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铁饭碗”、“铁交椅”的时代已悄然而逝。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解决干部能“下”问题的一项“重头戏”,“引咎辞职”制已被愈来愈多的地方和部门所“采纳”。但是,从目前各地区实施的情况来看,“引咎辞职”制度基本上是针对领导干部而言的。那它对普通公务员是否适用,究竟“咎”到何种程度才必须辞职,以及由谁对此界定等问题,至今尚未有权威性、规范性的结论。为此,我们须作冷静而全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组部在深圳龙岗区 等地试行的“处级科级干 部引咎辞职和投票表决制 度”成了一个信号,中国 的干部不再是终身职业 了,在任期内不于出点儿 事来,你的饭碗就端不牢 了。 该区制定的《关于处 级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暂 行规定》规定,处级、科 级干部由于个人能力不 够。自身行为不当或因工 作失误造成较大损失或影 响的,不宜继续担任领导 职务。 干部“引咎辞职”制 度其意义是探索干部能上 能下的路子。以前我们干 部管理体制往往是“无过 错”就不会遭辞退,现在 应重新认识什么叫“无过错”:工作追求四平八 稳,认为只要纪检委不找 …  相似文献   

3.
引咎辞职是指领导干部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或因工作失误造成较大损失或影响,不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而向任免机关请求辞去所担任职务的一种自责行为。此制一出,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反响强烈,影响深远。它标明我们正在告别“集体负责实际上谁都不负责”的历史,直接将具体责任明确到具体人,谈谁负的责就打谁的板子,谁就“引咎辞职”;它弥补了一些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引入竞争机制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推行任前公示和对现任领导干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以及离任审计制的同时,不少部门和地区已经从提升干部管理水平的高度,将”引咎辞职”这一制度引入党政干部的日常管理。点击:勤政风暴雷声急 在今年3月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今年将在法院系统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本人不辞职的,建议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罢免或撤换,该制度从即日起生效并从他本人做起。中纪委驻最高人民检察院纪检组组长…  相似文献   

5.
时下,除“跑官要官”之风侵袭了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外,悄然滋生且呈蔓延趋势的“挑官”现象也正干忧着干部任用制度。所谓“挑官”,就是被调整的干部,尤其担任一定职务的领导干部在单位、职务、岗位等方面向组织讨价还价,挑肥拣瘦。比如有的干部总是乐于到组织、人事、财税、公安、城建、土地等被社会认为“有油水”的部门,而不愿到群团、信访等“清水衙门”工作;有的干部总是声称自己如何适应城里机关工作环境,而不愿到企业、  相似文献   

6.
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群众通过不同的民主方式选举出来的。人民群众把各级领导干部称作“官”。人民群众让他为官,是为了让他们执政,为人民群众办事。为了“官”的领导干部如何执政为民呢?最起码要做三个方面的表率。  相似文献   

7.
据《湖北日报》报道:宜昌市行政机关从5月份开始在全省率先实行公务员末位淘汰制。又据《领导工作研究》今年第2期消息,南漳县近年来积极推行引咎辞职制度,已先后有6名干部被引咎辞职。欣闻这些干部制度改革的新举措,不禁为之击节叫好。 长期以来,公务员们捧着“铁饭碗”,能上不能下,干好干坏一个样。这种体制既使得一些素质低,能力弱,在其位不谋其政,政绩平平的“庸官”、“混官”、“太平官”们毫无危机感和紧迫感,能够平安地“寄生”下去,同时又使那些能干事儿的公务员思想无压力,工作没动力,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  相似文献   

8.
时下,常用民主测评的方法来评价一个干部,组织部门则以测评得票的情况作为评价干部是否群众公认的一个重要依据。民主测评是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体现,但在对领导干部测评中所谓的“群众”往往是下一个层面的干部,如对地市级干部的测评是县处级干部,对县处级干部的测评是科级干部。那么这样所谓的“群众”显然是不全面的。这实际上还是“官评官”。为了准确地评价干部,必须尽可能地扩大“群众”面,因为对一个部门及其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深切,看待最清楚,也最有评判权的,还是基层广大群众,只有提高考核的“民主含量”,才能掌握领导…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从中央批准中国石油集团老总马富才辞职,到北京密云县县长张文、吉林市市长刚占标分别引咎辞去县长、市长职务,官员“引咎辞职”成了见报率较高的字眼。其之所以被强烈关注的背后,不是因为去职的是高官,而是因为官员去职所采取的“引咎辞职”方式。“引咎辞职”折射出我国干部责任追究制度正发生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组织人事干部,时下被不少人视为“管官的官”,既然是官,而且不是一般的官,这就了不得,干部的进退去留,荣厚兴衰自然大权在握,操于一身。群众这样认为是一种戏称,是一种批评,原因是少数组织人事干部骄气十足,“官老爷作风十分严重,他们不是实事求是地说话办事,而是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然而,我们一些组织人事干部如此认同,这就距党的要求有了很大差距。有了这种认同,一些组织人事干部就孤芳自赏,自我陶醉有余,冷静思考、摆正位置不足,在其他干部面前,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应该有超出一般人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除了由社会赋予领导者的职位、权力所带来的强制性支配以外,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的人品修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领导者的人品修养具有其特殊的现实作用。萧军同志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必须先是好人”。领导者要想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必须先堂堂正正做人。这实际上道出了领导者成长的必然规律。好公民、好党员、好干部这三个层次,好公民是基础。而人品行修养又是这一基础的基础。是领导者为它立业之本。社会上每个人都需要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但领导干部的人品修养应有更高的起点,更高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地方出现了领导干部公费出国学习、培训的热潮。这是全面落实党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措施。然而让人尴尬的是,群众对此却产生了很多议论和担心。培训领导干部的方式是不是只有出国学习一种?官员出国深造“蔚然成风”,会不会成为一种时髦而引起竞相攀比?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经验何必非要舍近而求远呢?干部出国培训似乎已经成为一件官员普遍叫好、百姓普遍叫苦的事情。因此,如何规范干部出国培训,我们有必要作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不少单位、部门纷纷搞起“一次申告下岗制”、“末位淘汰制”,起到了较好的激励鞭策作用,促进单位的风气好转。大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既然普通职工能淘汰下岗,那么领导干部是否也能实行“末位淘汰制”?其实,我们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一直过于谨慎,过于保守,考虑方方面面的关系,保留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基本体系,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机制,对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但无大错的领导干部没有起到伤筋动骨的触动作用。待岗制、引咎辞职制等等这样那样的制度在没有足够竞争性的前提下也只能徒有虚名,流于形式。即使  相似文献   

14.
当前,少数党政机关因不满某些工作人员,便“积极”向组织推荐,以配备领导干部的形式交流不称职的干部,将矛盾和管理、教育上的困难转移给基层或其他部门。此种做法负面影响很大。 一是达不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以配备领导干部的形式交流不称职的干部,客观上为其他干部树立了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通过各种途径开始读“研究生”学历,其中包括研究生班、研究生课程班、MBA班等多种形式。据某地的一项调查;参加“读研”的大多数是县、区领导干部。大多数领导干部是本着求知、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的良好愿望,但是鱼龙混杂,也有一些干部的动机却比较复杂,基层干部群众对这些领导干部所获得的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各种学历的“含金量”不禁产生了疑问。 领导干部“读研热”中的尴尬场面:入学考试舞弊,作业、论文请人代劳,连毕业考试也可以请人“帮忙”。 领导…  相似文献   

16.
郑培民作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和政治作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信念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政绩观。执政为民、亲民爱民,是郑培民为官从政几十年的真实写照和不懈追求。作为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把握郑培民“亲民、安民、富民、利民”的政绩观,用正确的政绩观指导实践、服务人民。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正确的政绩观既是引导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履职尽责、克己奉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科学总结了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工作的实践经验,解决了“选什么人,怎样选人”这个根本问题,是我们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全面把握和贯彻《条例》精神,关键是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切实把好“五关”。  相似文献   

18.
“官者,民之公仆也”。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即是老百姓口中俗称的“官”。如何做一个新时期为群众所称道、所拥戴、所企盼的官,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能把做官与做人、做事、做学问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做官先做人、做官先干事、做官先为学。“做官先做人”。所谓做人,就是做一  相似文献   

19.
淅川开展“领导干部形象大讨论”活动为了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素质,重塑领导干部形象,淅川县自1996年三月份起在全县实施“形象工程”,并集中在乡局级干部中认真开展“领导干部形象大讨论活动”。在活动中,突出重点,抓好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学习力度,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20.
信息     
黑河实行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 黑龙江省黑河市委在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工作中,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这一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2000年以来,全市有36名县处级干部经考核认定为不胜任现职或不称职而被降免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