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智力超常儿童的发展:从加速式教育到丰富式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智力超常儿童是国家的一笔宝贵资源。但由于大鱼小池塘效应的存在,很多智力超常儿童的适应状况并不理想。因材施教的理念要求社会为智力超常儿童发展提供适合其需要的环境。目前我国现存的加速式教育途径存在诸多弊端,需要通过发展丰富式教育途径促进智力超常儿童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客观地分折了中国超常人才教育所存在的影响自身发展的诸多困惑如:概念和定义的困扰、教师与教材的困扰、教育评估困惑、教育体制的困惑、超常人才持续发展的困惑等。并提出了,在信息时代超常人才教育的基本理念。如:拓展教育对象、模式等、实施目标式探索学习、复合素质的教育、个性优化的教育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超常教育先驱者沈亦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亦珍是我国现代超常教育的先驱者。他于193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央大学教育学教授。早在20世纪30至40年代,沈亦珍就提出了超常教育的思想,并且进行了超常教育的实践探索,他的超常教育思想包括超常人才的客观性、超常教育的重要性、超常教育的特殊性、超常教育的实践性与创造性等观点。抗日战争胜利后,沈亦珍在上海中学主持实施超常教育实验计划。当年参与实验的师生的反映表明,超常教育的效果是显著的。从当时受到实验影响的上海中学学生的后期发展来看,超常教育的意义是深远的。沈亦珍的超常教育思想与实践已经在我国超常教育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记录。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过程、并行、本体、抽象四个计算科学的基本概念,从教育理念角度加以阐述,论述数字化时代的数字化教育理念与时代所需要的大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超常儿童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对超常儿童,以及超常教育的任何理论研究都是有价值的。超常儿童首先是儿童,其次是超常。只把他们看成是“少年老成”是不够的;超常教育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高考的升学率,更重要的是超常儿童全面、充分的发展;超常教育应该成为一种思想,贯穿于各种学校、各种教学之中,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超常教育应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学制应该具有弹性;课程设置应该具有特殊性;教材应该具有专用性;师资培训应该具有专门的培训机制,等等。超常教育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超常教育本身,还在于它为普通教学提供了诸多启示,为普通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参照系统。超常教育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各种教育措施的成龙配套,特别是加强理论的协作研究。另外,超常教育还有待于制度化、法制化,以利于超常教育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十多年来,超常儿童(国外又称天才)教育在我国已有长足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常儿童教育体系初露端倪。然而,在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人们谈论较多的仍是“差生教育”,超常儿童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与超常教育所具有的战略意义极不相称。为此本文拟通过对欧美天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概略阐述,以期对我国超常儿童教育引起重视,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育理念是顺应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更新丰富的。我国大学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日益活跃,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舰膜超常扩大,教育质量逐步提高,正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育理念体系。确立和创新大学教育理念,必须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大学本身的教育规律,既要发扬大学的传统校风,反映大学的现代精神;又要符合办学实际,适应社会与国家需求。  相似文献   

8.
运用多种方法鉴别超常儿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常儿童是客观存在的,鉴别超常儿童是为发现、教育和培养超常儿童,为把他们培养成现代化的科学大师,培养成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杰出人才.怎样鉴别超常儿童?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心理学家正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认为,鉴别超常儿童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这  相似文献   

9.
论"欣赏式激励"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尤其是教育方法需要革命性变革."欣赏式激励"作为一种全新方法迎合了时代需求.笔者以为,它作为柔性教育方法将成为21世纪主要的思想教育理念之一.文中提出.欣赏式激励"教育理念,对其内涵、价值和运用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0.
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民族发展的要求,创新教育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而是一种教育思想,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现行的学校教育应该从创新教育理念入手,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天才与天才教育之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才是指那些凭借自己非凡的能力和创造力而做出了非凡业绩的人。天才需要“天生”的因素 ,说明教育的前提是可教育性 ,教育结果也因教育对象资质的差异而具有不确定性。另一方面 ,天才需要一个成长过程 ,所谓的神童教育必然是拔苗助长式的摧残和折磨儿童的教育 ,更广泛地说 ,成功学并不一定就带来成功 ,名师并不出高徒。天才离不开适度的人生艰难和心灵痛苦。天才与时势、群众或当时的历史是互动的 ,天才创造着历史 ,历史也成就了天才。总之 ,天才和英雄人物的产生 ,有许多非理性的而不能够控制的因素起着作用 ,若按照某种机械的、既定的模式是培育不出天才的 ,教育一旦变成僵死的教条 ,就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在一个社会和一个社会的教育中 ,尽可能提供一种自由发展的氛围 ,使人的才能得到多样性的萌生、促进和发展 ,才可能产生天才和多样性的天才。  相似文献   

12.
从人才质量观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大量扩招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 ,提出了在新形势下的人才质量标准 ,并对新形势下学分制实施的必要性及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与实践等的关系问题作了探讨。文章指出 ,新的形势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不能不强调对知识的继承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人才思想主要包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知人善任、不拘一格几个方 面。其人才教育思想主要是提倡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了我国发展教育事业及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最 佳途径和方法,指出政治思想教育是培育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创新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和基础。创新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准确把握创新学习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推动创新学习要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要深化教育改革;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开发大脑,挖掘潜能,发展新思维,抓住青春韶华期。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人才观科学回答了做好新时代党的人才工作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内涵、逻辑和实践三个维度对其全面透视有利于准确把握习近平人才观的理论精髓与核心要义。从内涵维度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及建设现代化人才强国构成了习近平人才观的基本内涵。从逻辑维度看: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现实逻辑是习近平人才观生成的逻辑理路。从实践维度看:以科教兴国战略为主线,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以人才强国战略为统领,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着力点,走自主创新之路;以文化强国建设为契机,营造人才工作良好环境,是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人才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中国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高等教育所产生的历史性变化,以及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提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措施。认为大学应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针对其人文和科学素养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以此建立科学人才观为指导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教育思想及其现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学良将军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不仅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颇有成就和影响,而且在教育方面也有不少创见并开展了有效的实践.他视教育为中国之希望、东北之希望,视人才为中国之未来、东北之未来.在他看来,"教育为神圣事业","教育是建国之本".认真解读张学良重教兴国的远见卓识,可以发现其中的许多观点对当今的教育仍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教育的主旨是修养人格,这是教育之根本;大学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阐明学术;人才的标准是要能够担负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教育要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8.
论创新教育与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 (国家和民族发展 )的角度来看 ,创新教育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从中观 (高等工程教育自身 )的角度来看 ,创新教育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本质 ,从微观 (个人发展 )的角度来看 ,创新教育可以促进个人的创造性的发展。因此 ,在 2 1世纪 ,要培养大批掌握科学技术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必须实施创新教育。但是 ,现行高等工程教育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所以 ,加强创新教育 ,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的基本思路一是转变教育思想 ;二是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优化创新人才的成才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央作出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等学校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道路"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实践创新,其创新价值体现在:依靠科技进步,振兴了山区经济;构建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农业科技人才;通过技术创新及推广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大别山道路"的实践经验给我们的启发是:"大别山道路"持续发展应探寻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新模式及多层次的实现途径;继续完善农业推广系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制;强化基础教育,实行基础教育及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此外,当地政府在科技、人才及财政方面的政策扶持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