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个人化写作是90年代重要的文学现象,它以其对于个体感觉和欲望的张扬构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它是现代世界的精神表征,是现代哲学思想的产物,是中国90年代时代精神状况的必然表现。其成就在于,它拓宽了文学表现的个人经验领域,加深了对于个体内在生命体验的表现深度;调整了作家的创作心态,解放了作家的艺术想象力。但是由于它没有形成个人化思想,对于生命个体的理解失之偏颇,所以又表现出许多局限和不足之处。个人化写作要想走出困境,作家必须建立对于个体的全面理解,形成个人化思想。  相似文献   

2.
个人化写作的背景、成就与局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茂民 《东岳论丛》2000,21(3):136-140
个人化写作是90年代重要的文学现象,它以其对于个体感觉和欲望的张扬构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它是现代世界的精神表征,是现代哲学思想的产物,是中国90年代时代精神状况的必然表现。其成就在于,它拓宽了文学表现的个人经验领域,加深了对于个体内在生命体验的表现深度;调整了作家的创作心态,解放了作家的艺术想象力。但是由于它没有形成个人化思想,对于生命个体的理解失之偏颇,所以又表现出许多局限和不足之处。个人化写作要想走出困境,作家必须建立对于个体的全面理解,形成个人化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出发点——论茅盾的《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特征的时候,不提到茅盾的贡献似乎是难以想象的。因为茅盾自身的文学作品在世界上达到的高度和他作为长篇小说代表作家的份量,还有,跟他一同为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做出贡献的其他作家相比,他在文学创作方法的探索和思考极为突出,所以他一向被认为是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中流砥柱。 茅盾作品自身创作的动力,是由于作者把大革命失败造成的心理压迫升华为对文学的生气勃勃的热情,小说的选材执着于暴露社会的追求不能说与这种心理状况无关。虽然茅盾创作《蚀》三部曲的时候“眼高手低”,同时还难以摆脱忧郁的阴影,但后来这种忧郁的阴影渐渐变得淡薄,转化为认识和揭露社会病根的力量。茅盾清醒地走欧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道路,并把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与中国古代小说的技巧结合在一起,因而他的作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特别是到了后期的杰作《霜叶红似二月花》,不仅是融合了中外文学优长的结晶,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4.
误读现象与茅盾研究孙中田一误读是与正解相对应的。但在文学历史的过程中,何者是误读,何者是正解,它们的正负价值,有时很难黑白分明,所以在历史的天平上,价值取向,常常呈现出偏离、错位的浮沉状态。这与文本的深蕴有关,与时代、文化风尚的变异,作家的意向以及解...  相似文献   

5.
茅盾先生曾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风,然而同一时代的作家在共同的文风之中又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同文另一处又说:“时代精神,反映在我们的文艺创作中,就是时代风格,一切的个人风格中都不能不渗透着这光芒四射的时代风格。”由此看来,文学创作的“时代风格”与“时代的文风”对于作家的创作风格有着等值的作用,但实际上它们是貌相似而实不同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6.
<正> 一九二一年初,茅盾在《〈小说月报〉改革宣言》中说,改革后的《小说月报》,“将于译述西洋名家小说而外,兼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之趋向,讨论中国文学革进之方法”。实际上,在主持《小说月报》之前,茅盾已经开始以此作为自己文学活动的宗旨和主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崛起有一个特点:理论先行,创作后起。茅盾作为现代长篇小说的创始人,他的创作道路即如此。茅盾首先把泰纳和左拉的理论引入中国。1922年作《文学与人生》,就介绍了泰纳的文学三要素说,提出文学受“人种”、“环境”、“时代”以及“作家的人格”(这最后一点是茅盾的见解)的影响,并提倡用泰纳的观点观察中国文学。他说:“以上是西洋人的议论,中国古来虽没有这种议论,但是我们看中国文学,也拿这四项以根据。”存写作方法上,茅盾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应“没有一毫私心,不存一些主观”。又说“譬如人生是个杯子,文学就是杯子在镜子里的影子”。  相似文献   

8.
<正> 1962年11月14日,茅盾在与笔者谈话时说:“我在年轻时也曾想做个革命家,革命家没做成,才做了作家。但即使做了作家,也没有写出多少真正成功的作品来。”(《“源泉艺术在民间”——茅盾谈自己的创作》,见《华东师大学报》1981年6期)后来他在与法国作家苏珊娜·贝尔纳谈话时又说:“因为我没有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所以才当了作家”(见《光明日报》1981年4月25日)。这些话除表现出茅盾的谦逊美德外,也说明茅盾在青年时代,确曾努力参加社会和革命活动,想做一个职业革命家。特别是从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他的社会和革命活动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对茅盾  相似文献   

9.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作家,也是大批评家.作家的茅盾和批评家的茅盾两相比较,不但批评家的茅盾先于作家的茅盾,而且,在创作活动中止之后,茅盾始终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文学活动,便是文学批评.他是现代文学批评,特别是现代小说批评的开拓者之一,是社会——历史文学批评流派的杰出代表.茅盾的文学批评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前一阶段,文艺战士和思想战士的茅盾,以文学批评为武器,在剧烈动荡、复杂曲折的中国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坛,不断地进击和战斗.特定的时代和文学历史进程,培植了茅盾特定的人文心理,和对于文学批评的历史使命的认识,为他的社会——历史文学批评提供了舞台,也形成了他的批评的优势,还有局限.他以现  相似文献   

10.
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发端的新文学运动的兴起,首先体现在文学观念的变革上.当时凡是在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作家,大都通过对外国文学的学习和借鉴来冲破传统文学观念和固有表现程式的束缚,从而使自己的作品作出了适应表现新的时代生活要求的开拓.茅盾小说所受外国文学的影响,首先也是表现在对传统小说观念的突破与新的小说观念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1950年代,茅盾经历了曲折、漫长而痛楚的思想改造历程,遭际了尴尬的人生境遇。这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作为文艺界的领导者,茅盾在工作中处于尴尬的境地;二、作为文学评论家,茅盾多次陷入"因文罹祸"的尴尬;三、作为文艺政策的解说者,茅盾往往言不由衷、自相矛盾;四、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茅盾1950年代创作的多次尝试都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12.
<正> 茅盾以其创作、文论和外国文学的评介的巨大成就,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的现代作家,同时他也从现代作家中吸取精英,化为自己的血肉,从而表现出伟大作家的博取精神和创造威力。一些作家当他们还是寻求革命的文学青年时,茅盾的作品成为他们思想上的启蒙导师。陈沂说,年青时代他读到《蚀》,尽管当时有人写了评论文章非难它,然而他和类似寻求前途和出  相似文献   

13.
在茅盾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评论活动中,作家论型文学批评的创作为后世文学发展确立了一定的规范,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茅盾的七篇作家论及其创作背景的分析,不但可以辨析这种文体的演进过程,而且能够体现茅盾文学思想逐步溶入左翼主流文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张吕 《船山学刊》2006,(2):44-47
民俗在文学写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作家首先是对民俗进行地域性的、个性化的书写,同时也看到民俗在时代历史中的变迁,民俗的变化可透视历史的风云变换。但更重要的是作家深刻意识到民俗自身独特的生长方式与顽强的生命力,因而,作家利用民俗事像的符号指称功能,赋予它丰富复杂的文化意味,以此实现自己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5.
论文学研究会理论倡导与文学创作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会诸作家的创作向来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 ,但是 ,本文通过对茅盾现实主义的理论倡导及其动摇性的研究 ,并对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冰心、庐隐、孙工等作家的具体分析 ,发现茅盾的现实主义倡导并没有导致文学研究会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相反 ,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作是以非现实主义倾向为主导的。而这又是与“五四”文学革命的核心是以个性自由为主导的伦理革命、以及中国传统抒情诗的渗透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天津社会科学》2014,(3):116-121,131
对中国现代文学大家茅盾的评价,长期以来因其创作中显露的政治化倾向而存在分歧,这意味着从政治文化视阈对茅盾作理性审视十分必要。茅盾形成"矛盾"人生和独特的作家角色定位,在文学和政治的交错中创作,并作出自己的相应建树。这些都需要将其置于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考量,作出准确估价。  相似文献   

17.
茅盾对中国文艺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其丰富而又系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茅盾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是随着时代的进程、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而逐渐明确化、深刻化的。茅盾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鲜明的实践性和理智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8.
闵虹 《殷都学刊》2002,(3):75-77,107
汉魏之际 ,文学与政治的亲和 ,自然而然地成了建安作家的共同选择 ,成了一个时代的倾向。”梗概多气”的建安风骨 ,为走向自觉和独立时期的文学争得了荣誉 ,也为文学得到社会及当权者的认可赢得了更多的支持。”雅好慷慨”成为建安大多数作家所追求的时代精神 ,也是这一时期文学创作表现出来的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作为其具体表现 ,就是建安作家群体对功名事业的追求。曹操的政治引领和文学实践正是这一群体追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茅盾写的第一篇现代作家论的文章虽然是《王鲁彦论》,但他选择的第一个作家论的对象却是鲁迅。这现象尽管平常,但这背后的根据却对我们很重要:由于茅盾有一种思想与鲁迅那种干预社会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意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才使他对鲁迅及其创作那么感兴趣,而那“思想”就是茅盾的功利主义的价值论文艺观。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度湖南文学评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艺理论研究紧紧围绕时代主题,感应时代精神,对当下文艺发展起着导向与引领作用,不断开拓新的学术领地;现当代文学研究突出湖南本土作家研究,而又关注全国文学研究新动态,取得新的重要收获。湖南文学评论不仅推进了湖湘学术的积累与发展,而且对当下湖南文学创作的进步与繁荣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