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人力资本竞争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潜在主要来源和关键因素.在科学界定城市人力资本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城市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结构、人力资本产出、人力资本需求和人力资本潜力等6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城市人力资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所辖13个城市的人力资本竞争力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比较和评价,为提升江苏省城市人力资本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选取化肥施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作为江苏农化用品投入的输入指标,粮食产量作为输出指标.对江苏省12个城市的农化用品投入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各地区农业生产中农化用品投入整体效率不高,仅为25%.DEA技术有效率高于规模效率.导致各地区非有效的主要原因是投入要素配置不当.规模不足.存在输入冗余和输出不足.通过调整农化用品投入数量和比例,DEA非有效地区的输出指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居民消费倾向与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区域居民消费倾向实证分析,研究当前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目前江苏省居民APC沿时间维度与收入变动方向相反、沿空间维度与城市规模正相关、在横向截面与收入水平反相关.这表明江苏居民消费波动幅度小于收入波动的幅度,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助于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居民高收入阶层的上升将导致消费需求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4.
杭州城市首位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首位度的内涵 所谓城市首位度,是城市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见于1939年美国学者杰斐逊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研究和概括。他认为,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称“首位城市”(primatecity),首位度(primacy)即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  相似文献   

5.
基于截面数据的中国主要城市规模产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为城市规模指标,市区GDP为城市产出指标,建立柯布-道格拉斯城市规模产出效应回归模型,对1996、2002和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规模产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996、2002和2007年城市人口规模产出弹性分别为0.21、0.5和0.35,同期建成区面积规模产出弹性分别为0.89、0.82和0.94,城市规模产出总效应分别为1.1、1.32和1.29,表明上述3个时期城市规模均存在递增的产出效应。不同时期城市规模产出效应的稳定性检验表明,1996和2007年城市规模产出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地区间城市规模产出效应的稳定性检验表明,2007年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城市规模产出效应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构建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机制及其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江苏省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从评价值来看,201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介于0.216~0.331之间,协调发展类型涉及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而且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占总数的76.9%,这说明江苏省各个地级市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协调发展层次;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整体上表现出苏南地区高于苏北地区的趋势,即经济发达地区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二者之间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部省城为研究范围,将城市首位度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利用阈值回归模型得到中部省域最优规模,其存在性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部分省域首位城市有其合理规模的上限.通过最优规模的实践性检验,超过最优规模依然可以对经济增长有增强性的推动作用,但增强的程度在逐渐减弱.研究表明,中部省域应积极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通过调整首位城市规模,协同次中心城市,发展中小城市,以良好的城市结构实现经济快速、平稳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科学界定人才环境、人才环境竞争力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区域人才的经济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才市场环境等七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城市人才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所辖13个城市的人才环境竞争力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比较和评价,为加快江苏省城市人才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由于不同等级城市之间在土地购置、住房开发、交易规模和交易结构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实证分析中样本城市选择的不当可能导致分析结论的偏误.文章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不同样本城市的住房市场数据发现:大中城市在新房市场上的代表性正在减弱,而在二手房市场上仍然具备较好的代表性;不同等级城市在住房价格波动、住房可支付性等市场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针对不同研究主题选择具有市场代表性的样本城市,并充分考虑不同等级城市的差异性;进一步推动覆盖更多城市住房市场的数据统计和发布,为住房市场发展规律的差异性研究和分类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A的城市物流效率评价模型及实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将数据包络分析法引入城市物流效率评价,建立了基于DEA的城市物流效率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应用该模型对江苏省13个城市2006年的城市物流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两方面分析非DEA有效单元的城市物流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规模水平、城市效益水平、城市能源消耗与节约水平、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和城市生态水平五个方面,构建包含28个指标的两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该指标体系,分别测算2010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情况.ward聚类分析法进一步揭示出34个地级城市两型城市竞争力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规模发展水平分析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规模发展是城市化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最早在古希腊时的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开始注意并研究了城市规模的发展问题。 2 0世纪以来 ,由于世界城市化发展迅速 ,不仅城市数量在急剧增加 ,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于是城市规模发展水平问题的研究就被日益重视起来。在我国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 ,城市规模发展水平问题的研究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城市发展规模究竟多大为适度 ,命理水平应该如何 ,它与城市规模效率、城市规模分布、城市可续发展能力等有着密切关系。为此 ,本文将对此进行实证分析 ,以便为我国制定城市发展政策 ,探讨城市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择合适的规模经济理论,对中国城市规模经济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1)无论小城市、中等城市还是大城市,都存在着明显的规模经济;(2)规模经济的程度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呈下降趋势.据此提出政策建议:长期和整体来说,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做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江苏省13个城市农村居民的收入支出数据,运用消费函数模型和因子分析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改善与提高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熊彼特创新”概念引入至空间经济学城市分析框架中,建立了中间产品创新的城市经济发展均衡模型,重点分析了企业创新成功率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并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了城市层面的计量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以人口规模衡量的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抑或是以GDP衡量的市场规模,企业创新成功率与城市规模之间都呈倒U型关系,因此需要防止因城市过大或过小而造成的效率损失.计量结果也显示,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越倾向于市场规模越大的城市,市场选择效应显著;同时,劳动者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对企业创新成功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基础设施的改善同样具有显著正效应;而高房价则对企业创新成功率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提起江苏,人们自然会想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1996至2000年,江苏省先后有十四个城市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十三个景点跻身于国家AAAA级旅游区行列.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南京的中山陵、雨花台、无锡的太湖、苏州园林人人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城市的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等6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为加快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汉江流域为背景区域,通过建立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四个时间断面(2000年、2005年、2010年、2013年)对9个城市进行城市竞争力评价和排序,并运用空间表达和空间插值的方法分析城市竞争力的时空演变情况.评价结果显示:襄阳的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最高,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具有明显的优势.进而根据评价结果,揭示了9个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演变、主成分演变与影响因素演变的特征和规律;根据4个时间断面上城市竞争力的等级分布图与空间插值效果图,揭示了9个城市竞争力的空间演变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多增长极对经济合作边缘城市的溢出效应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在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繁盛区域内,存在多个经济增长极之间的经济合作边缘城市.文章在实证研究中选取江苏省淮安作为经济合作边缘城市,上海、南京、苏、锡、常、徐州等城市作为增长极.在ADF检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各增长极对淮安经济影响的VEC方程模型;在Gangers检验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不同极点城市对淮安发展产生的溢出效应.文章得出一系列结论:上海和南京对准安有扩散效应,同时也有回波效应,苏锡常和徐州对准安的经济发展存在单向的回波效应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泰尔熵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基于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7个城市的数据,选取专利授权量和户籍人口总量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能力的时空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该城市群创新能力整体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差异在渐渐减小;H-H型和L-L型城市数量逐渐增加,L-H型城市数量逐渐减少,而H-L型城市基本都是省会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