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学精神对大学生的培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个体角度来说,当代大学生努力践行修己安人的仁爱精神、内圣外王的修道精神、杀身成仁的承当精神、责无旁贷的弘道精神才能使个体的人文道德素养全面提升,成就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2.
李楠明 《学习与探索》2006,1(1):109-112
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主体性哲学,是人类自我解放的理论。这种哲学是现代性的文化精神的体现。它突出了人作为个体主体所具有的价值,从而显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本质所具有的意义。但独立的自我并不是孤独的自我,孤独的自我造就的只是市民社会的私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就是为了解决这种个体和类的矛盾,使个体能够成为类的存在物,得以自由和谐的发展。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的“以人为本”与建构和谐社会的主张,其实质就是个体丰富性的马克思哲学精神的反映,这正是马克思哲学对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国美学的当代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国美学的当代文化意义肖鹰一、当代文化与心理失衡文化与人类个体的生活,具有双重关系。一方面,文化是某个群体(如种族)中的个体生活的总和,是这些个体生活情态的总体表现;另一方面,文化作为这种总体表现,又构成了个体生活的内在基础,为个体提供价值体系和...  相似文献   

4.
德国古典主义的历史哲学,第一次以体系化的形式而出现.在确立理性原则的同时,也把目的性理论引入了历史的规律.同时,把历史看成是由精神引导出的具有规律的事件.在德国古典主义的历史观中,人类的生活不是取决于盲目的机遇,也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按照理念的蓝图不断前进的.历史的进步被一种理性的狡计所操控,但个体的热情和意志也作用了历史的进程.精神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使得历史步入更高的阶段,但精神只有使自身成为客体,也才能使历史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儒道自由观与审美关系论未尧,孙正谋自由总有两层含义.一是个体自由,一是人类的自由。个体自由必须建立在类自由程度的基础上,离开了人类自由,个体自由无法真正实现.人类自由的深刻意义在于摆脱自然力的支配,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个体自由既要摆脱社会组织所强...  相似文献   

6.
于小兵  吴雪婧 《阅江学刊》2023,(5):95-108+171-172
在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群众的精神脱贫问题成为防范返贫风险的新挑战。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6、2018年三期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条件Markov模型分析了精神贫困对个体返贫的影响。研究发现:精神贫困个体更易返贫;当存在风险冲击时,非精神贫困的个体不易返贫;当个体具有医疗保险或当地政府具有较高公信力时,精神贫困对于返贫的影响减弱,互联网的缓解作用不明显。相关部门应对精神贫困进行有效识别,积极做好引导工作,激发个体内生动力。同时,要加大对脱贫个体的医疗资源投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打造政府公信力,进而形成防范返贫的合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感性个体与社会存在的分离及融合的思考构成了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主题。在马克思论证的感性个体与社会存在的融合中,"社会力量"重新吸纳异己的"政治力量",建构一种没有压迫与剥削的新"社会组织",由此超越了私有制造成的利己主义精神,实现了感性个体摆脱死亡必然性存在的样式,从而为市民社会走向真正的人类社会提供可能。市民社会向人类社会的过渡,实质就是马克思超越自由民主制的解放限度走向人类解放、超越政治自由走向真正的人类自由道路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B.西律尔尼克的人类心态学:情感性造就了人类[法]S.奥迪人活着能没有爱吗?感情受挫后会怎样?多年来,B,西律尔尼克一直在思考这类问题。在超专业化使知识粉比的今天,他试图把生物学、精神分析学、人类学、神经学和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知识揉和在一起,进一步推动...  相似文献   

9.
哲学论     
哲学是什么?从本质上说,哲学乃是展示人类精神发展的可能性选择之探索。哲学研究人自身、研究生命,是对下一个时代人类精神内涵的探索。每一个时代都萌发自己特有的“夷、希、微”。它们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由这种无呈现规定性,成为有。这就是人类精神的未来形态,或者说它是行进着的精神之必然风貌。 因此,仅仅指出哲学的主题是人的生命,是不够的。它不研究生命的自然过程,它不是生物学,也不是心理学,它研究的是生命的涵义、所应做出的选择与开拓,由此而应具有的规定性、规范,以及由无而悟到的应有──设定。哲学研究纯进化,是为了创化,…  相似文献   

10.
第一回合:从东方到西方──有关黑格尔与中国新儒家的精神对弈1.黑格尔的意见:日出东方,盛于西方黑格尔是一个西方中心主义者。他曾以绝对精神拥有者的理性偏执,为几千年来的人类哲学精神画了一个圆周。按照他设计的圆周的自族方向,中国所处的东方是人类历史的开端,但,犹如太阳在东方升起,使处于黑夜中的人类初期“看见灿烂的曙色,渐增的光明和旭日上升时一般的壮丽”,人类感到的只是绝对的惊诧,并没有看清周围的事物更没有转而思索自己,只有到太阳升起,人类的惊诧减少,看清周围事物时,个人才能转而思索自己,等到白天将过…  相似文献   

1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时代价值,现实和历史交融的情景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加强个体情感空间的主体构建和客体交融,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观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情感空间。因此,立足于《这边风景》中个体范式的情感转变,将个体情感和民族精神熔铸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贯彻落实到现实个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范式传承中,进而实现主客体间以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价值意蕴、逻辑关联、广阔平台和实践路向等认同基础上的个体情感、民族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感空间的双向互动。在情感认知、价值判断、行为准则和精神传承等维度交织交融的基础上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情感空间的内在机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情感空间的坚定内燃力。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世界由诸多民族构成。民族与文化间的联系是深刻而密切的,而决定民族文化发展方向的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伦理文化,可见伦理对于一个民族所具有的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作为伦理钍的共体的民族与作为普遍物或普遍定在的精神的结合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伦理精神的具体化,伦理精神内在于民族精神之中。伦理精神和民族精神实质上是一个精神,即民族作为伦理实体的精神。民族伦理实体一经形成,其内在的伦理关系与伦理秩序便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之中,并以“整个的个体”即主体的形式出现在由诸多民族伦理实体所构成的伦理世界之中。在全球化语境下,要增强作为伦理实体的中华民族的伦理认同,以提高中华民族的自觉、自信、自强及在世界文明对话中的地位,并为构建和谐世界、推动人类社会整体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侯忠明 《社科纵横》2010,25(10):109-110,122
人类离不开"劳绩",也离不开"诗意"。诗意栖居是人类理想的生存方式。当下的中国和世界都正在加速发展,我们都在"被加速",繁忙是常态,精神被抽空,在一个全民大谈经济和科学的今天,我们过于"求真",过分"劳绩",缺少的就是"诗意",然而对诗意栖居的理想渴望却凸显强烈与迫切起来。诗意栖居的核心是求美向善的艺术精神,艺术精神的获得主要通过艺术习得。个体应该通过主动的艺术习得,提高个体艺术素养:社会应该营造崇尚艺术的氛围,提高社会整体艺术素养;教育应承担起培养素养的重任。让艺术精神的陶冶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伴随我们与世界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自由时间:人是自由的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阐述了自由时间的社会价值、对促进劳动意义变化的影响以及自由时间对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代人类社会在无度的欲望中付出了“异化”自己的代价,不仅加剧了人的自由时间被挤占,而且使人最大限度地远离自由。人的精神家园只能承载着人的当下满足的快感,最终人类在“不经意间”放弃了自由的理性和批判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王莉丽 《社会工作》2008,(22):49-50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扩张,人类生活从物理空间延伸到虚拟空间,人类的生存状态和方式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个体在网络中的生存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日益引起广泛的注意。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角度通过对网络中的个体行动者在这一空间中的存在状态的分析,旨在揭示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生存特点对个体产生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尼采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智者,更是一位精神强健的斗士,他以昂扬的生命姿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深切体验着真实生活所带来的内心富足与快乐;他富有激情地谴责理性主义以及基督教道德对个人主体性的忽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过度商业化及非个性化、非精神化的倾向,高扬个体幸福的合法性,主张个体应当用超人意志去体验生命、创造幸福,以昂扬的生命斗志“成为你自己”。尼采的幸福哲学对于激发人们与命运抗争、提振自我精神,努力追求卓越并真切理解生命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生成论的视角来看,文化哲学通过对人之存在的历史性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阐明了历史与文化的内在统一性,从而使文化哲学超越了一股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成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的文化哲学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新的历史解释模式。文化哲学始终以自觉的文化批判精神为指导,通过对人类文化精神生成过程的宏观与微观的描述,力图阐明现代人类生存危机的文化根源,并为未来的人类生存提供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18.
试论期刊编辑工作的主体性特征张慧彬期刊编辑工作是使人类精神产品得以面世和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它使精神产品得以最后完成,并且在这一完成过程中表现了强烈的主体性,却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本文就期刊编辑工作的主体性特征作一...  相似文献   

19.
家园的守望     
王淑芹 《阅江学刊》2009,(2):138-142
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把人类引向对文明成果的片面依赖,使本该亲密的个体变成为孤独无依的游离个体;另一方面,对科技的高度信任和片面依赖,又使大多数人失去了其应有的创造性,成为机械化的、呆滞的人。对技术理性进行必要的反思与批判,重新审视审美活动的当代意义,正是恢复完美人性、重返人类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欧洲发现了许多以雕塑和岩画为主要形式的史前艺术,这些艺术可归为三类:抽象符号、动物形象和人的形象。通过对史前艺术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人的两方面本质特点:第一,史前艺术是人类具有无限创造力的昭示;第二,史前艺术是人类具有特殊思维机质的反映。史前艺术具有自身的文化功能,即它是促动人类精神文化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驱动力,是促动人类文化攀升的阶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