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他为了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断地寻找真理,探索革命的道路。他一生的革命实践,经历了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的革命时期,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反袁”、“护法”的斗争时期,以及坚决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的时期。概括地说,他一生经历了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三民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们的史学论著对此论述语焉不详。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粗浅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一、抗战时期中共重提新三民主义的历史原因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根据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即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其核心,它摆脱了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成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一面旗帜。由于有了三大政策,便产生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晚年,“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适时地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大革命运动的高潮。第一次国共合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一个主义,一个政府,一个领袖"的口号下,掀起了一股新道统思潮.其本质,是国民党的党化主义政治宣传.所谓新道统,顾名思义就是重新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想体系.树立三民主义思想道统,是国民党人从20年代就开始采用的政治策略,抗战爆发以后,愈益加紧实行.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中,责备"一般国人对于三民主义不能真诚一致的信仰,对民族危机,亦无深刻之认识",重申:"中国立国原则为总理创制之三民主义","中国今日只能有一个努力之方向".次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确定三民主义总理遗教,为一般抗战行动及建国之最高准绳".大会宣言表示:"中国以立国的基本精神而谕,自有三民主义最高信仰,惟当努力以求其实现,决不曲意诡随,以自丧其所守".大会通过的《统一革命理论肃清政治斗争之意识案》,呼吁"捐  相似文献   

5.
汪精卫一生的思想、行为复杂多变.从1905年他在<民报>发表文章,至抗日战争时期,其对三民主义及三大政策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 <民报>时期大力宣扬三民主义;国民党改组时期对三大政策由不甚理解到坚决捍卫、执行;蒋汪对峙时期对三民主义进行实用性和功利性歪曲;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亲日卖国的所谓"三民主义".至此,汪精卫对三民主义的歪曲和肢解,表明他彻底背叛了三民主义,并彻底背叛了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败类.  相似文献   

6.
在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前,孙中山所形成的思想体系是所谓旧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也正是在此思想基础上才形成了后来的新三民主义以及“五权宪法”。旧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7.
戴季陶在孙中山逝世后,马上对三民主义提出了新的阐释,被时人称为“戴季陶主义”。“戴季陶主义”的出现,不仅为国民党反共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使得三民主义的意识形态特点更加突出,为日后国民党实权派构建官方意识形态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国民党的创世人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被国民党尊称为国父,其思想亦被称为国父思想。长期以来他的思想,尤其是三民主义一直被国民党当作立党治国的根本精神。但与颂扬声相对立,近年来三民主义在台湾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质疑,特别是有些民进党人士...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他的思想实现了质的飞跃,给沉闷、涣散的国民党带来了转机。但它不是孙中山凭空想出来的,是有一个形成过程及现实原因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在探寻救国真理的曲折道路上,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采取的伟大战略决策,从而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当时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十分重视重新建设资产阶级革命党来领导革命斗争。他一直在研究、总结他组织的革命党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成功的历史教训,不断地进行改组。特别是他接受国际国内无产阶级的帮助,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出“联  相似文献   

11.
谢本书 《学术探索》2004,1(5):105-108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带来了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带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这是孙中山顺乎潮流,与时俱进的历史步伐,体现了他两次飞跃的历史进程,这就确立了他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赞同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新三民主义政治原则。国民革命失败后党在根据地的建设中仍然坚持了这一正确的原则,并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和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是对《国民党一大宣言》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在1929年6月制定了三民主义文艺政策,但第二年6月,这个党的实权派———蒋陈派又暗中支持发动了长达7年之久的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政策和运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而矛盾背后又隐藏着深刻的政治原因:三民主义文艺政策的制定是孙中山思想影响和国民党政治惯性运动的结果,而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发动则是国民党实权派政治意志的曲折体现。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政党,国民党在早期发展中要解决党的指导思想、领导体制和活动方式三大核心问题。从指导思想看,孙中山强调革命主义立党,把三民主义作为国民党的合法性来源,依靠三民主义推进党的建立和发展,并把三民主义作为党员政治信仰的基础,作为政治动员的重要手段;从领导体制看,国民党先是建立民主体制,而后又选择集权体制,经过长期的冲突、比较、博弈,最终建立起了民主集权的领导体制;从活动方式看,国民党以武装斗争为最高活动方式:武装斗争既是国民党的中心任务,又是国民党的最高纲领,并且经过长期发展最终建立起党指挥军队的党军体制。这三条主要线索对中国后来的政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际上构成了现代中国的政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三民主义本体是《新生命》月刊检讨的重要议题。戴季陶、周佛海认为三民主义本体是广义的民生主义 ;阎伯伦认为是狭义的民生主义 ;章天浪、金鸣盛则否认三民主义有所谓本体。讨论三民主义本体实质上是为作为“共信”的三民主义寻找“最高概念” ,但国民党理论界对此却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6.
台湾光复初期由民间创办的综合性杂志《新新》,集聚了当时台湾一批漫画作者,通过专栏、插图、题图,发表了大量漫画作品,其中有不少揭示社会现实问题、抨击当局失政的政治讽刺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党接收当局三民主义宣传的失败,也深刻体现了因省政当局治理失当导致的台湾知识界心理和态度从拥护、期待到不满、离心的真实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无论是“武力与民众相结合”,还是“国共两党结合”都不是北伐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因为这都是在新三民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孙中山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发动北伐战争,依照新三民主义确定北伐的目的,遵循新三民主义理论创建革命军队,并以新三民主义武装广大民众,从而使新三民主义成为北伐战争胜利的旗帜。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国民革命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找到了夺取胜利的途径。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人不仅在平时做训练工作和组织工作,是宣传新三民主义的模范,而且在战时冲锋陷阵,奋勇争先,是执行三民主义的楷模,从而唤起民众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北伐战争。新三民主义不仅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而且是实现“武力与民众相结合”的根基,最终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因此说,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的指导,是北伐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与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的思想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改造中国,孙中山苦苦求索,认真探索、研究中国国情,执着寻求祖国独立、民主、繁荣、富强之路。随着对国情研究与认识的不断加深,他一步提高一步地提出了十四字纲领、十六字纲领——三民主义;在他的晚年,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和趋于正确,终于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孙中山走过了近四十年漫长而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加深的过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民主派包括两部份人。一是国民党左派,他们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始终遵循与坚持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们是最初的民主派,一贯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一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背离反动营垒的反蒋派,他们曾受过孙中山先生革命三民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又从亲身经历中认清了蒋介石的反动本质,幡然醒悔而站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阵线上来。组织政治力量,高举联共抗日旗帜,呼吁国共合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的震撼下,以宋庆龄、何香凝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始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的业绩和思想曾经光照人间。他是一个愈挫愈奋,开拓进取的革命家,直到停止呼吸的最后瞬间,仍没有停止过振兴中华的事业。把三民主义发展为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晚年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孙中山的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