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有一朋友,一年前购买一套二手房,当时双方签有购房协议,付费50%,半年后,付清余下的.现在房屋装修已完毕,但该套房原主是一老太太,丈夫已经去世,房产过户部门要求,原房主夫妻都要到场.据该情况,此房就成了遗产房,须其子女全部到场(购房前不知道情况).同时他们家庭内部就有约定,谁养老,谁就拥有该房所有权,其中有一子女,不愿意养老,当要求他到房产部门签字,认同此房屋的买卖成立时,他认为他与此房无关,没有义务去参加过户!  相似文献   

2.
也许有人会问: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房子,养老是没有问题的,可只有一套房子的怎么办?其实,有一套房子也一样能够以房养老。方案一:“卖房”。老人可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子女。每月可从子女那儿得到一笔退休金补助,而子女也可以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父母的房子。这种养老方式更加增进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方案二:以房换养。当子女的生活也不宽裕时,  相似文献   

3.
程亮 《兰州学刊》2014,(7):131-138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建立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的 Multinomial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传统观念、经济状况、养老保险和政治信任对养老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无子女和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对养老意愿选择几乎没有影响;家庭经济状况越好,越不倾向于选择政府养老,而选择子女养老;有养老保险者倾向于选择非子女养老方式;相对子女养老而言,随着对中央政府信任程度的提高,选择政府负责养老的几率降低。养老政策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养老意愿问题。  相似文献   

4.
冯庆汇 《家庭科技》2005,(11):12-13
以房养老具体该怎么做?我们将教您两种可行性较高的方法。只要你的经济实力能买得起一套房,以下两种以房养老的方法总有一款适合您。再买套房子养老如果你经济条件不错,以房养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再买套房子。只要你首付款没问题,剩下的还贷款就当作是存钱好了,房子就是存折,两者的性质是类似的。房地产业有一句名言,“地段,地段,还是地段”,为养老而买房子同样要遵循这一训诫。不用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以房养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峰 《兰州学刊》2009,(2):140-143
以房养老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以房养老涉及到的理论较多,现实中也存在着许多障碍,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为以房养老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村一个多子女家庭的个案研究,本文认为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家庭养老需求,通过采用在子女间进行家庭经济资源的不平均分配的养老策略,从而实现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7.
李苗 《南方论刊》2014,(9):90-91
根据民政部2014年6月发布的《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占总人口的9.7%,我国老年人口仍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老年社会的加剧带来了巨大的养老压力;同时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由于人口结构变化的诸多原因受到冲击、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因此以房养老模式的发展可以作为传统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本文分析了我国以房养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以房养老模式的良性发展,构建多元化的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8.
《家庭科技》2005,(7):11
购房如今已经成为老百姓生活中最大的消费项目。老百姓要买便宜房无可厚非,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任何“优惠”、“便宜”都不可能是白送的,都有内中一定的原因,因此买便宜房一定要弄清便宜的真正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种房,客户在购买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最好不买。  相似文献   

9.
反向抵押贷款是西方国家以房养老实践中最广泛使用的方式,在中国,由于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和政府支持等宏观条件不成熟,住房寿命、土地使用年限、传统观念等方面的特殊限制,在实施上遭遇了困局.基于此,为使以房养老在中国切实可行,以房养老的总体模式选择,应采取以租房养老和售房养老为主,积极试行反向抵押贷款,并随着条件的成熟,逐步提高反向抵押贷款的比重.  相似文献   

10.
刘慧芹 《家庭科技》2010,(12):41-41
老年人大多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减轻子女的经济和生活负担,成了老年人的共同愿望。几年来,我通过科学理财,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从不让子女负担一分钱的赡养费。我有三儿一女,五年前,他们便已先后成家另过,只有我和老伴住在一起。老伴无工作,无养老金,所以一直为养老发愁。  相似文献   

11.
旨在对"以房养老"制度做比较全面的阐述:先明确"以房养老"的含义并提出实施"以房养老"的必要性,再阐述国内"以房养老"的实践,从中总结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国际经验,提出可行性建议,最终目的在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以房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王莉  王国军 《兰州学刊》2023,(3):126-142
农村中老年群体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在现代化社会代际关系逐渐疏远的背景下,“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方式遭受冲击。代际关系变迁是否会促使养老方式由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文章以农村中老年为研究对象,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开展实证分析,从个体代际关系亲疏的微观视角来分析传统家庭代际关系变迁这一社会宏观发展趋势对社会养老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表明,代际关系疏远带来的养老焦虑会促使农村中老年群体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仍然稳健可靠。机制方面,代际关系疏远会降低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由此引发中老年群体社会养老需求。异质性方面,中西部地区中老年群体、“以房养老”及“自我养老”能力较低的群体、风险意识较高的群体在面临代际疏远导致的家庭养老风险时,通过参与社会养老保险来解决养老问题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3.
1993年第10期《江汉论坛》刊发了我的《社会由“基因”形成论》,在文章的最后,笔者简略地提出了双姓制和社会养老制两点“基因”革命方案。本着对社会和科学高度负责的精神,今天对方案进行再设计再测估,争取尽量把问题说得透彻一些。一、关于双姓制(-)对双姓制的再设计双姓制,即子女随父母双方姓,而非仅随父姓。这样当第二代结婚所生子女就面临四个姓(不排除双方父母有相同姓者减到三个姓、两个姓的情况),这样下去,到第三代、第四代……,姓什么累加无穷,这显然不行,得进行取舍。为了抑制父系制的偏颇,对于取舍要约定或规定…  相似文献   

14.
夏霁 《家庭科技》2006,(7):15-16
购买准备长期居住的自住房和计划在几年内转手的投资房, 其理念是不同的,在贷款方式上也有很大区别。然而,在过去几年房价不断高攀的日子里,投资性购房而非自住性购房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常见报端的各种购房理财指导也侧重于投资性购房。如果自住购房者片面地参考了这些指导,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5.
王洪娜 《东岳论丛》2011,32(9):169-173
山东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面临着极大压力,入住社会化养老机构越来越成为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山东省农村居民养老意愿与需求"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山东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机构了解不多,入住意愿受年龄、性别、有无配偶、健康状况、有无子女等因素影响。从调查情况看,山东农村养老机构存在数量较少、人员缺乏、资金紧张、管理水平落后的问题,需要在规模、体制、队伍等方面加强建设,更好地满足农村社会化养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对苏北农村老人的生存状态的调查发现,该村老人经济拮据,从政府和子女中得到的补助非常有限;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患慢性病的较多,不少老人存在“有病不治”的现象;老年人与子女互动少,子女的情感支持缺位。在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还不具备建立社会养老制度的情况下,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倡导孝道复兴,挖掘和发挥传统孝道文化的价值,强化子女对父母的养老责任,将有助于改善农村老人生存状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左永刚 《家庭科技》2014,(10):49-50
"你留下房子,我为你养老。"国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4年7月1日起,讨论已久的以房养老保险业务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地试点实施,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以房养老政策终于落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以房养老看上去很美好,尤其是对一些丁克家庭和空巢老人来说。  相似文献   

18.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公民义务:然而在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好,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仍很突出,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一、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表现 1.拒付赡养费。主要是老人与子女、儿媳间存在种种矛盾,长期无法解决,致使子女对老人产生怨气,心中产生了不弄清事非就不给赡养费的想法。 2.虐待老人。被赡养人因无经济来源,又无劳动能力,一切衣食住行全靠子女来照顾,久而久之,子女把老人当成了负担,但迫于舆论压力,对老人欲撵不能、欲留不…  相似文献   

19.
养老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现实问题。21世纪的家庭子女锐减,“421”甚至“8421”型家庭增多,使养老的家庭机制大为削弱,社会养老保障机制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根本出路。本文分析了宁夏老龄事业面临的五大问题,提出了今后推进老龄事业的八项建议,认为应当全面投入、多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宁夏老龄事业。  相似文献   

20.
论家庭美德建设内容体系的基本构成□沈壮海任何思想道德建设活动,都必然包括其内容体系的理论建构。因此,要有效推进家庭美德建设,我们就必须对其内容体系进行科学探讨。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家庭美德建设应包括夫妻平等相爱、父母抚养教育子女、子女养老尊老、家庭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