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身的社会实践以及殷周萌芽的辩证思维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来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老子辩证法思想是我国先秦辩证法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三大流派之一,与《易经》学派和《孙子》学派齐名,黑格尔哲学体系与老子的哲学体系之间有着一种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2.
精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标志世界本原和生命本质的重要范畴之一。“精气”是从《老子》中脱胎出来的。在《老子》一书中,道虽然是“万物之宗”,但在道一元论的框架内,却是既讲“精”也讲“气”。讲“气”有三处:(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这一条是从宇宙演化过程立论的。(二)“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同搏)气致柔,能婴儿  相似文献   

3.
试论先秦哲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哲学十分注重天人关系的研究 ,尽管认识上各有侧重 ,但从总体上看 ,都强调天与人的辩证统一 ,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这与可持续发展所推崇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发展思想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先秦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1 “万物一体”的宇宙整体观。《老子》是先秦时期比较系统地论述天人关系的著作之一。老子认为 ,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基础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老子把天、地、人等宇宙万物连贯为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开头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万物”一语中的“三”,注家历来解说不一。杨上善注曰:“谓阴阳和气也”;大田晴轩则说:“三为阴阳交通之和也”。笔者认为,老子这里讲的“三”,既非指“阴阳和气”亦非“阴阳交通之和”,而是指“天、地、人”。早在老子以前,中国就有用“三”喻指“天、地、人”之说。《易·系辞》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相似文献   

5.
美、善、真作为人格建构的三分模式(包括所伸向的生命活动、社会活动领域,下同),是人类试图用数掌握人本身、社会及宇宙的性质、特点的最初尝试。三在世界范围是个基本数。从公元前5世纪西乌斯哲学家埃奥(Io)到19世纪德国策勒尔(Zeller)一致指出:“毕达哥拉斯学派特别偏爱三这个数字。”①中国哲学家老子也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把三作为上勾连一、下勾连多的常数②。由此滋生出相当稳固的三一式结构思维模式:基督教有圣灵、圣父、圣子三位一体说,佛教有佛、法、增三宝一体说,伊斯兰教有三天使一体说等,…  相似文献   

6.
易经是我国远古一部深遂的思想理论著作。由于年代的久远,易经体系无论是语言表述上还是存在形式上与现代理论都有较大差别,而这极大地妨碍了我们对易经思想真谛的认识。为此,笔者经多年研究,用公理方法给出了易经的一种现代诠释。笔者发现,易经的整体思想,在孔子“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入科”(《系辞》上传)和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中得到了较好的解释。先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思想。易是什么?在八卦理论中,易是中国古代哲人对宇宙的…  相似文献   

7.
《文史哲》2017,(6)
仅仅从"道"生万物的角度去理解《老子》的生成论是不够完整的,《老子》的生成论可以分为"生"论和"成"论两个序列。老子不仅关注万物的发生,同样关注万物的成长。"道"和"德"在生成论中分别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只有从这种独特的生成论出发,我们才能把握老子强调"玄德"和"无为"的重要性,才能明白道家突出"自然"和"自生"的必要性。准确理解《老子》所开启的道家独特的生成理论,是准确理解道家哲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论三本论的实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本论〔1〕是在继承《老子》“三生万物”等哲学观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产物 ,是研究事物生成正理的理论体系 ,是以三为万物之本的哲学 ,故又名三本哲学。此哲学肯定能量〔2〕、物质、结构是万事万物生成的三大根本 ,简称三本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关于万物本原及其生成的思考不仅与宗教、神话和传说有别,也与当时还局限于经验、对天地表达崇拜的认识不同,是比较理性的、思辨性的哲学认识,是抽象水平较高的自然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应该说 ,“一分为三”是中国哲学界的一个既古老而又年青的话题。之所以说它古老 ,是因为对于这一命题早在两千多年前 ,我们的老祖宗就研究了它。《老子》提出 ,“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易传》认为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 ,吉凶生大业”。“六爻之动 ,三极之道也”。“八卦成列 ,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 ,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 ,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 ,动在其中”。这些都说明 ,它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相当丰富的体现。之所以又说它年青 ,是因为好像人的天性就好二分法 ,非此即彼…  相似文献   

11.
打开任何一本中国哲学史的教科书,大都把老子人及《老子》书放在孟子之后。理由是:一、孔子之前无私人著书立说之事,故《老子》不会早于《论语》;二、《老子》之文体非问答体,故应放在《论语》、《孟子》之后;三、《老子》之文为简明经体,可见其为战国作品。 诚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有云:“道家教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  相似文献   

12.
《老子》一书,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为道是什么,它是怎样运作的?二是圣人应怎样遵守道以治理天下?例如,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圣人治天下.也要无为而不为。由于圣人与道结合,便是个“天人合一”问题,所以,也可以说《老子》只讲了个“天人合一”的问题。 道是什么?道是“无”。道有两种作用:一是它能转化为(或创生)宇宙万物;二是它无为而无不为,衣养万物,辅佐万物的自然自化,它损有余而补不足,调协万物的发展。 可是常人对这些论点,很难接受。说“无”能生“有”(宇宙万物),“无”能衣养、辅佐、调协“有”(宇宙万物)…  相似文献   

13.
邓锐 《文史哲》2023,(4):57-68+166
《老子》产生了中国古代系统的生成哲学,影响深远。因为甲骨文和金文研究晚出,所以历来对《老子》的解读多从汉代文字出发,从而造成对《老子》历史本义的一定偏离。《老子》用“玄”字与“妙”字表达具体而深刻的哲学含义。“玄”字本与生殖有关,《老子》借以比喻万物生成;“妙”字的产生与“玄”密切相关,发展出更为具体的生成之义。《老子》由这两个字延伸出了若干生成哲学上的核心概念与命题,由此阐发了完整时空范围内万物生成的本原与方式等哲学思想。汉代此二字的字形与字义均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这两个字的历史本义及由其延伸出的概念与命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遮蔽,有必要结合对古文字的考察来厘清《老子》中所蕴含生成哲学的原初样貌。  相似文献   

14.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创立的“道家哲学”在中外哲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内容庞杂,头绪繁多。笔者以为若仅就其基本理论而言,大可用:“模糊的本体说;深刻而独到的辩证法;消极的认识论”概括之。对此,笔者略作阐述。所谓“模糊的本体说”,在于老子提出的本体——“迢”本身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月万物之本”的“道”与“道法自然”的“道”难于统一在《道德经冲,老子一方面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天地万物都是“道”所犯生的。“道”是天地万物之宗,是天地…  相似文献   

15.
《老子》"道生物"简要流程"道→一→二→三→万物",可导五条基本理路:一是《文子》的法化理路,证圣王政治;二是《庄子》的言化理路,证人生真知;三是《易传》的数化理路,证象数系统;四是《淮南子》的气化理路,证宇宙生成;五是《指归》的神化理路,证自我本体。法化政治是最初完型,言化真知是丰厚意蕴,数化系统是明晰表征,气化生成是发展主干,神化本体是存在根系。由此推其理则、真知、太极、本根、自我的"道",经"生"的法化、言化、数化、气化、神化,明"物"的事务、话语、大体、枝节、众生。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中的"物"主要分为"道"、天地、万物、器物等四类存在体。"道"是绝对的"有",是形上之"物",它开出了天地、万物等天然现象之"物"。"道"在展开自身的存在过程中孕育出天地,继而由天地的运作产生万物。在这一宇宙生成论中,"道"始终"不自为大"。天然现象之"物"依"德"而展开其存在。天地的"不自生"即是天地保持着自身合理的存在状态,天地与万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万物分为自然物和人,万物的普遍存在状态是"自化",人如何"自化"影响着万物的整体走向。器物是人造现象之"物",是被动的存在体,其"德"本自万物。辨析《老子》之"物"具有三重意义:其一,理清层次、结构、关系、价值向度、侧重点、思想特色;其二,利于语词、文本的遴选和文意的理解;其三,进入"自"的向度。  相似文献   

17.
老子即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所写的《道德经》五千言,是古代世界最系统、最精深的哲学名著。中国先秦哲学的成熟发达是以老子哲学为标志的。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应该说是从老子开始的。世界上的一些大哲学家如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重视老子哲学不是偶然的。①老子哲学在当代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中引起关注和发生浓厚兴趣,值得我们深思。②老子哲学起点很高,博大精深,奥义无穷,至今令人惊叹。老于哲学的一些思想和命题的深刻性,就是后来的一些哲学思想也难于超过。“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  相似文献   

18.
道表示万物本源、宇宙终极本体和根本法则。道法自然就是道按照自身的本质和规律运行。老子道的理论,集中体现于他的宇宙生成模式理论。道生一,相应于系统微弱信息本身的生成过程。一生二,相应于微弱信息组织物质、能量最初分化的过程。二生三,相当于信息与物质能量的相互作用的阶段。三生万物,相应于潜在信息、无序物质能量、有序物质能量三者相互作用,生出万物。道的永恒,即宇宙拥有的潜在信息永不丧失;宇宙形态在无与有之间生生不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9.
<正> 一、“道”是一片艺术的心灵境界道家的两位始祖都谈“道”,内涵却有很大的不同。老子侧重从宇宙论本体论的角度谈“道”,极力证明“道”的实在性:“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种“道”是一种超感觉的对象,然而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老子极力从宇宙生成的角度阐述“道”的特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一切生命的终极。与老子不同,庄子对“道”的生成和存在形态不感兴趣,他所关注的核心是人,他从人  相似文献   

20.
鲁庆中 《中州学刊》2006,(3):162-166
老子之道可以有“有”、“无”两个诠释的向度。而自“有”言之,《易经》机体主义观念则是老子哲学的“后设陈述”。根据《易经》,植物的体用成为理解自然万物的尺度。老子“道生万物”的过程思想以及对生命过程节律性的认识,即渊源于植物生命机体的出生性与生长性;老子尚柔守弱与“道法自然”的自然主义观念则来自于他对生命活体的柔弱性状以及生命自组织化的自我完成性的体悟;而生命进行过程的强健,亦是生发老子崇尚过程之“中”思想的本源。当我们跳出了老子哲学而从一个更为宏阔的后设上来观照老子之“道”时,我们便发现了那形下的真实、深厚的农业生活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