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末民初哀情小说是20世纪通俗文学中极其重要的一支,其悲剧结局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的.清末民初正值新旧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近代新学与旧学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的个性解放意识开始苏醒,但旧的封建制度和势力还依然顽固、强大.在这样一个无奈的时代,哀情小说的悲剧结局正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面临爱情婚姻的普遍苦闷心态与凄惨命运.  相似文献   

2.
清末出现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地方自治运动.通过对这场运动的考察,我们可以从自治团体、自治组织、自治范围、自治功绩等方面看到清末国人参政意识的发展状况,它显示了清末国人参政意识已发展到具有实践意义的新层次.  相似文献   

3.
清末修律活动与晚清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废除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末修律的直接诱因和催化剂.清末修律是在政府推进下的自上而下的法律的全方位改革,受到西方法律文化和制度的影响很大.清末修律过程中东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始终进行着,其经验和教训是我们法制建设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把古希腊悲剧视为悲剧的辉煌时期。在论及这一时期的悲剧时,他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古希腊悲剧中的合唱队、冲突和结局。合唱队在古希腊悲剧中的作用比较重要,并且随着古希腊悲剧的发展而发展。关于冲突,黑格尔认为古希腊悲剧偏爱冲突情境中的第三种冲突,即精神伦理关系的冲突。关于结局,黑格尔首先指出了三种不适合古希腊悲剧的结局方式,然后对适合古希腊悲剧的三种结局方式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清末上海期刊所载妇女卫生健康相关内容,分别从废缠足运动的开展、新式体育(体操)的兴起和妇女卫生三方面,再现了这一时期妇女健康权利的转变历程。这种转变与清末上海开埠后,西方民主、文明思想的传播,国内知识分子的积极倡导及妇女自身的觉醒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拉辛的经典作品<昂朵玛格>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伦理意识.当我们以一种怜悯或者警省的眼光去看待奥赖斯特的发疯,把这一结局看做是伦理法则的胜利时,伦理法则其实巳经在奥赖斯特的发疯中被悬置了,背负伦理冲突的主人公已经逃避到了非理性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波斯文学中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世纪波斯文学名著《列王纪选》和《蕾莉与马杰农》为范例 ,从美学悲剧性的角度 ,分析了它们所表现的悲剧人物的美学特征及陷入悲剧的基本方式 ;论证了古代波斯的悲剧冲突和悲剧结局的美学特征 ;揭示出了古代波斯民族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清末改革包括新政和预备立宪。清末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王朝"自救",但事与愿违,不但改革夭折,而且王朝本身也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被推翻了。对清王朝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十分残酷的悲剧性结局。这种结局蕴含了一个朴素的历史辩证法: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并不是完全统一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着相背原则。  相似文献   

9.
师生冲突主要包括学生过错冲突和教师过错冲突、课堂冲突和课下冲突、师生个体之间和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冲突、持续性冲突和偶发性冲突.教师与学生社会评价标准及价值观念的差异性、学生不断增强的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的意识和观念与教师的权力主义的对立以及师生交往中的障碍,是导致师生冲突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师生冲突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师生冲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教育负担与清末乡村教育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教育冲突是清末乡村教育领域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学界一般认为,教育经费增收造成的经济负担加重是乡村教育冲突产生的最重要原因.然而,从清末乡村教育负担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式教育给乡村社会造成的经济压力非常有限.教育经费之所以屡屡引发教育冲突事件,主要是由于清末乡村教育财政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经费分摊中的实际不公平,地方绅士在经办教育经费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地方政府与官员在教育财政政策中缺位造成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之间缺乏必要的缓冲,以及这种新财政体制对传统农民的心理和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强烈冲击等几个原因.因此,新式教育要想真正扎根于乡村社会,不仅需要双方都做出适当调适,也必须发挥其社会改造作用,促进乡村社会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