格化三重品格.在当今的城市生活中,俗文学活动作为消费对现代文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