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就业高峰将临之际,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为不包分配的应届毕业生开展寒假就业服务周活动。 开幕仅两周,自发在市人才市场登记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就达80余人,《人才市场报》免费刊登的94届大学毕业生自荐广告137则。 市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本刊,凡不包分配的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在寒假期间可随时来市人才市场登记择业,并集中从1月23日起在科学会堂开展就业服务周活动。 在就业服务周里,将提供四项重点服务:一是开展就业推荐。应届生凭校方推荐函和学生证,可以填写择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杨浦区人事局积极支持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与区电视中专联手对全日制中专毕业生就业进入人才市场,探索中专毕业生就业迈出新路子。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毕业生找到了满意的单位,三年来,就业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近几年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应届毕业生在人才市场择业竞争激烈,杨浦区人事局领导十分重视中专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开展了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试点。杨浦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举办双向选择洽谈会。让毕业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自我推荐、张榜学习成绩,开展各种专业技术表演、比赛,让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以择优选才。用人单位向学生介绍单位情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的高考扩大招生,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将来学生们的就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事实上近年来,大学生们的就业已经全方位地发生了改变,有心人可能会注意到,从国家的就业政策,到大学生们自己的就业观念,找工作的手段,及至用人单位的观念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  教育部更换“毕业护照”1999年12月18日教育部正式发文,使用了多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被《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替代,要求从2000年起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统一使用《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在教育部的这份…  相似文献   

4.
日前,阜宁县人民政府出台了99年毕业生就业政策,对部分毕业生实行“保底”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多渠道择业和自主创业,并严禁用人单位向毕业生收取费用,从而给广大毕业生吃了一颗“定心丸”。 该县规定:凡国家普通计划招收的统配生、优等生、特困生,通过人才市场“双选”未落实单位的,由人事部门下达计划,指令性派遣到有关主管部门落实就业单位。对到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国营经济单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由县人才中心实行人事代理,保留原身份不变,工龄连续计算,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规定,各用人单位对接收的…  相似文献   

5.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中专毕业生集中择业的时候了。大中专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上岗已实行多年。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除了各级部门广开就业渠道、提供政策扶持及优质服务外,广大毕业生该如何面对这一形式?笔者想就此问题谈几点肤浅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今的人才市场已经完全是一种买方市场,毕业生的“自主择业”倒成了一种“不由自主”的择业,因此毕业生只有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用人单位择人的标准,检验自己,主动出击,才能有的放矢,增加一分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机遇,也给广大毕业生的自主择业带来了重要契机。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人才市场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高等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及其家庭纷纷表现出积极应  相似文献   

8.
这里扫描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纠纷中的几个镜头,揭示出“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孤军难以深入”,迫切需要法律的保障与援助,说明建立自主择业的法律保障机制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人才资源配置中逐步发挥基础性作用和主渠道功能。平等竞争、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逐步建立,求职、招聘找市场的观念逐步形成,作为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的人才市场逐步成熟和完善。 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以来,广大求职者的市场危机感、竞争压力感都是很强的,有的大学生还未进大四就开始联系工作单位了。但是,还有部分高校毕业生观念尚未转变,尚不适应市场化自主择业的要求。人才市场上还存在一些怪圈:一是越俎代  相似文献   

10.
去年11月份以来,北京、武汉等地相继召开了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信息交流会及重点计划协调会等,拉开了199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序幕。其它一些省区、高校也召开了类似于此的双选会、招聘会。随着寒假的开始,各省市地区的人才市场将陆续召开各种形式的招聘会、双选会,把199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向高潮。这无疑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方便。但在人才市场“热”的同时,我们也应对“热”这一现象进行冷静的分析与思考。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  相似文献   

11.
七月的淄川,热浪袭人。由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组织的第二届人才市场专场暨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达到高潮,来自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乡镇(村)办、私营企业的100家招聘单位及全国各地20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把整个人才市场围得水泄不通,这次大会共聘用、派遣1200名,是前五年的总和。在全国大中专毕业生择业普遍变“冷”的时候,淄川区人才市场缘何“热”得出奇呢? —一“热”在政策。针对国有大企业人才过剩、人浮于事,而乡镇企业人才奇缺的事实,区委区政府领导审时度势,抓住今年毕业生数量多这一难得的机遇,加强对人才市场的政策调控,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对到乡镇(村)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挂靠管理的暂行办法》、《关于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国家公职人员到个体私营企业工作的暂行规定》,对到乡镇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近日在全国率先推出大中专毕业生待就业制度,对毕业时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将发给《待就业证明》,在3年内找着单位,人事部门都将予以办理就业手续。有关人士称,此举旨在延缓严峻的就业压力,将大中专毕业生进一步推向市场。据福建省人事厅流动调配处负责人介绍,以往大中专毕业生毕业时不管是否落实工作单位,只要到人事部门报到,一律发给具有“国家干部身份”、3个月内有效的派遣报到证。一些一时找不着单位的毕业生,户粮关系无处落户,只好继续挂靠在学校或长期放在“口袋”,这给他们的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自办企业及…  相似文献   

13.
大中专毕业生到人才市场寻找就业机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的做法是:从市场中为他们寻找就业的动力和源泉,通过“引”、“推”、“逼”三法,开拓了大中专毕业生走向市场的新路子。 一是将毕业生“引”向市场。一方面,他们投资5万元购买了目前最现代化的微机成套设备,实现了人才信息的全省联网,提高了人才市场的“客流量”、成功率和知名度,为走向市场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硬件保障,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渠道。另一方面,淄川区除常年开设固定人才市场外,还在毕业生报到的高峰期(7月下旬),组织了规模宏大的人才市场专场,暨大中专毕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又是大学毕业分配时,每年的这个季节,对于寒窗苦读了十几载的学子们来说,是最紧张忙碌的时候,因为他们就要走向社会了。在充满憧憬与惶恐的同时,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能找到一个“我爱你,你也爱我”的单位了。当然,仅靠大学生自己是不够的,还要有社会各个相关方面的努力。国家人事部强调“要引导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择业”,一些企业争夺人才也直奔高校……高校人才资源是富矿,看来,建立高校人才市场,科学引导毕业生择业,已成为一种可能。大学生就业币场是大学生找工作、用人单位选人才的场所,是毕业生就业所涉及的各…  相似文献   

15.
于慧 《人才瞭望》2009,(8):30-31
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提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经过两三年的调整过渡,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毕业分配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可以进行双向选择.考上大学不再意味着进入保险箱。而且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也不再缺乏,  相似文献   

16.
近期,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河南省人才交流协会从全省人才市场中抽选省人才市场、郑州、洛阳等十家具有代表性的人才市场作为样本,对全省人才市场2012年的招聘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2012年全省共举办现场招聘会1200多场,7万多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29万个,180万人次进场求职择业,  相似文献   

17.
一、办理户口、粮食关系迁移的依据1.省内外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持有国家教委统一印制、省级以上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签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派遣报到证》。2.省内6所地方大学(中州大学、洛阳大学、开封大学...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巍  冯颖 《人才开发》2003,(6):20-2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已由过去的“双包”就业模式逐步转向“双选”就业模式。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1999年,我国大学全面扩招入学的第一批大学生,将于今年6月迎来他们的毕业典礼。一个前所未有的就业高峰的到来,使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工作再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在新旧体制的作用下,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必然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和心态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其变化趋势,对整个社会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要闻博览     
标题信息●国务院日前决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地方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依法治国要求的传统观念、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大学毕业生更换“分配护照”,就业报到证取代派遣报到证●我国高等教育将继续扩招20万,今年300万人上大学●我国近20年共有?..  相似文献   

20.
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万民 《人才开发》2002,(11):36-3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用人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已经成为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择优录用和可供选择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大学毕业生的市场竞争意识,适应了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从1999年开始,我国连续三年大幅度扩大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大力发展多层次、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