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的世界级管理大师杜拉克在其名著《巨变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指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出现了一个新的工作者群体,即“知识工作者”;他们与以往的资本经济时代的劳动者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即他自身掌握着部分生产工具─—知识,而不像传统的劳动者一无所有,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 杜拉克的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 由这一特征所决定,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家与知识工作者的关系,已不再是纯粹的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关系,而是有着不同程度的“合伙人”关系。特别是在电脑软件、咨询顾问、策划设计等行业,这种“合伙…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将代替 设备、劳动、资金、原材料等传统 生产要素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投入。 知识经济的实现首先必然要求企业实 现知识管理。近几年,国外许多著名的 大公司纷纷设立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公 司的知识管理,于是一种全新的企业高 级管理职位─—知识主管(Chief Knowl- edge Officer)便应运而生。 CKO大都是CEO(首席执行官)直 接任命的。CKO必须能够看到CEO的蓝 图,同时又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运作方 法。第一代CKO的主要任务是传播、倡 导和组织实施知识管理规划。他必须…  相似文献   

3.
庞智 《人才瞭望》2008,(10):41-43
人力资源流失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以往,人们看一个单位的人才流失,只看跳槽出去的人,而对于那些留在单位的人有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其素质及能力关注不够,即只关注了“显性”流失,而忽略了“隐性”流失。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现有员工没有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作用,实际上也是种人力资源的流失,即“隐性”流失。  相似文献   

4.
消除决策者知识素质修养的误区杨兴林现代社会决策者的知识素质修养对于决策者的创造性决策能力的关系越来越重要。然而,在这一问题上,人们至今仍然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决策者的创造性决策能力似乎与其素质修养的主体─—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绝对地成正比,即...  相似文献   

5.
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同样班级文化的建设也应该包括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通俗点讲,显性文化就是摸得着看得见的物质文化,比如班徽、班旗、班歌、班训等,虽然大学里没有固定的教室,但我们同样可以有属于自己班的标志;隐性文化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如班级制度、班风、学生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长时间过后,每个班都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而这种氛围的弥漫会。  相似文献   

6.
显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它是通过有意识的、直接的、外显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自觉受到影响的有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标明确、条件可靠、效果显著等特点和优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显性教育面临诸多问题.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隐性教育采用含而不露的非“标签”式教育方式.论道而不说教.述理而不生硬.整个教育过程中感觉不到“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权威训导,容易为大学生接受,能有效地避免教育对象的对抗性、逆反性。  相似文献   

7.
组织社会化是由社会学中的“社会化“概念演变而来的。社会化起初用来描述新生儿童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自然人)转变成一个社会人(成熟人)。后来,SChein(1968)与Van Maanen(1976)将社会化概念引申到组织工作情境中,提出组织社会化的观点,即指“个体获得承担一定的组织角色所必需的社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Chao等(1994)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组织社会化指个人调整自己以适应新工作和特定组织角色的学习过程”。由此可见,组织社会化是指个体从进入组织之前的外部人员到成为组织功能成员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8.
扼杀人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显性方式,即对人才进行公开压制、排斥和打击:一种是隐性方式,即时人才进行“捧杀”、“累杀”和“闲  相似文献   

9.
在培训管理中,企业应该根据培训的目的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既要做好显性知识的培训,也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努力为隐性知识的转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比,前者具有隐蔽性,所以在知识的共享上存在困难。本文通过对隐性知识的分类以及各个类别的隐性知识在共享时的障碍分析,提出了在教育层面上的相关对策。这将促进隐性知识在共享时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当今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咨询活动由来已久智慧作为商品出售只有百余年历史21世纪智业咨询将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职业谋事在人:解读智业咨询改革开放的大潮,搏击出了一批长于现代管理的精英。市场经济的竞争,锤炼出了众多精通经营谋略的行家里手。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快速发展,人们开始从经历“知识无用论”的噩梦中惊醒,开始重视知识的价值,开始懂得人才的重要,开始知道向管理要效益。于是,被称之为以“头脑”和“知识”为资本投人的智业咨询便应运而生。很多知识界人士以此为商机,专门出售自己独有的商品─—智慧。以自己头脑中拥有的知识和信息,为社会和…  相似文献   

12.
“E—Learning”是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经济热潮中诞生的一个新概念,是由“E—Commerce”(电子商务)迁移产生。广义上的”E—Learning”指一切采用电子技术手段实施的教育、培训、学习等活动。狭义上的E—Learning是指通过国际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间的外部网络(Extranet)等网络实施的教育、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3.
女子要想获得令人欣羡的“魔鬼身材”,就必须注意控制自己的三围,企业要想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同样也有一个“三围”需要加强。 一个生机勃勃的公司必是同时强调了3个方面,这便是: ●客户满意程度──那些购买公司产品或服务的人感觉物有所值。 ●生产力─—公司在运用资金和其他资源方面的高效率。 ●员工满意程度─—员工的经济、业务和个人需要得到了满足。 纽约巴鲁大学齐克林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科培尔曼衡量了这3个因素对公司整体运作的影响,它在美国调查了1000名在盈利性、非盈利性和政府组织中工作的员工(它选择调…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在迈向新世纪的进程中,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按照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换言之,知识经济是指一种知识成为最重要生产要素的经济,一种出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经济形式,是人类社会步入计算机信息时代后出现的一种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5.
据史载,东汉上昌邑县令王密,为感谢东莱郡太守杨震的举荐之恩,夜揣十斤黄金给杨震送去。王密说:“夜深人静,没人知道”。杨震面带愠色道;“你顶天而来,天知道;踏地而来,地知道;赠金于我,你知道,我知道。既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杨震为拒不收,在“反正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能以“四知”慎独自律,是怕玷污了自己清正廉洁的名声。杨震的一个“怕”字,即畏天,畏地,畏人,畏道德,畏法律,构筑了他内心的“精神防线”。 现在时代不同了,然则“怕”的境界仍然需要。我们的革命前辈,党和国家领导…  相似文献   

16.
本科教学与学生知识管理能力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鸣 《人才开发》2009,(1):25-26
当今社会处于知识信息时代,要求高校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知识管理能力的开发。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为例,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开发学生知识管理能力;通过内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明确自我知识需求;推介知识资源和技术工具,引导学生发现和获取知识;区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引导学生加工和存储知识;创设知识碰撞环境,引导学生共享和创新知识;  相似文献   

17.
面临世 纪之交,知识 经济时代正 向我们走来, 这引起了全 世界的高度 关注。究竟 什么叫知识 经济?知识经 济对上海建 设教育的发 展提出了哪 些新的要求? 面临知识经 济时代,上海 的建设教育 如何作出及 时的应对?这是摆在建设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一、知识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 按照OCED(知识合作与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报告中的定义,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新型经济。 本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  相似文献   

18.
等级制度的外化─—中国古代官服制度简介翟布服饰是一个包括服与饰在内的合称词,服指冠、衣、裳、履,饰指绶、带、佩等衣服上的附加物,也含服色与图案。官服制度即从服与饰两个方面来说的。官服制度是古代官吏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表现在等级和奖罚两个方面。官...  相似文献   

19.
能力建设的含义十分宽泛,具体到一个单位,就是要加强核心能力建设。 何谓“核心能力”?就是并非“一般能力”之意。一般能力是基础,但是,重在核心能力。核心能力依部门不同而不 同。以研究机构为例,核心能力从类别上讲有三类,一是科研能力,二是经营创收能力,三是管理能力。只明确这三类还不行,还得进一步细化、分解,要使全体同志都知道,需要掌握哪几种核心能力,进而有目的地加以锤炼。社会科学类科研人员的核心能力应该包括:(1)发现问题与抓住问题实质的能力;(2)搜集资料与分析、概括、研究资料的能力;(3)写作与口…  相似文献   

20.
期刊编 辑工作是建 立在作者劳 动成果基础 上的再创造 性劳动,它 需要编辑具 有与其职业 相适应的知 识结构。只 有构建了合 理的知识结 构才有助于 编辑工作的 开展。 编辑的 知识结构作 为研究编辑 主体的重要 内容之一, 正在日益受 到重视。有 的人认为, 编辑的知识结构应以所传播专业知识为中心,以该学科知识为基础,形成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即“T”型知识结构)。有的人认为,应以某一学科知识为焦点,展开诸多的知识面(即“X”型知识结构)。还有的人认为,编辑的知识结构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编辑客体理论,即期刊所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