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闻理想与理想新闻不只是有关联的两个概念,也是有内在关联的两个问题。本文梳理了新闻理想和理想新闻的内涵、特点,并进一步论述了二者的关系:新闻理想是理想新闻实现的主体条件,理想新闻是新闻理想得以实现的基本标志。要实现新闻理想和理想新闻,新闻主体还需具备一些基本的新闻信念、精神和热情等。后新闻业时代,新闻主体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如何形成非职业新闻主体所认可的新闻理想,也是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价值在于发现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发现是新闻竞争的核心和实质 ,主要体现于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发现的基础和关键前提。因此 ,记者应从扩大知识面、扎根于社会生活和优化思维方式三个方面努力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 ,从而增强新闻发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新闻参与感这一新闻现象,分别从审美活动、认识活动、信息传递三个方面论述了新闻参与感的规律性作用。文章还根据新闻审美的特点、新闻美的来源以及社会生活与新闻实践的关系,提出“新闻美是参与生活”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张仙智 《南都学坛》2003,23(3):115-116
新闻规律在新闻运作过程中虽然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许多非新闻规律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些时候 ,非新闻规律的作用已经超过了新闻规律的作用。非新闻规律对新闻运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一是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对新闻运作的影响 ;二是经济制度和经济规律对新闻运作的影响 ;三是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对新闻运作的影响 ;四是领导者对新闻运作的影响。分析表明在新闻实践中 ,既要按照新闻规律办事 ,又要重视非新闻规律的作用 ,二者共同指导新闻传媒的运行。  相似文献   

5.
新闻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现有的新闻理论中关于新闻的定义却多达二百余种。新闻定义的不计其数,说明至今尚无一个可以为大家所公认,并确实能够揭示新闻根本性质,涵盖新闻全部特征的新闻定义,也从一个方面表明新闻学作为一个学科的不成熟性,尤其是新闻学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的不成熟性。因而,对于新闻本质的寻找和阐述,依然是当今新闻学非常重要的任务和目标。本文从对传统新闻定义的批判入手,对新闻的本质问题进行了重新反思和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教育在民国时期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新闻团体同各类学校一道共同推动了当时新闻教育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团体对新闻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新闻团体首倡开展新闻教育,它用自己的实践开启了中国新闻教育端绪,并积极参与其中。在战争环境下,新闻团体仍坚守着新闻教育的阵地,成为新闻教育的一支特殊力量。新闻团体在民国新闻教育方面卓有成就,主要包括:首倡新闻教育;推出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和其他各方面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新闻策划是增强宣传效果的必然之举。新闻策划应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以新闻事实或新闻素材为依据。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掌握新闻策划的步骤和方法,把握好新闻策划的"度",不能变新闻策划为策划新闻。  相似文献   

8.
何微是我国当代著名报人、新闻学家和新闻教育家。他在党的新闻战线和新闻教育战线上征战了半个多世纪,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和新闻教育思想。本文详实地阐述了何微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即新闻的党性、真实性、舆论监督、价值观、中国新闻思想发展史观、新闻学研究内容建构等;较全面地论述了何微新闻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指出:我国新闻教育应面向未来,抓好“名师”的培养工作,以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标准要求新闻专业的学生,建立与现代化新闻教育相配套的新闻研究机构和设施。文章强调指出:何微的新闻思想和新闻教育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无产阶级新闻思想和新闻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国家新闻学宝库中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新闻教育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文化、社会体制和个人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新闻从业者现今并没有形成牢固一致的专业理念,新闻离严格意义上的专业还有较远的距离.和新闻专业主义联系甚密的新闻传媒教育虽然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但还没有从新闻从业人员处获得足够的尊严和较高的评价,目前来看其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贡献也是有限的.因此,在加强新闻教育中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新闻从业者对于新闻专业理念的追求,将是新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一旦一种新技术进入一种社会环境,它就不会停止在这一环境中渗透,除非它在每一种制度中都古到了饱和."[1]Flash技术也依照这一原理迅速地扩张到了网络新闻领域,于是Flash新闻走进了网民的视野.然而,对于这种新的新闻样式的身份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争论.立足国内,Flash新闻到底是不是新闻,需要通过与传统新闻进行个性与共性的比对来加以甄别.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学校新闻教育超常规发展,带来了人才培养的同质化问题。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新闻教育各具特色,形成了差异化复合培养新闻人才的格局。各具特色的新闻人才来自于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的差异化,其结果必然是新闻教育与传媒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新闻人才的同质化根源于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的同质化,其结果必然造成某一类型的新闻人才严重积压,其他类型的新闻人才严重短缺的畸形状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新闻人才培养的经验对于提高我国新闻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行新闻专业的"通才"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应现代媒体需求并造成就业难的问题,通过对当今媒体和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多元需求的探讨和对传统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提出了依托综合型大学的学科优势资源,创新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适应新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专业化"的特色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论对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新疆从事新闻工作的哈萨克族普遍年龄较大而且较少是新闻专业科班出身。从其现状看主要表现在尚未建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较缺少既精通新闻理论又了解哈萨克族文化的专业教师等方面。这影响了哈萨克族新闻人才培养和新闻教育的发展。分析其产生问题的社会原因和媒体自身原因,旨在早日建立专业的哈萨克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哈萨克族新闻事业的不断进步,进而提高新疆新闻事业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智能媒体传播格局使得新技术日益成为关注热点,但媒介伦理对于技术的规制依然关键,新闻价值观的理性回归是新闻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技术变革和传媒格局重构的时代背景下,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实践中焕发生机与活力,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势在必行。以红色新闻资源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从价值引领创新、专业培养创新、教育平台创新三个维度,创新红色新闻资源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融合的教育模式,为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不断融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媒介生产和传播平台,即全媒体。全媒体环境下,媒介内容的生产、传播、消费等传统形式已经被改造甚至被颠覆,传统新闻教育也因此需要作出重新的调整和规划。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教育应该在重视社会学、哲学等人文综合素养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媒体技能培养和训练,同时又要适时调整,促使新闻教育向综合化、网络化、移动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以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需要的跨学科复合型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教育旨在为新闻媒体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新兴学科,我国高校新闻学专业建设仍处于摸索与调整阶段。目前新闻本科教育偏重专业技能学习,忽视人文社科知识传授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导致新闻人才培养明显滞后于新闻事业发展。如何适应行业未来发展需求,更新教育理念,科学调整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新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冯列山是第一个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是新闻学研究德国的源流在中国的代表人物.抗战时期他在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领域颇多建树.不同于当时的留美新闻学者多关注于新闻实践应用领域的探讨,他对新闻学研究更注重对新闻学元问题的学理阐发.但这种德国式的新闻学研究和教育模式,在抗战救亡的大环境下,并不能因应抗战对宣传人才的需求,因此没有形成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专业化、差异化和个性化趋势。因此,高校市场营销专业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不同企业对多元人才之需求。以某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培养人才、以赛促合、教师服务于企业等校企深度融合的方式,创建了"职场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兼顾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利益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此人才培养模式对其他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闻教育在美国的存在和发展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美国新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全面和规范的教育。近十年来,随着媒体资源整合进程的加快,传播渠道的增多,技术改进的加强,美国新闻教育呈现向规范化、精深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同时,社会各界大力普及媒介素养教育,使新闻教育具有强烈的大众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创建高水平大学中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学和科研是建设高水平大学中极其重要的两个内容 ,综观世界一流大学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日本的东京大学等高校 ,都十分重视科学处理二者的关系。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许多大学开始迅速向教学、科研两个中心转变。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的经验 ,在我国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中 ,从学科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产学研一体化三个方面考虑 ,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