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武术作用看练武能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古代人最讲究“文武双全”,故有俗语:有武无文则蛮、有文无武则弱。实际上,我们现代人也一样讲究,谁不想“文武”双全!至於全得了全不了,那是另一回事。练武不但能增进人的体格,更重要的,通过练武能改善人的精神面貌,塑造出勇敢刚强的品格。平时我们聊起武术话题时,很自然地会说到我们少林寺的武术;但我一直来就反对“少林武术”这一提法,应该叫“少林功夫”。我提倡“武术禅”,就是为了强调这一点。“功夫”一词是我们佛教专用名词,我们禅宗的修行成果,就叫做“功夫”,比如,坐禅,参…  相似文献   

2.
篆刻家鄂力,身上有着蒙古族血统的地道北京人,还是正白旗。鄂力称自己是“怪人”,从姓上看,鄂,不念e,而发ao音,单字“力”也是人如其名,有力度,更有一股有意味的力量,再与篆刻结缘,这“力”可就不一般了。  相似文献   

3.
说“酸”     
吟秋 《社区》2008,(3):55-55
说“酸”得提醋,说醋就得说山西了。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3000年之久,鼻祖是山西清徐人王来福,十分“百姓”的名字。人说火车一进山西境内就从“呼哧、呼哧,”变成“喝醋、喝醋……喝……醋”,当然这是玩笑话。一次我开车去乔家大院,路边一个一个推小车的都是卖醋的,幌子上大大的“醋”字迎风招展,空气中弥漫着酸酸甜甜的味道,停车看看香喷喷的醋,它居然是热的,感觉就像“刚出锅”。  相似文献   

4.
西岳华山回心石以上,有一条陡峭的石槽,地势十分险要,这便是有名的“千尺(山童)”。登山归来,几人就千尺(山童)之“(山童)读何音发生了争议,有曰念“chuang”的,有曰念“tong”的,有的本来还有主见,纷争一起,仔细思索也感茫然。  相似文献   

5.
田辰山 《东方论坛》2008,1(1):1-9,22
现代奥运新哲学的新,就在于它有一个扩大的“多”和一个新“一”。“多”:许多人,许多个体,许多国家,许多信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现代奥运这个“多”远比古奥运那个时代的“多”广大,更多远,更色彩斑斓。奥运已不仅仅是希腊人的奥运,而是全人类的奥运。“一”是人的一:不管什么民族,什么肤色,什么信仰,什么文化,都联系在一起。它是人自己的联系,自己的一,是来自人内在追求与他人联系的一,是色彩纷呈的一。这正是中国混沌精神的一,融合的一,和而不同的一。奥运会本身是个“一”(相融相通)的世界。这是“一”与“多”的辩证统一哲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中,潜藏着一股“世界主义”思潮,既有打破“国家中心论”的较低层次的世界主义,有打破“区域中心论”的较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也有打破“人类中心论”的最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世界主义的各种形态,齐备于中国哲学家的头脑中,这在世界哲学史上是不多见的,值得认真发掘。从原有的哲学格局看,西方哲学的视野主体上还是“地球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的,基本上还是以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为主。但中国哲学的“世界主义”视野提供给人类一种伟大的智慧:要解决人类的问题,就不能以人类为中心,就必须置身人类之外;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就不能以人与人的关系为中心,就必须置身人与人的关系之外;要解决地球的问题,就必须突破“地球中心论”,必须置身地球之外。换言之,不突破“地球中心论”,不突破“人类中心论”,恐怕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不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不解决物与物的关系问题,恐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中国哲学中的“世界主义”视野,是打破各种“中心论”的一把利剑;它使中国哲学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痛苦中心论”、“生命中心论”,更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人类中心论”。  相似文献   

7.
许多饶有意味的理论命题都有一种“说不尽”的特质,换一种视角,就呈现另一种色彩或新一层意蕴。马克思关于希腊艺术具有永久的魅力的命题早为人熟知,对于这种魅力产生的原因,人们做出了种种难能可贵的解说。但是如人所言,‘’马克思本人的著作中含有相当多样的尚待发挥引人联想的思想脉络”。①“魅力”命题正是这类“思想脉络”之一。因为对于“永久的魅力”这一艺术史现象产生的原因,马克思并没有详尽阐述,而是含蓄地以“成人对儿童的天真感到愉悦”加以类比。这就为后人的种种发挥和解说留下了广阔空间。当然,在我们整理这些说法…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对思想的规定孙周兴一“思想”这回事情令人迷惑,一如“人”本身。先哲苏格拉底以“自知自己无知”为最高思想境界,亦显示出“思想”这回事的繁难。虽说人是思想的动物,但何为“思想”,“思想”何为,向来是聚讼纷纭的题目。人之为人,难就难在此题上。也正因...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一生从未写过论人生的专门著作,但他却有丰富而深刻、精辟而通俗的人生论思想.这些思想就体现在已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的许多文章中,尤其是诸如《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著名文章之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他对白求恩有段著名的评价:“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一连说了五句“一个…人”,实际…  相似文献   

10.
扁鹊三兄弟     
有一次魏文侯问扁鹊:“在你们兄弟三人中,谁的医术最高超啊?”扁鹊回答说:“我大哥的医术最高明,二哥次之,我的医术是最差的。”魏文侯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扁鹊回答说:“我大哥在病人病情发作之前就已经探究病因并实施治疗措施了,在治疗前后病人没有什么明显感觉,其实他事先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祛除病因了,而一般人都不知道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赵雨润 《人力资本》2008,(10):13-13
上班的人几乎每天都在遇到“成本”这两个字。就工作而言,做市场的要弄清“营销成本”,管人事的要熟悉“人力成本”,搞财务的要明白“运营成本”,甚至连前台接待等行政人员也必须被要求心里有一杆秤,时刻注意办公用具的“使用成本”。就生活而言,炒股票的需面对“交易成本”,搏楼市的需了解“固定成本”,而大干世界中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经历着得到和失去“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12.
李路阳 《21世纪》2001,(8):56-56
朋友,如果有人手中拿着一只活鸽子问你:“这鸽子是活的,还是死的?”你如何作答? 我就曾就此引用过一则机智人物故事:有个国王想对一个聪明人发难,手中拿了一只活鸽子问道:“你说,这鸽子是活的,还是死的?”聪明人说:“国王,这答案就在你手中,请你把手张开,答案就出来了。”国王只估计到聪明人的回答不是死就是活,如果说是活的、他就一掐,让它死掉;如果说是死的,他就松手放飞鸽子。可他没想到聪明人还有第三种回答,而这第三种回答恰恰是极智慧的,悟到了根本。 智慧者比一般人高明,就在于他善于开发自己,善于从自身去找…  相似文献   

13.
陈伟 《可乐》2011,(9):7-7
一个周末,大伙儿一起去登杭州的天竺山。“金庸的每部武侠书我都看过不止一遍,我的梦想就是成为武林高手。”马云一边说,一边在一棵大树下捡起一根稻草,“比方说,我一发功,这根稻草就会变得刚劲无比;一甩手,它就能穿透这棵树。等我一收功,它又松软如初,两头从树干上耷拉下来。所有经过的人都看不明白这根稻草是怎么穿过树干的。哎,我若有旷世武功就好了,像风清扬那样。”  相似文献   

14.
行酒令     
相传有六位文人想捉弄一下绍兴有名的才子徐文长,这天的酒桌上只摆了六盘菜,规定按年龄大小行酒令,并且酒令必须是一个典故,只要典故与桌上的菜肴有关,就可以拿这盘菜去吃。第一个人说:“姜太公钓鱼”,便把桌子上的一盘鱼端了过去;第二个人说:“时迁偷鸡”,  相似文献   

15.
马伯庸 《社区》2013,(5):7-7
有人问我“唐宋八大家”是怎么回事,我一听,就先嘬了下牙花子。“唐宋八大家”当年是语文考纲范畴,我当学生那会儿,光是背下这八个人的名单.就得费好大力气,比背“辛德勒的名单”还难。更不要说比较这八个人的生平与文字风格,分析各自的文章特点——这活儿恐怕连专修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生来干,都很难说得清楚。  相似文献   

16.
竹斋 《社区》2009,(18):6-7
有人把“已经过时的词汇”总结到一起,贴到网上,引起很多人的兴趣,此帖流传甚广。那些词有几十个,比如“大哥大”、BP机、“影片未到”、粮食店……等等,时代在发展,有些词汇专属于某个时代,这不奇怪。但其中还有一个词——“邻居”.这不免让人们心头一震。邻居不是一直住在我们身边吗?但仔细想想.就不难明白,我们很多人和邻居彼此素无来往,只能说邻居还在,邻里关系不再了。这多少让人有些失落。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2009,(2):6-6
“我们的社会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为了工作,可以长期熬夜,可以节假日不休息,可以放弃娱乐和与亲友的团聚。他们爱岗敬业得有些‘疯狂’——就像一颗‘疯狂的螺丝钉’”。这是中国青年报给“疯狂螺丝钉”下的定义。据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和腾讯网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66.7%的人表示自己有过“疯狂螺丝钉”的经历。  相似文献   

18.
光阴少一寸     
崔永元 《可乐》2010,(8):37-37
齐含笑大我一岁。他父亲是军医,家里自然医书成架,这让他有了骄傲的资本。一个下午,太阳晒人,我们钻进他的小屋,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了几句。他忽然发问:“男生女生有什么不同?”我答得飞快:“女的头发长。”他仰天大笑。笑声没停,他就捧来医书,说:“你自己看吧。”天哪,我就这么启蒙了。上高中后,我每天放学照例去找他玩。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宁乡县高峰村有一张神秘的“死亡名单”,据说只要登上这张名单,就很有可能患上某种怪病,最终难逃死亡的厄运。难道真的会有这样的“死亡名单”吗?又是什么人写下这份名单呢?下一个登上“死亡名单”的又会是谁?  相似文献   

20.
在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有一座特尔菲神殿,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入,认识你自己”。传说奥林匹斯山是西方诸神所居住的地方,凡人难以涉足神的世界,而神的箴言——“人,认识你自己”又应该让入知晓,于是,就有了斯芬克斯的故事。“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这就是斯芬克斯之谜,每个路过的入都必须面对斯芬克斯猜一猜这则谜语,凡猜不中者都会被斯芬克斯毫不留情地吃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