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时期对党报的科学定位,是以强化“喉舌论”为基础,着力提升党报的政治价值,打造党报的执政能力,深化党报的大局意识,坚定地维护和提高党报的主流地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党报提高到“执政能力”的高度,这就要求党报要进一步拓展功能:在“执政能力”方面要主动筹谋,当好参谋助手,同时要关注舆情,实现上下互动;在把握大局方面,要在坚定的政治意识上,既做足做透组织传媒,又要做精做深大众传媒;在坚定主流地位方面,要强化舆论监督,整合信息资源,从信息的有用性、新闻的有效性和心灵的“疏导性”方面努力提高党报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代报刊"喉舌论"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报刊发展初期,自由主义是使“喉舌”获得自由的主义,“喉舌论”是使言论自由成为现实的理论。戊戌变法前后,维新变法人士的报刊“喉舌论”,首先是要求封建专制统治者还民众以话语权,给民众以监督官吏、监督政治、监督社会、变法图强的政治权力;其次,他们还十分强调报刊“去塞求通”的“喉舌”功能,这是他们对启蒙民众,宣讲民主、科学的真理,沟通社会上下和国家内外信息以变革社会的话语制权的强调。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报刊“喉舌论”,则是要求其报刊成为宣传革命思想、推翻帝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喉舌”,掌控革命舆论的话语制权。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新闻"喉舌论"产生的社会根源,比较马克思和中国改良派两种"喉舌论"的差异,探讨西方产生自由论、中国产生"喉舌论"的必然性,认为自由论和喉舌论都是人们对新闻实践和新闻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今天,我们所提倡和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喉舌论.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的新闻活动,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苏俄时期、中共“三大”前后和主编《热血日报》和《红色中华》为代表的报刊等三个阶段。中共“三大”前后是瞿秋白新闻思想积淀和基本形成的时期,也是中国新闻史研究上较为薄弱的环节。在这段时期,他参与并主编了《向导》、《新青年》季刊、《前锋》等党的新闻、理论报刊,形成了诸如喉舌论、思想机关说、武装劳动群众说、编辑部司令说以及其他的新闻思想,创立了一套较系统的党报工作方法,为党的新闻宣传积累了十分宝贵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5.
关于省市级党报体制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为党报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大量政策支持,各省市级党报也积极探索新时期改革前行的新思路。但是,党报发展至今,前景并不容乐观,绝大多数党报的发行量仍然处于逐年下滑趋势,读者群缩小、财力紧张、广告萎缩。这固然体现在我国党报新闻的采写质量不能满足受众需求,但最根本的羁绊还是当前明显脱胎于计划经济的党报报业体制。体制滞后导致党报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报纸内容和形式吸引力不强,报社发展势头日渐式微,纷纷转靠子报。如此现状,党报很难承担起"喉舌"的重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人文主义”一词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 ,在西文中被译作“humanism” ,它是欧洲启蒙运动的理论旗帜 ,其核心思想是关心人 ,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价值。党报是党的喉舌 ,一直以来因强调严肃性和权威性 ,一度忽略了反映平民的社会生活和心态 ,人文关怀得不到很好地体现 ,主要表现为 :人本意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绿色人文关怀”缺乏、对弱势群体的报道缺乏人文关怀等。要真正在党报新闻报道中实践人文关怀 ,就必须真正落实好“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宣传思想 ,做好读者调研工作 ,政务报道要转换视角 ,培养一批能深入基层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总结海外革命党党报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政党为体,党报为用”为核心,对党报的根本性质、功能作用、经营管理、宣传策略等均作 出细致深入的论述,初步建构其党报思想。但揆诸实际,孙中山当时领导下的革命党,政党之“体”尚未健全,党报之“用”自然也难以最大化地发挥其效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党报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恩的党报思想内涵丰富,其要点有:一,党报的性质:"武器论"和"阵地论";二,党报的首要任务。阐述党的政治纲领;三,党报同党的领导机构的关系:在形式上独立;四,党报的编辑人员:必须站在党的中心和斗争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坚持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党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喉舌”,其中的建党纪念文本刊载了关于中国道路的丰富内容。通过诠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揭示中国道路的科学性;通过记录中国道路在不同时期的现实境遇与特殊内涵,揭示其生成的历史必然性。在行文建构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党报的建党纪念文本中大致按照“回顾历史进程—突出历史贡献—总结历史经验”的逻辑铺展而开,旨在取得体现奋斗道路艰难性、强调道路选择正确性、彰显中国道路优越性的报道效能,以凸显中国道路的合理性与价值性。从党报的建党纪念文本中探视中国道路,既是加深对坚持中国道路这一历史经验理解的理论需要,又是增强新时代民众道路自信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历来具有鲜明的主导性,也必须坚持主导性。改革开放以前,从总体上说,我国社会具有封闭性、一元性的特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方向比较单一、明确,因而,党报的主导性比较容易发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日益呈现出开放性、多样性的样态,这就更需要党报内容的多样性发展,而且,社会越是向开放性、多样化发展,就越能体现出坚持党报主导性的重要性。所以,如何认  相似文献   

11.
《解放日报》于1942年进行了改版,它确立的“党报模式”成为党报发展的原则和基础;将它放到“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情境中进行再梳理,在说明其形成必然性的基础上,逻辑地勾勒出其内在特点。这样的梳理和回顾对处在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情境下的党报发展具有历史借鉴意义。历时地描述了中国共产党把握“中国革命”特点、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并为此开展“整风运动”的过程;指出《解放日报》改版是顺应整风逻辑改革的结果,从而形成了党报的基本特点,进而党报以“党性”为基点、在着眼于宣传的基础上发挥指导功能;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党报的指导原则———全党办报、真实性原则和典型性原则,摸索出通讯员队伍建设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喉舌”是新闻工具社会功能的一种形象的说法。在我们国家,党的新闻工具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的喉舌。党和人民的新闻工具,都是社会的舆论机关,因此也可以说是社会的喉舌。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党报深度报道的目标定位是“深刻成就影响力”。党报深度报道的读者既包括社会精英,也包括普通群众,党报深度报道目前的读者定位策略可概括为“巩固显在读者”和“争取潜在读者”。党报深度报道的内容定位是,通过独特的视角、详实的资料、深刻的见解来剖析社会上的主流新闻。党报深度报道的风格与党报的整体风格相一致,与读者严肃阅读、深度阅读的心态相对应,具有大气又不失细微、高雅又不失通俗、理性又不失感性、严肃又不失亲和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新闻史上,国民党党报虽然伴随当时国民党的失败而最终走向终结,但其重要的历史地住却不容忽视。其中,《中央日报》作为当时最接近国民党中央和蒋介石的国民党党报则显得更为典型。本文即通过对国民党为何创办党报、由《中央日报》所体现出的宣传策略的转变,以及抗战时期国民党报人如何对《中央日报》进行经营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当时“政党、政权、党报”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日报>创设的<理论周刊>探索出的一条"大理论"宣传新路,备受业界和社会上广大读者的关注.分析<北京日报>"大理论"的宣传模式和创新理念,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对于增强党报理论宣传的实效性、权威性、指导性,提高党报的影响力和引导力,维护党报的主流媒体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报通讯员,有人形象地称为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宣传工作上的“传声筒”、“代言人”。党报通讯员在精确定位自己工作的同时,要提高自己的“上稿率”,就必须拥有大局观、创新观、争抢观、服务观和互动观。  相似文献   

17.
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延伸 ,对于民主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伊拉克战争期间 ,一向标榜“新闻自由”及“独立、客观报道”的英美各大主流媒体却纷纷充当政府“喉舌” ,制造战争舆论。英国煤体的所作所为以及以“伊拉克情报”为导火线所爆发的英政府与BBC之间的“口水战”日益激化 ,从中也不难看出英国新闻自由是有局限性的。相比之下 ,我国的新闻自由尽管还存有缺陷 ,但其前景必将是美好的  相似文献   

18.
公共空间:大众传媒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肩负着意识形态使命,大众传媒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政治需求往往对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起着决定性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强调大众传媒的“喉舌”作用,一个重要原因是“革命党”思维模式在我党成为事实上的“执政党”之后,依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存在。随着我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大众传媒仅作为“喉舌”显然已不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伴随,我们的宣传模式尤其是大众传媒的传统定位也必将发生重大变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众传媒除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之外,将更加注重其作为公共空间的建设。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有利于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先进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作为公共空间是新时期大众传媒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议程设置”是美国传播学者提出的理论假设,它提示人们,媒介议题直接影响受众议题。地方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如何报道十九大这一重大政治事件对基层群众对于十九大精神的理解和贯彻执行影响颇大。本文从议程设置理论的角度对《商洛日报》近30期报纸中关于十九大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商洛日报》关于十九大的报道体现出提前铺垫进行议程导入、全程跟踪报道进行议程循环、深度解读精神进行议程深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四人邦”喉舌原两校大批判组在《论三国时期的法家路线》这篇黑文中,公然对抗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肆意颠倒历史,用儒法斗争代替阶级斗争,胡说什么:“曹操、诸葛亮等杰出的法家人物,以反潮流的精神,推行法家路线战胜了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路线,打击和消灭豪强割据势力,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开辟了道路”。“曹操在利用农民伟大革命力量的基础上建立起实力,同豪强割据势力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