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无偿使用制度存在严重弊端,不但抑制了城市地产业的发展,阻塞了国家的一项重要的财源,而且造成了普遍的土地投机和浪费行为。建立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重大改革,它对于控制城市土地的乱占滥用,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一、城市土地使用的现状及其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对城市土地采取了无偿使用的制度,通过行政划拔方式,可无偿无限期获得土地使用权。然而,许多单位和个人则恰恰利用了国家的土地无偿使用制度,若明若暗地进行非法的有偿经营,这既使国家丧失了藉以创立城市建设资金长期平衡机制的大笔财政收入,又使得我国地产经营至今尚未形成产业优势,正在萌发的地产市场也因之秩序紊乱,进而影响到房产业的发展和住宅商品化的推进。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城市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城市土地在所有权上实现了由私有制向全面国有制的转变,在使用权上实现了从“无偿、无限期、无流动性”的土地使用到“有偿、有限期、有流动性”的土地使用制度的转变。笔者试就这种转变对中国城市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行介绍、分析和探讨,希望对今后城市土地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调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要使城市土地充分发挥其作为稀缺资源的作用,必须使土地资源的经营和使用通过市场进行配置。文章首先对城市土地经营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继而陈述了目前城市土地市场化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和市场化体系的构建要素,最后指出规范土地产权制度、改进土地流转制度及促进土地资源市场化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问题是城镇发展建设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土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通过对当前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地使用制度———土地征购制。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市场是一个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市场体系,其内部结构错综复杂。在培育和发展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过程中,深入系统地研究城市土地市场结构及城市土地市场运行规律,对我国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高效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从理论界对城市土地市场结构的研究方面来看,目前还缺少系统的研究成果。福建师范大学李建  相似文献   

6.
有偿使用城市土地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需要。它的主要形式是向土地使用者收取土地使用费。与这种土地使用制度相适应的土地管理模式应为国家垄断型的管理制度。城市土地实施有偿使用只是我国城市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中期目标,是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其目标模式应该是建立完整的和协调的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使用者产权的“长约年租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土地使用者产权的“长约年租制”探讨杨继瑞关键词:城市土地使用权制度城市土地租赁形式长约年租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是无视经济规律的,集中反映在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三无”,即城市土地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性的使用制度上。伴随社会...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辽宁省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土地利用短缺和土地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集中表现:在城市扩展侵占耕地现象严重,城市快速扩展造成旧城存量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房地产开发用地数量较大,不切实际的"大城市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在土地集约经营过程的一些政府行为。提出了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建立健全辽宁省的土地使用制度,健全和强化土地利用监督反馈机制,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强化土地市场管制,对土地集约利用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储备制度是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土地市场的发育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土地管理制度。1996年,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随后杭州、南通、青岛、武汉等城市也纷纷成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到目前为止,全国有250多个城市相继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土地储备制度和机构,开始或准备实施自己的土地储备方案。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代表了我国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我国城市用地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有人将其誉为我国解放后“第二次土地管理革命”。本文拟对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正处于一个从无偿、无限期、无流动使用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使用转化的阶段 ,问题较多。必须防止认识上的三个偏差 ,全面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增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能力 ,配套熟化土地 ,实行土地招标拍卖 ,加强对土地收益的征收和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它对于促进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产生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土地储备制度的内涵、运行模式以及主要政策,并总结了土地储备制度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土地的开发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城市土地开发受市场经济规律、国内外经济发展规律、投资环境、城市文化因素以及有关的政策法规的制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认清这些土地开发的制约因素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才能在城市土地开发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制订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土地使用规划,引导土地合理经营开发,使土地开发与城市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当前存在土地产权界限模糊、土地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职能发挥未到位和土地立法滞后诸问题。完善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应以土地权利为核心,以物权理论为基础创新土地产权制度;要打破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实行土地出让金分期收取制度;以立法限定拍卖出让土地使用权的适用范围,建立划拨土地使用权入市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快速发展背后隐藏的忽视生态安全和城市低密度扩张的问题,本文以提高城市竞争力为目标,提出在满足城市生态规模极限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生产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城市土地循环流程的分析,提出提高城市建设用地使用和流转效率来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生产率的思路和方法.最后实证分析了上海市案例.  相似文献   

15.
以农民工的土地情结为出发点,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城市融入对土地转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Probit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农民工城市融入能够有效促进土地转出,综合融入指数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土地转出的概率增加9.0%。倾向得分匹配和分组回归证实了基准系数的稳健性,使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后估计结果依然可靠。中介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经济、居住、子女教育等客观融入能部分地降低农民工对土地的生存依赖和情感依赖;身份融入和社会融入等主观融入能削弱农民工对土地的情感依赖,但不能降低土地生存依赖。研究认为,推进土地转出需坚持如下思路:一是应该从城乡两大范域同时考虑土地规模化问题;二是应该给予农民工在城市居住、子女教育等客观福利以促进土地转出;三是应该兼顾客观融入与主观融入的各个维度,让农民工能够通过努力在城市有尊严地活着,如此才能削弱其土地情结。  相似文献   

16.
在亚当·斯密的道德理论中,法律正义的优先性确保了世俗社会的可能性,却也只是实现有效的道德报偿的初始性社会条件。即使有正义法则的有效性以及良知的权威,对提供公正报偿的完美信念来说,人性的弱点以及良知的"脆弱性",使信仰成为了一种"不可放弃"的要求。由此,斯密在动机与效果统一性难题的思辨中,亦以最终诉诸信仰的方式,为道德报偿命题提供了一种典型的分析范例。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城市经济中,土地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资料,但它还能不能象资本主义城市经济中的土地那样,仍会带来额外利润并形成级差地租?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城市经济中的土地所带来的级差地租?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充分合理而又节约地使用土地,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加快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阐述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过程中土地使用年限相关问题的理论动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年限与城市土地使用权年限趋同;土地使用批租制改为年租制的争议。通过经典估价方法与直线折旧法处理土地使用年限问题的比较分析,提出税制改革中土地使用年限问题的处理建议:现行制度下,延用经典估价理论对土地使用年限的处理方法,增设土地权利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9.
土地收购储备是政府高效控制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 ,实行城市土地收购储备 ,可以提高政府对土地市场的敏感度 ,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 ,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 ,强化政府对各类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市场供应和调控的职能。加强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法制、体制、机制研究 ,争取金融部门的参与支持 ,尽快在我国将此项工作导入法制轨道 ,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新热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应按照土地收购储备的一般原则和具体原则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采取多种模式进行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城镇化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农地制度及其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农业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外推力,对农村城镇化产生积极作用。我国现行的农地家庭承包制由于以行政手段供地和缺乏农地流转机制,使得农民与农地关系凝固化,影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应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农地流转和集中,增强农业劳动力的排放力度,割断转移出来的农业劳动力与土地的联系。并通过农地市场流转,使转移出去的农民得到放弃农地权利的报偿或对农地投入的补偿,使其愿意放弃农地,安心从事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