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城市化模式选择与我国“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严重偏低、城乡收入差别过大是我国“三农”问题的突出表现。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彻底解决“三农”问题。通过对我国“三农”问题的本质解析,指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大量减少农民数量,实施城市化战略。农村城市化不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必然过程和选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快速膨胀,人口结构复杂化,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多样化。本文以上海市为例,通过问卷数据,从人口学视角,通过回归分析不同人群公共服务的偏好。结果显示,当前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仅有数量增加,对质量、服务水平及环境都有所要求;同时人口区域结构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具有显著影响,人口自然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较小,区域公共服务差异、户籍性质造成的身份差异是影响公共服务需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的数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全国流出人口主要源于川皖湘赣豫鄂桂,流入人口集中在粤浙沪苏京闽,流动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1.6%。人口流动主要路径有10条,其中到广东的占6条,到上海的有2条。省际、省内县际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29.4%、25.2%,市区内、县内乡镇街道间流动人口占24.5%、21.0%。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分析了广州市天河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重视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分布变化——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几十万、上百万户籍人口从内环线以内迁到内环线以外 ,这给迁出地、迁入地的社会、经济、教育、卫生、治安等各方面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和问题 ,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大问题。这种数公里数十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分布变化 ,必将影响上海整个城市形态、城市结构 ,有利于新型的城乡结合型的新城的建成。上海有六千多平方公里冲积平原 ,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应不断扩大城市化地域范围 ,与其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相匹配。 相似文献
8.
城市郊区在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的工业经济转变中,作为传统的农村社会和现代的城市社会冲突最为直接和最为激烈的地区,其经济、文化和社会组织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不稳定性,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会变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利用城市化社会变迁的一般理论,在对兰州市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郊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城市郊区出现的途径,土地资源的转化模式,城市化社会制度变迁与工业化的关系,城市郊区人口的构成、流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研究——以BP神经网络模型的应用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因素相关分析法是城市化水平预测领域较常使用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发展水平之间相互关系的作用模式较为复杂,传统的预测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往往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预测效果。本文拟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在这一领域进行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11.
超大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中的人口问题初探——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首先指出超大城市日益严重的土地资源短缺迫切要求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然后以广州为例,具体阐述了在超大城市的土地优化配置中要如何重视与人口分布、管理的协调. 相似文献
12.
在21世纪,老龄问题正在日渐凸显出战略性问题的地位。本文以苏州为个案分析了苏州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以及解决老龄问题的一些成功探索,并指出从可持续发展高度来定位老龄问题正是苏州宝贵的经验所在。最后的结论是:高扬起贡献——回报的理论和人道主义的旗帜,才是处理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以及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3.
农村贫困老年人作为现代社会一个传统的弱势群体,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社会位置。随着农村社会转型过程的加剧,该群体的贫困深度和范围均呈现扩大化趋势。本文基于社会排斥视角,探析农村老年人贫困根源,构造弱化老年人遭遇排斥力度和向度的路径选择,对于提高农村贫困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构建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得知儿子外出就业,对老人的经济支持方式上出现了货币化倾向;儿子外出就业收入的增加同样惠及到了家中的老人;儿子全部外出就业家庭的老人所得到的经济支持明显好于儿子全部在家就业类型的老人.从线性回归的分析结果得知外出的儿子数与儿子年均收入和老人所能得到的经济支持呈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镇化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未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西方经济学关于城市演进的理论上主要有分工演进、推—拉作用和集聚经济理论。众多学者在这三个主要理论指导下,着重以"经济增长"为目标来探讨我国的城镇化模式,并关注于城市规模效应和城市体系建设。但这些研究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城市发展的目标也太过于强调经济增长,未深入探讨以全体居民的福利改进为目标的城镇化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6.
西部城市贫困与社会支持网缺失研究—以昆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贫困日益凸显并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西部地区更是如此。以昆明市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网在西部城市反贫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西部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平均规模仅为2.33,远远小于全国9.1的平均水平。这表明西部城市贫困的产生与社会支持网缺失有着一定的联系。为此,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成为西部地区城市反贫困的政策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社区建设与发展状况是反映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社区建设对促进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城市社区发展原因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和座谈会资料,以天津市为例对社区发展的状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促进社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已经成为多个学科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上海为例,用较为全面的数据,分析了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认为上海已经出现了社会空间分异,并有极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文章就不同社会阶层混居的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