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瞭望》2003,(9):30-30
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的下属公司之一,作为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德尔福的企业文化是:“让个人与企业一起成长。”德尔福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境界就是“把各不一样的每名员工的理想、抱负与企业前途紧密结合在一起,双方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剑 《人才瞭望》2003,(3):50-50
人事经理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负责人,所以人事经理应该具有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适应的领导形象。如果公司的员工对人事经理没有信任和好感,很难说能让员工认同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强调与员工的沟通和员工的自主,所以人事经理自身也应该体现这样的特点。下面是人事经理如何对待员工的四个基本常识。1.尊重员工尊重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立足之本。美国IBM公司提出的口号是“尊重个人”,如果员工不能在公司受到尊重,就谈不上员工能够尊重和认同公司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作为人事经理,更应该身体…  相似文献   

3.
小红 《人才瞭望》2004,(4):47-47
当公司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出台的时候,作为新制度最有力的推行者,HR经理必须游刃于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利用最有效的方式作最畅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冯玺玲 《人才瞭望》2003,(11):27-28
———超过90%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由自己培养———北大背景的员工约占20%———50%的员工拥有公司股份方正把自己的公司文化定义为“知识企业的典范,知识人才的乐园”。北大方正电子公司目前大约有1700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采用一体化管理结构。所谓一体化管理结构,就是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各事业部人事经理,各区域人事总监和分公司人事经理在业务链上都统归北京总部的人力资源总监来管理。据公司行政/人力资源部总监陈伟先生介绍,北大方正电子公司在全国一共有30个HR经理,加上助理约有60人从事HR工作,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人力资源管理部。(以…  相似文献   

5.
李勇 《人才瞭望》2008,(3):73-74
很多民营企业在培训方面花的心思很少,基本上没有开展培训工作。在对这些公司的员工进行访谈的时候,员工往往都会提出希望公司能够提供相应的培训。而对于人力资源经理来说,更迫切地希望公司能够花钱请外面的专家来授课或者是把员工送出去参加外面的培训课程。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团队能力和素质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需要不同程度的提升,人力资源经理经常被老板责骂。  相似文献   

6.
王择 《人才瞭望》2013,(12):49-50
宜案例回放1企业规章制度要因“企”制 作为某软件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柯某聘请专家为公司制定了一套规章制度,便于人力资源部管理员工。制度草案经工会讨论通过公布实施,并且在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附件中注明:“我已经了解并接受公司制定的所有制度。”  相似文献   

7.
为何要走出去?少人力资源经理面临这种尴尬处境:勤奋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努力地工作,冥思苦想如何有效支撑战略、服务直线经理和员工……却常常是事与愿违,老板不满意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成效、直线经理对人力资源部制定的“科学”制度不以为然、员工指责人力资源部每每站在公司立场上考虑问题……  相似文献   

8.
北大方正电子公司目前大约有1700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采用一体化管理结构。所谓一体化管理结构就是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各事业部人事经理、各区域人事总监和分公司人事经理在业务链上都统归北京总部的人力资源总监来管理。据公司行政/人力资源部总监陈伟先生介绍,北大方正电子公司在全国一共有30个HR经理,加上助理约有60人从事 HR工作,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人力资源管理部。 “雕琢”比“选秀”更有用 ──90%以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由自己培养 ──方正认为,自己培养大部分管理人员有两个原因 以前,一个员工在一个单位工…  相似文献   

9.
王捷 《人才瞭望》2005,(5):98-98
在一些基层经理和员工心目中,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管管招聘和人事档案等杂事。后来,设立了人力资源部,有了人力资源总监,招来一批斯斯文文的“知识分子”,上来就大谈战略,说是要成为公司发展的战略伙伴。左一个战略,右一个战略。大家还没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又开始大谈特谈企业文化,说人力资源部是公司文化的倡导者和代言人。到后来,又说要做公司的人力资源咨询顾问。再后来,又说要当基层经理的管理助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企业中,很多人认为人力资源工作者是“最缺乏激情的人”、“战略桌上没有位置的人”。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在我的心目中。人力资源总监和经理能把公司内各部门凝聚、组织、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公司的战略性发展。那么,如何改变人们的这种观念?这需要我们HR走出第二条路。  相似文献   

11.
《人才瞭望》2005,(6):71-71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人力资源(HR)经理执掌着员工录用、升迁的“生杀大权”。但在技术、观念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在强手如林的人才市场中,HR经理们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此,培训、深造成为HR经理们保持强势的“法宝”。那么,HR经理急需补些什么知识?哪些培训最受HR经理青睐呢?  相似文献   

12.
李贺利 《人才瞭望》2005,(11):96-96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HR)经理执掌着员工录用、升迁的“生杀大权”。但在技术、观念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在强手如林的人才市场中,HR经理们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此,培训、深造成为HR经理们保持强势的。法宝”。那么,HR经理急需补些什么知识?哪些培训最受HR经理青睐?  相似文献   

13.
《人才瞭望》2005,(3):66-66
惠普公司最具特色的员工培训项目,是被称为“向日葵计划”的培训方案。所有担任领导职务的惠普经理和员工,都有资格参加领导培训中心的课程。目前,该中心主要培训那些职业生涯转型的经理。  相似文献   

14.
张彦 《人才瞭望》2004,(10):46-47
小李从一家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主管跳槽到了一家民营企业做人力资源经理,原以为可以摆脱大公司的条条框框,到小公司一展身手,没想到这份工作却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烦恼。这家民营企业是从事品牌手机代理销售的,员工有近百人。小李进公司的时候。公司内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都没有,为此小李做了详尽的工作,建立了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了帮助老板掌握公司的  相似文献   

15.
蔡跃进 《人才开发》2003,(10):37-37
员工跳槽是企业尤其外商投资企业很头疼的事。因为外企经过精心挑选招聘来的员工,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已熟悉本公司的生产经营业务或技术,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正是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为公司作贡献的时候,有的员工却向人力资源部门递上一份辞职报告,甚至不辞而别,另谋高就,公司成了人家的培训基地及“人才库”。怪不得有的外企在员工跳槽后,外商总经理会摊开双手,气愤地责问人事经理:“这是为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经理需要与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位员工打交道,人力资源工作还要介于资方与劳方之间,如何平衡各方关系,同时又能够推行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创新性措施,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从而得到企业上下认可,是广大人力资源经理关心和困惑的问题。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人力资源经理身处企业内部各方矛盾的中央,把握好工作艺术就显得至关重要。人力资源经理工作艺术必须从战略、战术、策略三方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7.
到1995年9月,外商在中国投资已超过1100亿美元,在三资企业中工作的中国人有1200万之多,其中绝大部分是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工人。近一百万中国人担任着管理或技术指导的职位。经济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外企在抢滩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 完全由中国人组成经理班子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如何把公司国际经营所需的必要的人力资源组织起来,是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跨国公司抢滩海外市场时,一般采取母国化、当地化、全球化等三  相似文献   

18.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事经理最难处理的工作之一就是辞退员工。特别是那些在公司己经工作了一段时间,并且彼此都相互了解、关系不错的员工,的确非常困难。尤其是很多平常关系不错的员工认为,人事经理早就知道要裁掉他了,但为什么事先不给他打招呼,刚才还是笑脸相迎,互相开着玩笑,转而就变成了冷若冰霜,一本正经。因此,在辞退员工的前几天,我一直心情郁闷。 但是,往往当辞退的话一旦说出,我就知道我已经失去了这个朋友,虽然这样的人也许本身就不值的交往,但是,当被辞退的人和别人还是称兄道弟,热情有加,对我却是看  相似文献   

19.
案例小李从一家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主管跳槽到了一家民营企业做人力资源经理,原以为可以摆脱大公司的条条框框,到小公司一展身手,没想到这份工作却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烦恼。这家民营企业是从事品牌手机代理销售的,员工有近百人。小李进公司的时候,公司内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都没有,为此小李做了详尽的工作,建立了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了帮助老板掌握公司的人力资源情况,每个月小李都为老板提供各种人力资源状况报告,包括离职分析、本月奖惩情况、正负激励的效果分析等。同时小李还努力建立了符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的有效的绩  相似文献   

20.
张鹏 《人才瞭望》2005,(11):101-101
一家IT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在一年内换了5个人。每一个新来的人力资源经理都在绩效考核上栽了跟头,每一个新上任的人力资源经理都把前任失败的绩效考核推翻重来一遍,结果仍然是失败。这个公司的问题很典型,是很多IT企业的缩影,是一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通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