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维娜 《理论界》2004,(2):128-129
金圣叹作为明末清初的小说评点家,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评点的《水浒传》,在艺术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有许多真知灼见。在人物性格评点中,金圣叹自觉地将人物性格加以对照,把他们鲜明地区别开来,而他的许多艺术见解也渗透在对照之中,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金圣叹十分推崇《水浒传》中人物的塑造,他赞叹道:“《水浒》所叙,叙一百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水浒传序三》)因此,在《水浒传》评点中,他自觉地把人物性格分析作为重点。他采用对照法来分析人物性格,或是将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加以…  相似文献   

2.
明清两代,评点《水浒传》的有多家。而其中比较有影响有价值的.恐怕要算李贽、叶昼和金圣叹了。因此,我们试图对三家的评点加以比较,审视一下它们的异同得失。下面本文就先来考察三家的思想评点。三家的艺术评点,拟另文讨论。1、李贽、叶昼和金圣叹都是极力颂扬和推崇《水浒》的批评家。李贽称《水浒传》为“古今至文”之一。叶昼赞《水浒传》“妙绝千古”。金圣叹尊《水浒传》为“六  相似文献   

3.
许娇娜 《江淮论坛》2006,(1):164-170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从两个方面影响了作品的文学价值:一方面,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过程是审美再创造的阅读过程,在阅读中建构了作品的意义体系,赋予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感价值;第二,其评点又影响了其他读者的阅读方式,强化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体验,通过影响其他读者对《水浒传》的接受间接影响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试论李卓吾对《水浒传》的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自问世后,就被封建反动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看作是“诲盗逆书”,受到各种歪曲、毁谤和摧残。长久以来,从事《水浒传》研究的,往往言必称金圣叹,甚至于对金圣叹挖空心思诬蔑歪曲《水浒传》的评点文字也加以美化,硬把金圣叹看作是“同情农民起义”的文学评论家,称他作“封建文化的贰臣”、“封建政权的叛逆”,等等,而对于在士大夫文人中间第一个大胆肯定这部小说的明代的杰出思想家、通俗小说评点家李卓吾(公元1527—1602年)和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则几乎被湮没,很少有人加以研究和重视。关于李卓吾是否评点过《水浒传》,他评点的是哪一部《水浒传》,他是如何评点这部小说的,以及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应占什么地位等,这在我国学术界是有过不同的意见的。这篇文章想就李卓吾对《水浒传》评点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希望得到读者和专家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5.
吴子林 《河北学刊》2006,26(5):142-147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的过程中,从叙述结构、叙述节奏、叙述观点等方面,总结出了小说叙事的诸多“文法”,这些“叙事成规”与当代叙事学理论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它们的提出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小说叙事艺术独立性、自足性的认识,是建构中国叙事学理论可资借鉴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6.
金至叹因评点《水浒传》和《西厢记》而名声大噪,毁之者、誉之者皆因此而起。就《水浒传》和《西厢记》的评点来看,虽不乏政治的、社会的评论,但更主要的是表达了美学思想,这正是金圣叹的价值所在。由于金圣叹的评点是随感而发的,从表面上看是不系统的,因此,许多评论金圣叹的文章大都从微观角度加以阐发,缺乏宏观的总体性把握。笔者则想从零零散散的评语中寻绎出他美学思想的体系。到底是什么思想把金圣叹这些评点统摄起来的呢?我感到《(水浒传,序三》中的  相似文献   

7.
黄小花 《南方论刊》2011,(3):92-93,91
《水浒传》是非常经典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最大的艺术魅力是刻画出了几十位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金圣叹作为明末清初小说评点家,他把水浒人物划分为上中下四个等级,本文从他对《水浒传》中人物的评点入手,总结出他划分人物等级的依据和标准,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是明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对《左传》《水浒传》《西厢记》皆有评点。由于受明代"史汉风"的影响,金圣叹在评《水浒传》时,常常与《史记》相比照。指出《水浒传》在撰写笔法、体例方面对《史记》的继承以及两者的异趣,从中亦可洞悉金氏之《史记》情结。  相似文献   

9.
人物评点是金圣叹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评点中最精彩的内容 ,而在对诸多人物的评点中 ,武松、鲁智深、李逵 ,是金圣叹心头笔下最钟爱的三位豪杰。“水浒三杰”是民间文学长期酝酿积累 ,又经过《水浒传》作者加工而成的典型人物形象 ,在受前人对《水浒传》评点影响的金圣叹看来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说魅力之所在 ;再加上金圣叹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对所处黑暗现实的不满 ,以及“独恶宋江”等 ,都导致了他对“水浒三杰”的钟爱。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从作品的倾向性到人物形象,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从篇章结构到遣词造句,都有所曲解与篡改。在对《水浒传》思想内容方面的歪曲,集中地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认为既是“强盗”,就不能许以忠义,只能说成是穷凶极恶;第二,既是反抗封建统治的“强盗”,不但不能许以忠义,更不能招安,免得农民抱有幻想,敢于效法。  相似文献   

11.
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的评点,不仅本身具有很高的理论和批评价值,而且评点者对《水浒传》的阐释在后来的《水浒传》接受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金圣叹的评点影响最大。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讨论了容与堂本评点在《水浒传》接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及其被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是明代末年出现于中国文坛的著名文艺评论家,对于文学艺术有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他的许多富于美学价值的评点文字,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由于评点《水浒传》和《西厢记》的精辟超卓,更使其声震遐迩,名噪当时与后世。金圣叹评点小说和戏曲等方面的理论成就,学界多有论述。但  相似文献   

13.
研究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多维联系中去考察斑斓多彩的性格系统,金圣叹在《水浒》评点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金圣叹不仅探究出人物性格的多层次、多侧面,还看到在众多同类人物之间的微妙差异,以见人物性格的丰富和复杂。金圣叹这一卓识,与《水浒传》本身的丰富多彩相关,也与金圣叹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朴素的艺术辩证法密切相关。尤其他评点的贴近作品、直透内里的研究方式,堪为后世楷模.  相似文献   

14.
因评点《水浒传》和《西厢记》而得大名的金圣叹,他的艺术见解,有些是当时颇为独到的,当然也有他的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而且删改原书,自称获得古本,那手段也实在使人摇头。至于《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卷四那篇所谓施耐庵“自序”,则更是伪品,也早有人指出了。但是何以证明它是伪品,而又是金圣叹所伪造的?’辨伪者还未举出有力的理由。严敦易先生曾经怀疑这篇施《序》本来不是拿来序《水浒》的。“因为他一句话也没有涉及《水浒传》的任何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的情节,历来是受人称道的,古代评论家早已作过评论,尤其是金人瑞评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对多方面问题均有惊人的见解、发现,如果进行研究,对我们今后阅读《水浒传》以至对其作多种艺术形式改编、取材等,都不乏一定的借鉴作用。《水浒传》版本有好几种,明清以来,评点家也不少见,今人编有《水浒传资料汇编》,辑录有李挚、金人瑞、王仕云等多家的评点注疏等,曾由中华书局出版,其中“金批水浒”的数量及质量都是最突出的,并且已有相当的体系性。另外,江苏古藉出版社《金圣叹全集》(一)(二)集即收全了“金批…  相似文献   

16.
韩梅 《东岳论丛》2004,25(3):114-117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西厢记》的评点 ,完善了小说、戏剧评点的内容和形式 ,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批评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文学评点还在朝鲜半岛得到广泛传播 ,文章介绍了金圣叹文学评点在朝鲜半岛传播的具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阐明了中韩两国古代文学的密切关系 ,揭示了中国文学对朝鲜半岛文学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的不朽之作。它在刻画人物、构撰情节、描抒情境以及驱遣语言诸多方面,均取得了十分卓越的成就。金圣叹评点的《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下同),论及西厢记的思想意义、艺术  相似文献   

18.
尹缉熙 《云梦学刊》2001,22(6):68-70
明清之际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西厢记》时,提出了次要人物的概念,及与主要人物的关系,论述了人物艺术作用,探讨了塑造次要人物的基本方法等,这对建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小说理论、小说美学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心态、倾向甚至具体的评点手法,都取决于他对<水浒传>的期待视野.金圣叹的期待视野中,少年时期形成的阅读兴趣、才子书观念、崇拜心理以及关于"盗"的认识,决定了他评点<水浒传>时,一面极力推崇其文章,一面极力否认其忠义.金圣叹对<水浒传>打破自己期待视野的部分进行了修正,于是才有了贯华堂本的<水浒传>.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金圣叹在其以评《西厢记》、《水浒传》为代表的戏曲小说评点中阐发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接受理论。首先,金圣叹对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接受主体地位、接受能力和接受条件相当重视。其次,金圣叹对文学接受的导向性特征有自觉追求,对文学接受在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有深入阐发。第三,金圣叹的戏曲小说评点将批评和鉴赏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独特的批评形式和鉴赏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接受理论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