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当代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人的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全面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只有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代大学生掌握着丰富的知识,道德、文化等综合素质较高,作为社会的佼佼者,作为社会高层次人才的代表,探讨他们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全面系统地构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体系应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研究粮食安全基础理论与国际粮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加强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体系、粮食生产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粮食安全动态预警应急体系、粮食安全的国际化战略体系、重大农业自然灾害防御体系、特殊群体粮食安全援助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 ,借鉴“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 ,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的内涵作了界定 ,并设计了区域综合优势能力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制订了福建省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的“资产负债表”,并对其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作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估  相似文献   

4.
性别比失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性别结构的平衡不仅关系到个人、家庭、人群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及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性别比失衡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安交通大学李树茁教授所主持的“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了一个研究性别结构失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全新研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很多有创新性的结论.我国性别失衡的公共治理既要做好“预前”的防范措施,也要做好“预后”的治理措施,标本兼治全面治理性别比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当代中国的粮食工作经历了“奠定粮食制度基础”的建国初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探索粮食发展道路”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掀开粮食崭新篇章”与“践行粮食安全承诺”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几个主要的历史阶段。粮食是生存保障与发展根本,要始终将其放到战略高度上来认识。总结党领导下当代中国粮食工作的经验,对于今天探索我国粮食发展规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辽宁工业大学对化工与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建立起“实验-仿真-实训”三个模块,“化学基础实验-工程基础实验与实训-综合创新实验与工程实训”三级层次的教学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平台与监控保障措施,以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工程应用能力训练,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民生现代化体现在民生改善理念的先进性、方法的科学性、主体的广泛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民生现代化关系表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追求,全面深化改革是内生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领导核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民生现代化建构理路表达为:民生现代化建构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核心,离不开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从总体国家安全观来看待质量安全,质量安全就是一国或一个区域不因质量问题而面临发展困境并具备通过质量发展而有能力保障国家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状态和综合能力。目前,我国总体质量安全存在“质量失信”“质量失衡”与“质量失合”三大质量安全“赤字”问题。新时代应基于新发展格局的总愿景,将质量安全纳入新发展格局通盘战略,推进质量安全行动,强化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设施,推动质量安全共治,通过质量安全组合拳,增强质量安全优势,为我国人民提供高质量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国质量”。  相似文献   

9.
“藏粮于地”是我国面对时代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而形成的核心粮食安全战略,客观剖析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路径依赖,明确相应的实施策略,对于切实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国“藏粮于地”目标实现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粮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石,“藏粮于地”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二是要立足于现有耕地的产能提升,聚焦于耕地的质量建设;三是要着眼于全球化的粮食保障,“藏粮于地”需要国内外的统筹;四是针对保护性耕作是“藏粮于地”的内在需求,配套制度创新至关重要。为此,“藏粮于地”战略的实施策略在于:一是提高公众耕地保护意识,形成全民为“藏粮于地”作贡献的社会氛围;二是严防耕地“非农化”,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三是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区域耕地质量整体提升;四是提高耕地实际耕种者的质量保护意识,严格规范耕种行为;五是加强相关制度创新,提升耕地质量建设工程的实效;六是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维持耕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粮食关乎国计民生。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高质量发展粮食生产是提升国家粮食安全能力水平的重大举措。江西省吉安市素有“赣中粮仓”的美誉。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繁荣地方经济,巩固吉安市“赣中粮仓”的地位,在新时代背景下,吉安市委市政府应在保护耕地、良种应用、科技创新、规模生产、塑造品牌、人才培育、社会服务、完善政策等方面聚焦用力,加快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使粮食产业真正成为强市富民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在对传统工业文明反思基础上作出的正确选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科学与教育。我国高等学校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和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回归,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因此,我国高等学校应重视开设“可持续发展概论”、“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学”等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下粮食供给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推进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前提。当前粮食供给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种粮效益持续下降、农业劳动力转移、国际竞争力弱、支持保护政策空间有限等突出问题。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供给,同时注重产量结构与质量效益的全面提升,既是基于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必要条件。为细化和落实粮食安全新战略目标,提出构建新型粮食供给体系的思路与具体路径:从保供给向绿色可持续转变;从小而散经营向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从价补合一向价补分离转变;从注重产量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应对,构建更有保障、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粮食供给体系,切实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摘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主要面临严重的资源约束、复杂的结构矛盾和滞后的制度供给等三大约束瓶颈,因此文章以“资源·结构·制度”分析框架对我国粮食安全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一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收回制度、农地保护领导干部责任审计制度,对粮食大户实行倾斜的财政支持政策,以法律的形式严格保护耕地资源;二是不断优化粮食产供销面临的品种结构、供需结构、区域结构、主体结构等;三是建立国家粮食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粮食市场宏观政策调控体系、粮食物流和仓储体系、粮食安全动态预警应急体系、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和粮食安全战略体系,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从战略的高度辩证地思考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对“三个代表”的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战略布局 ,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全面发展战略 ,人与社会全面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东部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等进行了全面辩证的论述。这一整套辩证的发展战略思想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和价值观,是一个结构性的综合概念,其基本涵义是提高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探讨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应改革高师院校内部的管理体制,以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重视高师院校招生与就业问题,维护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深化高师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解除制约高师院校发展的“瓶颈”障碍;走教育国际化道路,促进高师院校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守正创新,是对党和国家关于粮食安全战略的赓续发展,是对新时代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力回应,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粮食安全重要论述,诠释了保障粮食安全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科学内涵,明确了保障粮食安全在政策、产业、市场、生产、技术等层面的具体要求,彰显了中国通过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工作等展现出的负责任大国的独特魅力。为此,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严守耕地红线,坚持党政同责,不断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全面夯实社会稳定根本。  相似文献   

17.
“藏粮于技”是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技术发展总体服务于粮食安全,经历了以粮食增产、增产提质、增产增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三个阶段。“藏粮于技”战略是马克思农业技术思想和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的中国化实践,是内嵌于不同时代制度框架下的技术创新,丰富了粮食安全实践形式。“藏粮于技”面临技术体系转型、权责框架优化、人才结构更新等新的发展议题。未来要厚筑粮食根基,革新技术体系;统筹顶层设计,压实党政责任;挖掘人才活水,激发内生动力,以实现“藏粮于技”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的长时段视角来看,“精准扶贫”是中国国家减贫治理体系因应新时期减贫形势变动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呼唤”所做出的战略调整,也是国家减贫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其突出特点在于以“减贫大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政府、市场、社会三种机制、三种资源,将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发挥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系统性地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能。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国家减贫治理体系经历着密集的调整,在信息汲取能力、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能力、综合回应能力、资源动员能力以及政策执行能力等诸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在未来的脱贫攻坚实践和共同富裕征程中,中国国家减贫治理体系将不断完善,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9.
西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其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的良性循环、相互协调的均衡发展状态。它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在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和熵权法得出了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当前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这些综合评价结果为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辨别优势和不足、实施针对性政策与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粮食是维持人们生存的基本生活必需品,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目前,在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凸显.因此,在新的背景和形势下加强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制度保障和技术保障,科学选择和确立粮食安全战略尤为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