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财产和财产权的问题,一直以来缺乏明确的问题意识思考。Barnes在《财产权与自然资源》的“财产的私人功能”一章中对财产为什么会存在、财产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什么以及法律应当赋予财产怎样的地位等问题给予了回应,并从法律上的排他性和财产的合理性两个角度出发,全面论证了财产的私有正当性,呈现出关于财产权的独特理论架构以及清晰严谨的逻辑脉络。  相似文献   

2.
论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与相关民事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征收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公民私有财产权如何得到保护以及政府应该在什么范围内行使公共管理权力的问题。因此,完善我国土地征收立法必须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及其价值判断标准,限制政府公权力的滥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  相似文献   

3.
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有财产法律制度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财产制度,2004年宪法修正案对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的规定,为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提供了宪法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作为基本财产法,确定了对私有财产进行保护的规则.基于法治建设和法律制度完善的需要,我们必须全面构造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体系,宪法、民法、行政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构成了财产权保护体系的基本结构,在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制度功能,三者相互合作,不可能互相代替.而目前我国行政法对私有财产权保障制度的缺失,致使我国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体系不完整,急需按照世界通例完善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  相似文献   

4.
私有财产权是保障人权、建设法治的基石,又是促进经济繁荣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私有财产权保障构成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宪法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民拥有的私人财产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生产资料,宪法第13条的规定已经不能满足群众保护私有财产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新宪法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私有财产权保障制度:明确了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确定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基本原则;重申了私有财产权的内容及界限应当符合法律;增加了征收补偿条款,从而形成了由保障条款、限制条款和征收补偿条款构成的较为完善的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财产征收是与财产权社会义务对应的一个概念,二者的区别并不在于范围的不同,而在于程度上的差异。对财产权的限制一旦超过了某一限度,即超出社会义务的范围,而进入财产征收的射程之内,这一限度即为财产权的权能。如果管制性法规或公权力事实行为对财产权的权能造成了实质性的侵害,即成立扩张的财产征收。扩张征收包括财产权本体或权能的转移、财产权本体或权能的妨害等类型,但是成立征收的判断基准并不是形式化的,而必须结合财产的性质和一般用途加以实质性的认定。  相似文献   

6.
石佑启教授所著的《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研究》一书于2007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从宪法与行政法学的视角,运用多种方法对私有财产权的公法保护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和论证,对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的语义与意义、价值取向、路径、方式与制度设计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可以说,该书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学术力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有关财产征收的立法虽然规定了征收程序,但存在重大疏漏和严重缺陷,特别是在公共利益的审核认定、征收补偿以及救济等关键程序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对征收实践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建构公正、合理、完善的财产征收程序,对于规范公权、保护私权,以及维持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璀璨的城邦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财产私有观念的确立。本文试从古希腊财产私有观念的萌芽、确立及加强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古希腊财产私有观念的确立过程。  相似文献   

9.
陈显友 《中南论坛》2006,1(1):97-99,103
保护私有财产写入宪法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本文就私有财产入宪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落实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方近现代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进行比较发现,私有财产权保障在从近代模式向现代模式演变的过程中,后者对于前者并不是否定,而是发展,贯穿的主线就是私有财产权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1.
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使劳动成为形成财产权的核心和基础。当代许多法律和哲学评论家认为洛克的财产权劳动学说不但给有形财产权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个解释,而且也完美地解释了知识产权的合理性。但是,他们虽强调了知识产权比不动产更容易满足洛克的拨归私有的限制性条件,但他们完全忽视了拨归私有的假设前提。笔者认为,即使拨归私有的限制性的基本条件很容易满足,也不足以证明个人单独拥有知识产品的正当性,因为这与共同所有和共同使用的假设相违背。  相似文献   

12.
股权转让蕴含多重社会关系,涉及的法律调整极为复杂,由此导致此类纠纷成为司法裁判中的一大难题。民法中的传统财产权规则与公司法中的外观主义规则之间的冲突是导致这一难题最为主要的制度性原因,二者在股权性质界定、股权归属判定和股权变动判定上都存在明显冲突。法官在股权转让纠纷裁判中的认知差异正是这些冲突对实践产生影响的直观反映。相应的协调路径既需要在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民事审判与商事审判在司法理念与规则运用上的区别,也需要在相应的制度设计上注重对民商事规则的衔接与协调。  相似文献   

13.
私有财产权入宪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到渠成的结果党的政治理念和政府政策的转变是私有财产权入宪的前置性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是它的核心条件;市民社会的现实影响力和人权入宪是其助推条件.  相似文献   

14.
征收征用是现代行政的重要手段,而公共利益又是行政征收征用制度的核心,但由于这一概念的内涵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之成为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绝佳理由。因此,公共利益在宪法层面上的明确界定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现象大量出现。在房屋征收过程中,由于公权力的不规范行使而导致了一些对公民私权利的侵犯现象。本文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为视角,从根源上分析了公权与私权的关系及两者产生冲突的原因,以寻求解决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过程中公权与私权两者冲突问题的对策,使城市建设能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征地与拆迁等征收问题是我国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征收行为的目的在于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如何界定公共利益成为问题的关键。在实践中,一直以来由于法律法规对公共利益的模糊规定,导致了公共利益未起到限制征收行为的作用,反而错误的被认为是自由裁量权的法律依据,并成为滥用征收职权的保护伞。美国相对中国而言,其财产征收制度中对公共用途认定的标准与程序都较为成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的价值日益凸显,社会中对个人信息侵犯的现象逐渐增多,这使得个人信息权的设立成为必然.个人信息权被视为一种私权利已无争议,但在其属性的界定上,仍难以达成共识.占主流地位的是人格权说,即将个人信息权视为一种人格权.表面上看,该说着重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似乎有助于维护信息主体的利益,但实质而言,人格权说不仅会导致传统理论的崩溃,而且在实践中也存在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对个人信息权的私权属性再界定.从现有的权利体系和个人信息体现的利益来看,将个人信息权视为一种财产权不失为科学之举.  相似文献   

18.
2011年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在吸收《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增设了作出征收决定所须遵循的正当程序性内容,取消了政府自行作出强制拆迁决定的规定,并禁止暴力等非法方式搬迁,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征收工作的有序进行。然而,搬迁中程序规定的缺失又使实施征收工作陷入僵局,暴力搬迁卷土重来。为此,有必要在搬迁中引入正当程序,通过增加中介调解程序、被征收人陈述申辩程序、回避制度以及检察人员监督检查程序,来保障搬迁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相似文献   

19.
土地征收和城市拆迁引发了众多拆迁悲剧和程度不同的冲突,而现行相关立法呈现滞后和制度供给不足的特征,体现在完整统一的法律体系没有形成,缺乏公共利益的明晰界定,征收的正当程序及其补偿标准、救济程序需要重构等诸多层面.本文认为,前期启动的<拆迁条例>之修订具有局限性,制定一部财产征收法是理论探索、现实需要和立法技术上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公共管理的发展,行政合同是行政实践中新兴的行政管理工具.以公共选择理论为研究视角,认为行政优益权在目标、主体、范围、程序以及诚信等方面必须得到有效规制.改革行政复议制度、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保障行政合同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