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利益法学是在批判自然法学和概念法学的基础上,适应法律社会化的时代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利益法学否认自然法学主观权利的独立存在;同时反对概念法学只注重空洞的概念;进而提出法律是利益的产物。利益法学的源头是边沁的功利主义法学,经过耶林目的法学的奠基,黑克创立了利益法学,而庞德可以说是利益法学的集大成者,经济分析法学也受到了利益法学的很大影响。利益法学对利益划分和利益衡量的研究,对我国立法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应该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作为立法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方法论的选择是意思表示解释的基础性问题。拉伦茨法学方法论以价值为导向,克服了概念法学方法论形式逻辑的机械性。由于理论预设的理想化,该方法论可能带来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和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社会法学方法论更为理性,该方法论弥补了拉伦茨法学方法论的不足。但马克斯·韦伯的社会法学方法论存在如何实现与具体问题结合的难题。因循不同的方法论将构建出不同的法律制度,创新法学理论的研究方法论,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法学方法论为法学理论的重要分支,研究内容较为丰富,涵盖法学的基本内容、成文法之构成、事实判断、法律适用与解释、法律漏洞与法律续造等基本问题。根据目的之所需,良好的方法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基础,对于法学的知识梳理与脉络认知,离不开法学方法论。鉴于学界对法学研究之中居于关键地位的法学方法论仅有感性上的认识,并未深入法律实践尤其是部门法实践之中,有必要回归法学方法论的基本文本,研究卡尔·拉伦茨的名著《法学方法论》一书,概要梳理法学方法论的基本知识,为法学研究尤其是法教义学研究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4.
尚清 《理论界》2005,(1):94-95
西方后现代法学思潮的发端是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念和方法进入法学和法理学开始的。面对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法律传统的危机,后现代法学向现代法学的基本理念发出挑战:否定法律的自治性和理性,否定法律的普遍性和整体性,否定法律的确定性。这对我们正确审视现代法治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它本身也存在明显缺陷。不过,后现代法学在强调法律的差异性时所提出的文化多元在方法论上为国际私法解决法律冲突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环境法学体系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论.运用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可以对我国环境法学理论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对环境法学体系进行重构,将环境法学的基本假设、立法原则以及法律制度放到一个统一的逻辑体系内.拉卡托斯认为科学研究纲领包括坚韧的"硬核"(基本假设)、"保护带"(广阔的辅助假说)和"启发法"(解题方法).环境法学的基本假设是环境正义;关于自然的权利问题、动物的权利问题、可持续发展、代际(内)环境正义等的理论是环境法学的"保护带";环境法学的"解题方法"是达致环境正义的进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法论体系继承了人类法学研究方法的精华,为认识和分析法的本质属性提供了逻辑上的整体统摄,实现了经济、社会和哲学的三维方法视角。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它把法律现象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深入分析法律与经济、法律与阶级的内在联系,把每一个概念、范畴、原理都建立在丰富的实证材料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法学思维抽象和法学理论体系的叙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引论 二战以后,以价值为导向的法学理论得到了复兴,其中主要有富勒的新自然法学,罗尔斯的正义论以及德沃金的权利论法学等.这三种价值论法学都是应对现实而作,富勒的新自然法学是针对纳粹时期法制普遍极端败坏以及当时德国公民的处境极为困难的现实而提出的,罗尔斯和德沃金的理论则是对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美国社会传统的价值普遍怀疑时的一种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6,(6)
综观法学之发展历史,法学之方法论纷繁复杂、各抒己见。本文试图从法学方法论的历史脉络之中,运用历史之维,发掘和证成立法评估的法学方法论基础;立法评估之方法基础,既不是早期宗教性信仰与自然法的形而上学式思辨迷信,也不是法条主义的逻辑体系迷恋,而是对法律问题进行整体综合把握,从社会经济结构中去发掘法律本源之方法基础。笔者认为,立法评估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在于运用了"社科法学"之方法基础,即运用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诠释法律之问题,即运用"成本-收益"等分析框架来评估法律规范效果的一套新型社科法学的研究进路和研究思维。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在哲学的高度为法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洞悉法律本质的开放式路径。通过与其他法学流派的比较研究,得出马克思主义法学非常清晰的方法论内容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具体包括批判分析、实践分析、价值分析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具体包括经济分析、阶级分析、实证分析等。马克思主义法学因科学的方法论而具有了青春永驻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法学方法论的更新与中国法学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试图通过中国法学方法论二十年之演进和中国法学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一视角,对中国法学走向成熟的路径作一分析。本文认为正是中国法学在文化论上或“温和”或“激进”的西化,促成了中国苏联化法学传统的重构与解构;并借此进而认为,中国法学除了应继续重视学习与引进西方法学的方法论之外,还应立足本国民族思维的特点通过法学方法论的更新来构建原创性的法学理论;并最终使中国法学的传统、重构、解构及建构工作能够整合起来,以使中国的法学理论能够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张涛 《东南学术》2012,(4):164-170
利益衡量是民事法学方法论中的重要内容,开放性特征是其完善发展的源泉所在。本文从利益衡量的概念重构入手,指出利益衡量兼具立法方法和法律解释方法的双重性质,在立法领域有广泛的作用空间,应将其拓展至立法方法论领域。为避免纯粹的主观因素影响法律判断妥当性的形成,作为立法方法的利益衡量应构建由"利益位阶"标准、"成本—收益"经济分析标准、社会伦理因素为内容的主观价值判断和客观判断相结合的标准框架,并通过确认现有利益、宣告自主权利、对权利设立限制、设置抗辩权等方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2006年6月10日至11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承办的“实践理性与法学方法——全国法学方法论论坛第一次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该论坛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五所高校法学院法理学专业的学者联合发起设立。本次会议在法学界引起了热烈反应。共有来自各大高校及实践部门的14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并向会议提交了63篇论文。一、法学方法论的立场和问题法学方法论的研究与讨论在中国法学界只是近几年的事情。中国的法学研究者对于法学方法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共识。何谓“法学方法”?它与中国法学…  相似文献   

13.
张新萍 《学术研究》2012,(11):46-49
利益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法学研究方法,利益法学认为法律的价值是一种利益价值,法的主要任务就在于确认和衡平利益,并保障合法利益的实现。本研究以利益分析理论检视体育赛事相关立法,并以奥运立法为分析案例,解析体育赛事立法中的利益主体、利益分类,探寻利益博弈格局,进而提出利益均衡的原则和建议,以期得出完善大型体育赛事立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发现"问题意识"在法学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功能"。意识所具有的能动性作用是"问题意识"产生导向功能的根本原因和理论基础。"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①,毋庸置疑,问题和问题意识必然亦是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研究路径是组织、引领法学研究的总体逻辑路径,发现真问题并通过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和现实路径及其方案是整个研究的核心任务和最终目的。问题意识的导向性功能具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控制、支配人们思维方向的作用,所以沿着"问题意识"所导向的研究进路和方向展开法学研究活动,便当然具有一定的方法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立法中存在的地方利益本位问题,已成为一种制度化的现象,因而具有深厚的合法化基础和逻辑。对此,形式主义法学的解释存在明显限度。比较而言,财政分权条件下的政治问责机制、国家能力、去政治化的政治问题以及立法意识形态等政治经济学因素,对其制度化特征的形成更具决定性作用。要探讨立法中地方利益本位倾向的实质成因,还原出立法的实际运作过程,就必须确立一种与立法相关的政治经济学的"总体性"视角。  相似文献   

16.
从学科视角看,"法学方法"并不等同于法教义学的方法,也无法涵盖分析法学的方法、判例法的方法;从主体视角看,"法学方法"彰显了法学家的方法论,而遮蔽了法官的方法论;从职业技艺视角看,"法学方法"难以揭示法律职业的特性和内容。"法律方法"而非"法学方法"之称谓,更贴切地反映了法学研究向具有实践理性品格的学问、向司法实践过程、向法律职业技艺的嬗变。  相似文献   

17.
法学研究中的事实与价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学研究中 ,不同的问题域会引发人们对该问题域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进行思考的不同方式。休谟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法律世界的两种认识 ,即法律是什么和法律应如何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构成了法学研究的两大问题域———事实与价值。因此 ,使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也就有着超越其自身的法学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山 《东南学术》2005,(5):157-158
笔者以为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涉及的问题很复杂,包括价值问题、事实问题、东西方文化问题、西方制度类型问题,还有人对自然生态的理解问题。有关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是属于纯哲学的话题。众所周知,法学中有一个基本立场,就是传统法学向后现代法学或超现代法学转型的过程中,法学要由事实判断进入到价值判断,这个转型本身就意味着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有一种新突破。而有关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汇归,实际上又涉及方法的问题。大家知道东方是一种灵感直觉式思维,而西方是一种逻辑实证思维。单一依据传统方法也就是所谓西方方法无以得出法学方法论应当生态化,但是如果遵从东方方法,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中国  相似文献   

19.
部门法体系是法律体系概念的准通说,但对它的理论质疑很多,且这些质疑本身又处于碎片化状态中,立法机关也因此对它采取了一种有条件的接受态度.这就使法律体系概念在我国的理解处于比较混乱的处境,并导致与这一主题相关的法学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的匮乏,也阻碍了有关法学对话的进行.本文一方面通过反思准通说及其主要理论质疑的学说基础及其存在的弱点,解释了法律体系概念存在理解混乱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通过引入价值法学这一新的学说基础来分析法律体系应有的概念结构,并阐明其在理论和实务上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方法论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前提,但中国学术界对方法论普遍没有予以重视.不同的法学研究方法与法学流派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0世纪80年代是价值法学方法高扬的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是规范法学发声的时代,新的历史阶段对法律社会学方法提出了要求,因而有必要从法学方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性视角来研究法学研究方法转换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