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大烈,一位云南丽江农民的儿子。骨子里浸透着纳西人勤劳质朴的基因。年轻时就立志投身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事业。他耗费10年心血写成《纳西族史》一书。去年5月,第10届日本经济新闻社亚洲奖“文化奖”颁给了中国云南纳西族学者郭大烈。郭大烈是长年致力于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因研究纳西族历史文化业绩突出而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近年,纳西族传统文化与丽江一起,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随之,一个现象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格外关注——越来越多的外族人称自己是纳西族。这些人当中有汉族,也有其它少数民族;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他们虽然不同民族、不同国藉,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都在为弘扬光大纳西族传统文化倾注着大量的心血。著名作家周而复之女张旭曾经在拍摄关于纳西文化的电视片时,对这种文化爱到不可自拔的地步。自己创办实体暂且不议,还说服丈夫一同加人,并使母亲充当自己的“大秘”。张旭甚至还以纳西族女神塔依拉姆的名字为自己起名,自称是〕京的纳西…  相似文献   

3.
冯智 《西藏研究》2008,(1):60-70
文章结合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研究了明代丽江壁画中有关藏传佛教的内容及其历史,分析了丽江藏传佛教壁画形成的背景、史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丽江藏传佛教壁画是藏族文化东传的必然结果,是明代木氏土司崇奉藏族文化的体现,是滇、藏、川多民族文化圈互动的一个缩影,它在客观上丰富了纳西族等云南各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木里县俄亚纳西族一妻多夫制婚姻家庭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亚纳西族自治乡是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瓦厂区一个乡。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乡共有592户,4291人,其中纳西族有2490人,占总人口的59%,是该乡的主体民族。 俄亚大村是俄亚乡纳西族最大的聚居村寨,有13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22%,有1060人,占总人口的25%。全村除一名当赘婿的藏人外,全是纳西族,占全乡纳西族总人口的42%。传说俄亚大村建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最初,他们隶属丽江土司管辖。清朝雍正初年,丽江实行改土归流后,划归木里宣慰司管辖。木里土司为了有效地控制俄亚纳西族,授予其头  相似文献   

5.
纳西族妇女“经商术”一瞥/黄琳娜 近几年纳西族一些干部和群众一谈到市场经济,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唉!我们纳西人不会做生意!”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作为一个汉族,从小在丽江长大,又做了纳西人的妻子,平日来往最多的是纳西族妇女。大量事实证明,就纳西族妇女而...  相似文献   

6.
纳西族东巴文化与东巴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西族的历史背景纳西族,在顾比得的《被遗忘的王国》里面,称为“被遗忘的王国的子民”。就是这样一个“被遗忘的王国”的民族,在最近十几年以来,其文化不断的走出玉龙雪山,已越来越多的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到2001年的12月31日,一年来到丽江旅游的游客达305万,而整个丽江县的人口只有34万,其中纳西族的人口却是19.6万。在这样一种不成比例的文化冲突之中,纳西族  相似文献   

7.
云南迪庆州中旬、德钦县及维西傈傈族自治县,是藏族聚居地区。其中德钦、中甸二县藏族更较为多。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曾为唐王朝同吐蕃及南诏地方政权角逐之地,宋元时期藏族文化渗入较深。有明以来,由于丽江木氏纳西族土司势力的发展,纳西族文化及政治势力渗入,西及盐井地域。迨明末清初,随着纳西族木氏土司势力的衰退,藏族的发展及黄敦寺院在滇西北的建立,使藏族的经济、文化在这一地域又发展起来。入清之后,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正在攻读博士后的纳西族学者自庚胜,一手策划了将于10月15日在云南丽江举办的“’99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不久前,他与几位主要组织者一起割破手指喝下血酒以盟誓──定要办好此次艺术节。本刊记者为此采访了这位希望在世纪之交对纳西族传统文化作百年回顾的学者──白皮肤是十分自豪地说这句话的。他说,这次活动从策划筹备到正式举办,前后只花费3个月的时间,而一般情况下筹备像这样规模的活动需要一二年。想起以往他为丽江、为纳西族所做的一切,相信此举所带来的收益将是空前的。1…  相似文献   

9.
广角镜     
“反向社会化”在民族地区理论工作者郭大烈在著文论述民族心理的社会化时认为:利用青年反向社会化,在民族地区有着重要的意义。青年人比老一代人有较高的文化,见多识广,受传统的束缚少,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反映在心理上的民族差别较小。丽江纳西族老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纳西族乐舞的传承与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纳西族乐舞传统传承方法、纳西族乐舞的现代传承方式和纳西族乐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发展趋向三个方面分析纳西族乐舞的传承与创新,展现纳西族乐舞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积淀。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研究纳西族乐舞这种古老的音乐舞蹈文化艺术形式,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社会环境中如何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纳西族乐舞的传承与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纳西族乐舞传统传承方法、纳西族乐舞的现代传承方式和纳西族乐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发展趋向三个方面分析纳西族乐舞的传承与创新,展现纳西族乐舞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积淀。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研究纳西族乐舞这种古老的音乐舞蹈文化艺术形式,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社会环境中如何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丽江纳西族古乐队加盟“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日本学者指出:纳西族象形文字更便于电脑传输,便于国际交流;……纳西族传统文化在轰轰烈烈影响今人之际,同时昭示了我们什么在九八岁尾、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获取了下述信息:举世瞩目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世纪...  相似文献   

13.
1980年,一些因家中不富裕而外出做工的男人神气地回到家乡浙江绍兴,令那些平素瞧不起他们的人刮目相看,因为,他们带回了比他们年轻得多的纳西族姑娘! 这些来自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姑娘后来都成了他们的妻子,而且心甘情愿。到今天为止,这些远道嫁来绍兴的纳西女有增无减。县民族科的一份材料表明:外来的185名少数民族妇女中,纳西族妇女就占了126人。谁是纳西族姑娘中第一个来到这个白墙黑瓦的江南古城?没人能对我说得清楚。总之,这些纳西姑娘绝不是当年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被抢来、哄骗来的。从丽江到绍兴,其间要坐六七天的汽车、火车。她们的出走是极其  相似文献   

14.
盐井村隶属于西藏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自治乡,当地聚居着部分藏族和纳西族群众,亦有少量汉族.历史上他们信奉藏传佛教、东巴教或天主教,形成了目前多元宗教并存的局面,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宗教文化提供了一幅真实的画卷.  相似文献   

15.
鼎波 《中国民族》2007,(4):11-11
“能够成为纳西族和丽江地区的代言人,同包括汉族在内的55个民族成分的委员一道,为国家建设、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深感责任重大。”杨一奔委员如此形容自己政协委员的身份。  相似文献   

16.
一、封建领王制度下的母系家庭1.概述:纳西族约有十六万人,其中十五万五千人聚居在云南省丽江专区境内。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其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丽江专区内的丽江、维西、永胜和中旬等县的纳西族,解放前已发展到封建社会晚期阶段,并已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在宁蒗及其  相似文献   

17.
木仕华 《民族学刊》2013,4(6):38-48,105-108
《徐霞客游记》中“滇游日记”的记载涉及明季以丽江纳西族地区为中心的藏边区域的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政教关系、商贸往来、战争与和平、民族关系等内容,旁征汉藏文史资料和文献,考信史实,《徐霞客游记》在滇川藏交角区域纳西、藏等多民族关系史和政教关系史、汉藏文化交流史研究诸领域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纳西族古乐队中,有一件珍藏多年的古乐器——“苏古笃”。据传是蒙古族乐器,说起它还有一段民族文化交流的趣闻呢。元世祖忽必烈统率元兵过大渡河,抵金沙江,于公元一二五三年在丽江石鼓渡口乘革囊及木筏渡江,丽江土司麦良,迎接元兵于刺巴(石鼓)渡口。忽必烈为了感谢纳西族的欢迎和帮助,特以部分乐器、乐曲、乐工作为别时谢礼。这把珍藏多年的“苏古笃”,据说是当时忽必烈留下  相似文献   

19.
杨福泉 《民族学刊》2017,8(2):25-33,100-102
本文从东巴古籍记载的饮食习俗和当代的延续、饮食禁忌与民间信仰的关系、食品祭祀和相关的水土观念、纳西族饮食中的民族文化融合以及饮食烹饪习俗中的社会性别和长幼观念五个方面探讨了纳西族饮食习俗的文化意蕴.纳西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纳西族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较大的变迁.其从古相沿的饮食文化,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精华,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和创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纳西象形文字所反映的纳西族文化习俗夏之乾纳西象形文字可说是我国现存的民族古文字中象形程度最高的一种。其形象化远在股代甲骨文之上。它以简明的笔划,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地将纳西族自古以来的不少重要文化习俗、生产活动以至诸如吃、喝等日常生活事项都相当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