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杨曦 《家庭科技》2020,(2):26-27
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创造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违法犯罪行为。互联网成为逃避网络犯罪处罚的避风港,形成一种新的犯罪形式,给人们安全使用网络造成极大困扰。因此,需要网络犯罪侦查相关部门加强网络排查力度,借助互联网创新侦查方式,全方位对网络犯罪行为实行严厉打击,维护广大网民生命与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络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发展,使得信息网络这一虚拟数字化世界与现实生活达到了完美的结合。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为人们充分自由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福音的同时,网络犯罪也悄然而至。在互联网上,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犯罪行为滋生蔓延,愈演愈烈,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极大危害。因此,研究和防治计算机网络犯罪已经成为犯罪学、刑法学必须面对的课题。网络犯罪人员专业;犯罪形式多样;犯罪手段隐蔽;犯罪成本较低;犯罪“暗数”较大;犯罪危害…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形式,互联网迅速、及时、互动性强等特点使其以迅猛的势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然而,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互联网空间上也伴随着网络暴力游戏风靡、信息垃圾泛滥、色情网站兴盛等诸多问题。青少年人群作为占近一半比例的网民,是网络行为的主体力量,也可能成为网络暴力主要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4.
峻冰  李欣 《天府新论》2018,(3):152-159
以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为标志的信息、数字技术革新,使21世纪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重点自觉不自觉地由现实世界向数字世界转向。互联网、智能手机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大多数年轻的“网生代”来说,网络、智能手机所营建的虚拟想象性世界成为其自我表达的新阵地。由新技术与新媒介合谋催生的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对文化和意识形态强力渗透,技术失控论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流行文化和奇观世界天生好奇的青少年群体愈益成为网游、手游的受害者。本文尝试探讨电子游戏的文化蕴涵,并就如何应对“数字化生存”对青少年的危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也有一些不足和危害,尤其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揭示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表现及危害、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指明了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新的犯罪现象也孕育而生。通过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主观性因素、客观性因素的分析探讨,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呼唤网络时代电影著作权保护——试析网络电影盗版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梓伊 《理论界》2006,5(12):87-88
互联网正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网络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从电影业角度而言,互联网对传统电影业的冲击是电影工作者不能不面对的一个新问题。本文力图围绕网络环境下的电影盗版侵权现象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兴起,互联网在全球信息一体化上发挥着史无前例的作用;但同时也被犯罪分子利用并成为其犯罪的工具。本文从网络犯罪的种类和表现形式,网络犯罪的特点,网络犯罪的原因以及对于网络犯罪的防范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犯罪;同时阐述了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小红  应辰 《兰州学刊》2010,(8):100-104
近几年来,城市外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在对某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未成年犯深入访谈的基础上,文章从社会支持和社会网络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外来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社会成因;外来青少年由于缺乏各种社会支持而受同龄群体的吸引,在同龄群体中建立起了封闭而又具有强力关系的社会网络,城市外来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社会原因之一是:社会支持不足造成的封闭社会网络,封闭的社会网络导致城市外来青少年主动构建社会支持的能力不足。"互构"的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城市外来青少年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关系民族兴衰、国家前途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今的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困扰人类社会的公害之一,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热点。“八五”期间,党和国家虽十分重视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但今天我们仍然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青少年犯罪仍居高不下,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最近,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就“八五”期间甘肃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其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同时,笔者还对“九五”期间甘肃未成年人犯罪将会出现一些什么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测并提出了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近年来民族地区青少年犯罪问题突出,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在我国以民族地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尚未成型,对此问题的研究也不够深入。这不仅无益于具有特殊性的民族地区青少年犯罪率攀升现象的解决,也间接地阻碍了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以民族地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为研究对象,力求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民族地区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的问题的方案,为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它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点 :低龄化趋势 ,文化素质差 ,财产型犯罪 ,团伙性犯罪。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家庭教育的偏激 ,学校教育的偏颇 ,社会环境的污染及青少年的自身素质不足。有效地防止青少年犯罪要从家庭、社会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艳红  赵玉华 《兰州学刊》2008,(Z1):105-107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也是社会热点问题。文章分析未成年人道德认知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并结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对其的影响提出几点预防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小红  应辰 《兰州学刊》2011,(6):143-147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愈加恶化,并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在对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未成年犯深入访谈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亚文化的形成过程、原因与特点,提出了当前单一化的主流意识与教化机制致使在未成年人群体中过早形成了狭窄的社会分层机制的观点,并重新审视当下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及其单一的教化机制,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倡导与推行素质教育,为未成年人提供广阔施展才能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5.
Youth's social bonds' with conventional social institutions (e.g., family and school) and parental management of youth's leisure time represent two dimensions of suppressants against juvenile delinquency. Using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his paper assesses these two dimensions of factors simultaneously on youth's aggressive and non-aggressive delinquency, and examines if their effects are gender sensitive. Findings suggest that girls have significantly lower involvement in both aggressive and non-aggressive delinquency than boys. However, girls are disproportionately involved in non-aggressive delinquency. Parental monitoring protects boys and girls distinctively on aggressive delinquency; this factor has a more pronounced inhibitory effect on girls' aggressive behavior. This study elucidates that there is a gendered pattern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that gender moderates the effect of some protective factor.  相似文献   

16.
王炜 《阴山学刊》2009,22(5):96-98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特别是家庭因素,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父母冲突、父母缺陷、破碎家庭、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庭监管不力、家庭网络环境以及家庭氛围等都会使青少年形成不良个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赛博空间:当代文化定义的困惑与转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因特网在人们的文化视野中已经被建构为决定各群体命运的工具。无疑,它也成为定义当前社会文化的关键。网络世界,似乎具有组织和干涉的"去中心化"(decentered),从而使当代文化定义具有了"不确定性"。那么,随着网络化的计算机的应用与实践,这网络空间文化应该是什么呢?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寻求关键解答,并将它和早期的媒介形式挂上钩;还必须从对人/机器、主体/客体、身体/心智,时间/空间的解析学中尝试寻找主体的新结构;同时,也必须承认"媒体等同"这一说法的价值所带来的重要后果。——总之,当前对于文化来说,迫在眉睫的话题是研究一个新的经验领域:一个新媒体的领域,一个用一种方式将日常生活解构、又不同于早期工业社会那种"人机关系"的领域话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校园媒体平台,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展迅速,具有传播内容权威、核心受众年轻、传播方式裂变、校园内外全方位互动等传播特性,其功能超越了现有的信息通告+简单校园服务模式,可提升高校品牌形象,增强凝聚力、加强移动互联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深度的校园服务,成为了“互联网+”校园建设的“轻骑兵”。其贴近策略、视觉优先策略、连通交互策略等值得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国外网络社会研究的新突破——观点评述及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文之 《社会科学》2007,(11):96-1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应用的普及,人们对网络技术逻辑和社会发展逻辑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全面的把握,国外关于网络问题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社会视角多维度地揭示和重新诠释网络空间一些带有本质性和引领性的问题、对信息和网络技术引起的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描述和探索成了当今网络社会研究的关注焦点。其中,对互联网本质特性的再认识、对网络空间互动模式和网络行为的新理解、对网络社会中国家安全的重新定义,以及对互联网治理和治理权的探索,可以为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