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更好的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在传统两阶段DEA模型中引入交叉效率,并对两阶段生产系统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构建了考虑共享投入和非期望产出的两阶段交叉效率模型。最后结合中国16家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年度报表,分别应用传统的两阶段DEA模型和新模型评价样本银行的效率。结果表明:新模型比传统模型更客观、区分力更强,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更适合用于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效率是其在经营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是银行资源配置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体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测度银行效率的有效工具,本文在对银行效率定义、效率评价方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CCR模型、BCC等模型,以期为商业银行效率评价提供一个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网络系统生产可能集是构建网络DEA模型的基础,而相邻生产子过程的投入产出连接条件则是构造生产可能集的关键。现有的网络DEA模型在本质上都假设所有子过程的投入产出都满足强自由处置性,然而在实际生产管理活动中,这一假设未必成立。本文从各类自由处置公理出发,系统地研究了各种类型的子过程投入产出连接条件,构建了一般网络系统的生产可能集,给出了相应的等价形式,并构建了相应的网络DEA模型用于评价决策单元的效率。最后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和模型对我国上市银行的效率进行了评价。本文的研究对于一般网络系统的绩效评价和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DEA方法的中国商业银行综合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数据包络方法(DEA)的非阿基米德模无穷小C2R模型,结合中国大陆商业银行的投入和产出的特点,建立了综合考虑银行盈利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和中国商业银行综合效率的评价模型.基于4家国有独资银行样本、14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混合样本两种情况,分别评测出了各家银行综合效率值.给出了低效率银行的人员数、固定资产净值、营业支出,所有者权益、机构个数等投入的冗余率和营业收入、新增存款总额、新增贷款总额、资本收益率、不良贷款率等指标的产出不足率.论文的创新和特色一是运用不良贷款率反映银行产出的质量,改变了现有研究忽略贷款质量差异的弊端.二是通过定量分析找出具体银行效率不高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银行效率的宏观对策和具体对策.三把14家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合并起来进行评价和比较,又显示出了两种银行组织方式下银行间的真实差距.  相似文献   

5.
对信用风险的把控是现代商业银行创造盈利的基础,商业银行发展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稳定发展,如何制定有力的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完善监管体系,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为使银行在信用风险评价方面更为科学合理,本文引入DEA数据包络理论,选取了2013年中国A股上市的十六家国内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进行DEA模型计算分析。分析结果中论述了DEA模型所选取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率对资产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金融监管为视角,从银监会政策发布到各商业银行设计理财产品产生收益,其政策效应过程是有衔接分阶段性的。本文运用两阶段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方法,将监管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的运营过程分为创新产品设计与创新产品市场表现两个阶段,得到了2004年至2014年间我国银行业的创新效率,结果显示第一阶段的银行业产品创新效率和第二阶段的理财产品市场表现效率基本上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且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影响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此外,通过计算出历年银行业创新效率投入指标的改进值,找出了效率非有效的年份与最佳效率的年份在投入产出上的差距,并从监管者的角度和银行操作层面为针对银行产品创新的监管改进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传统DEA模型可以直接测算投入固定(产出固定)的条件下,面向产出(投入)的技术效率。尽管加型DEA模型同时考虑了投入和产出的松弛,但却不能像传统模型一样直接测算投入—产出型技术效率。为了直接由加性模型测算投入产出型技术效率,本文将利用DEA有效决策单元建立分段参数型DEA生产前沿面,并根据古典技术效率的定义,解决投入产出型技术效率的测算问题。研究发现,这种效率实质上是产出型技术效率与投入配置效率的乘积。由于同时考虑了投入和产出的技术无效性,与其它类型的技术效率相比,这种投入产出型技术效率的可分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在对福建农户杉林地经营投入产出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基础上,该文利用DEA模型方法测算出农户林地经营的产出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评价不同经营规模的林地与农户经营投入产出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农户林地经营的规模效应及合理、有效的林地经营规模边界。  相似文献   

9.
影响我国银行业效率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旭  凌亢 《管理科学》2001,14(2):24-29
运用DEA模型测算了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我国银行业效率(1993年~1998年)的主要因素银行资产质量、人力资本、经营管理能力、产权结构、市场竞争程度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DEA方法中的CCR和BCC模型对2010-2012年中国16家及美国26家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进行测度,通过中美对比分析得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效率较低,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间;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最高;小规模银行的规模效率较低,但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区间。  相似文献   

11.
并联决策单元的动态DEA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并联决策单元内部结构的系统是一类具有代表性的复杂生产系统,其内部结构已不再是传统观念的黑箱,而是由多个并联(平行)的生产单位组成.在已有并联决策单元DEA效率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加入时间维度,增加规划问题的约束条件,推演出该种复杂系统的动态DEA效率评价指标,并以中国14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至2008年没有一家银行的动态效率指数为0,这说明中国银行系统的生产效率并没有达到最优;中国商业银行的地区效率基本遵循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态势,此规律在中国国有银行中的体现更为明显;影响银行效率改进的主要原因是各银行本身的差异,而不是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环境差别.  相似文献   

12.
模糊DEA模型是用于解决存在模糊数据的决策单元(DMUs)效率评价问题的,然而现有的模糊DEA模型分辨率低,本文构建了存在保证域的模糊超效率DEA模型,并给出了一种基于截集的求解方法并进行了证明,该模型有效地解决了输入和输出全部或部分为模糊数的决策单元全排序问题。最后给出了一个银行效率评价的实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A方法下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9年15家国内外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实证研究了商业银行的效率问题。在对比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国内和国外商业银行效率差异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相对效率比较问题,数据包络分析(DEA)法是比较有效的数量分析方法。但DEA法所构建的优化模型中,由于约束条件没有充分考虑评价指标体系内部指标之间客观存在的内在权重大小信息,从而导致模型过分强调了评价单元的投入产出特征差异,甚至出现了原本非常重要的指标其权重却为0的不合理现象。本文提出DEMATEL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有机结合的思想,将运用DEMATEL法获得的指标之间内在的权重大小信息,纳入DEA法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ε限制的CCR模型及其超效率模型的约束条件,创新模型的可行域,构建了权重约束型ε-CCR模型和超效率ε-CCR模型。并以美国2014-2015年度国家科学基金会产学研合作研究中心发布的年度报告数据,对美国71个以高校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的相对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权重约束型超效率ε-CCR模型比没有权重约束的超效率ε-CCR模型更有效,不仅能对多个评价单位进行全排序,而且能克服无权重约束的超效率ε-CCR模型存在的评价结果不合理现象。这些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推动DEA法的理论创新和应用推广,并能为多投入多产出项目的决策提供新的方法,使实际问题决策更合理更科学。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商业银行X-效率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X-效率分析是银行效率研究的前沿和主流方法,利用X-效率评估的DEA分析法以2001-2003三年14家主要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X-效率评估的结果显示:整体效率水平74%;国有银行的效率平均72%,股份制银行平均75%,上市银行平均79.5%。从产权、市场、功能和监管等方面寻求适宜的目标结构,或许能为提高银行效率创造深刻、有效的结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电力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经营绩效,希望通过绩效评价改善自身经营管理,提高竞争力。本文运用DEA模型分析了15家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通过DEA有效性分析,对经营绩效进行了效率衡量,并对非DEA有效的企业进行投影分析,找出了更有效的投入产出量和改进方法,为电力企业进行经营绩效评价和寻求最佳改进途径提供了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7.
谢建辉  李勇军  梁樑  吴记 《管理科学》2018,21(11):50-60
传统的DEA模型假设观测样本的投入产出都是确定型数据, 这使得DEA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本文提出的基于拟似然估计的多投入多产出随机非参数包络数据 (PLE-StoNED) 方法拓展了这个假设, 能够估计随机环境下的生产前沿面.本文证明, 生产可能集假设条件下的前沿面可以用一个有凹凸性和单调性限制的函数来表示.相较之前的StoNED方法, 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估计随机环境下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 (DMU) 的前沿面.通过Monte Carlo实验, 多投入多产出PLE-StoNED方法的有效性得到验证, 它可纠正DEA等传统方法产生的偏误.最后, 实证研究部分运用这一新提出的方法估计了中国大陆商业银行的生产前沿面和效率.本文提出的方法弥补了DEA缺乏统计性的不足, 可为决策者在随机环境下对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进行生产力和效率评估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DEA方法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企业绩效评价的DEA模型(C~2R)及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DEA有效性分析,对企业绩效进行效率衡量,并对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投影改进,找出更有效的投入产出量,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投入产出量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企业提高效率提供了数据借鉴。  相似文献   

19.
网络DEA模型研究多个进程和多个子系统的复杂系统的效率度量.针对中间产出无法为第2阶段完全消耗的情形,传统DEA模型对系统效率的评价偏高,已有网络DEA模型则对系统效率的评价偏低.本文提出部分中间产出作为最终产品,进入流通渠道的两阶段效率模型,用来测度两阶段生产过程的真实效率.采用乘积形式描述两阶段合作的特征,给出不同...  相似文献   

20.
DEA方法,即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一种用于评价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s)相对有效性的实证方法。近年来DEA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绩效评价中,并发展出两阶段DEA方法。两阶段DEA方法相对于传统DEA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不但可以提供被评价对象的总体效率值,还可以分别生成每一阶段的效率值。但正是由于中间要素的存在,按照传统的DEA方法来调整两阶段DEA投入、产出要素的优化过程已不能成功投影在有效前沿面上。本文基于两阶段DEA方法,通过加入"虚拟中间要素"在两阶段DEA中嵌入一个"虚拟阶段",这样不但完善了两阶段DEA的逻辑结构,而且成功的将被评价单元投影到有效前沿面。最后本文应用以上方法对我国上市银行的运营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令我们意外的是,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绩效优于股份制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