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的价值内涵可以概括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高静文 《学术界》2008,2(1):145-148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它是依据民主价值诉求建立起来的政治规则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核就是对法治精神、自治精神、宽容精神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3.
<正> 自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党的十三大,及至党的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连续5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凸显高层智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党和国家政治上的成熟和坚毅。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  相似文献   

4.
胡兰捷 《南方论刊》2020,(9):40-41+62
筑就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是走向现代化强国的逻辑理路。"社会文明"构想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重大理论表征,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文明的演进规律进行了逻辑上的重塑。在理论上,社会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文明领域构成了整体性耦合联系。在实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开始由自发自在的阶段转向了自觉自为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科学的客观实践性在于能够正确反映现实,适时切合现实的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逻辑与价值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的实践性的内在合理性的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道路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与历史观,实现了理论、历史、现实的内在的逻辑统一,具有现实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视野体现在:追踪世界发展趋势的敏锐眼光,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的宽广视野,参与世界竞争合作的开放视界,构建和谐世界秩序的独特视角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风格,有利于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特征,有利于坚定执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在政治外交活动中驳斥攻击、树立形象、争取主动,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要正确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民族特质和世界视野的关系,既要看到其不同的特点,又要看到两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风格之中.  相似文献   

7.
和谐管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府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必然的需求,是一种新的管理形态,旨在讲求和谐之道。以和谐管理为目标和途径,有望开辟管理发展的新境界。政府推进和谐管理,应当在和谐社会环境创设、政府管理体制变革、公众参与以及利益均衡机制建设等方面寻求良策。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需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方向,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四个维度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概括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真理性,即理论的逻辑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逻辑必然性和历史实践相统一的现实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制度伦理的内生性包括空间上的内生性和内容上的内生性两个方面:其空间上的内生性指的是制度伦理内生于特定社会形态或者特定国家;其内容上的内生性指的是制度伦理内生于制度,表明特定制度与其相应制度伦理具有内在一体性。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践的创新,共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伦理必须内生,不可照搬任何国家的制度伦理。由于制度既包括内容又包括形式,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伦理应该是同时有关二者的伦理。制度与公共生活具有内在相关性,表明公共生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伦理内生的根基。由于公共生活包括"为了什么"或者"做什么"和"如何做"两大方面,前者与公共生活的实质价值有关,后者则与公共生活的程序价值有关,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伦理应该既有实质伦理又有程序伦理。该制度伦理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生活实践的需要而内生的,必定具有相应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严格以客观事实为根据的科学,客观现实是其理论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在于它适应现实需要,从现实出发,并正确反映现实。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是科学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就因为它是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之上的。当代世情和当代中国的国情、党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重现实维度。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讲话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总书记这个讲话.明确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的梦想,实现了现代转换,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统一,"中国梦"的实现走上了科学的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是其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继往开来是"中国梦"实现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特色的和谐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社会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已发生重构和转变,我们必须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发展观,这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即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自有社会以来,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社会制度如何变迁,社会性质如何迥异,和谐总是贯穿于一切社会形态的人类的共同认识和追求。可以说,和谐社会有基于人类共识的一般规定,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即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以人的存在和历史发展为内容,以人的解放为核心的思维方式。马克思认为辩证法与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密切相关,辩证法在实践中生成并获得发展,伴随着人类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理想的生存实践活动,辩证法内蕴的和谐诉求不断彰显。  相似文献   

19.
自主、公平、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自主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核心价值。公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谐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它不仅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和为贵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赋予了社会主义和时代性的内容,开发出惠及全人类的世界性意义——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自主、公平、和谐不仅是伦理的要求,而且要有制度的保证。只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才能保证自主、公平、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愈益深入人心、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20.
杜永峰 《东南学术》2021,(4):96-103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提炼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和规律性成果的历史逻辑,也是提升中国特色经济学科解释力、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内在诉求.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根本方法,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诸多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应以学理维度为本、以术语维度为用、以方法维度为基、以时代维度为实和以创新维度为魂,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