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先秦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开端。从文字创造、甲骨文、金文、大小篆书到隶变的发生,是由汉字之美到书法之美,由制作性书法向抒写性书法的转变。先秦书法决定了后世书法的审美特征和演变的基本因子,包含着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普遍性原则。考察这一具体艺术现象,将有助于深化艺术起源和艺术本质特性等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自然景观之所以美是因为其不仅符合生态规律,更符合审美规律和艺术法则,形成其自然天成的艺术生境.桂林山水和张家界都是极富代表性的生态旅游胜地,然而其"境"中山水一静一动,一优美一壮美,一达无法之法艺术之化境一至出奇制胜艺术之造境,一如老年日神的宁静澄明,一似壮年酒神的狂放恣肆.它们的生态之美和艺术之美的完美结合,使其艺术生境呈现出风格迥异的生态审美特征、山水生命境界和生态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的美学思想丰富多彩,究其核心和相互联系,乃是建立在"趣味"基础之上的有机体系.他肯定审美的"趣味"即情感快乐在生活与艺术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揭示了"趣味"之美的唯心本质、创造来源和风格种类,尤其深入分析了书法、小说艺术的审美特征,并以新的文艺趣味观掀起了"文界革命"、"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为其变法实践张目.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即汉字书刻艺术。中国书法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民族文化土壤润育的一株奇葩,它以极至的审美价值傲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中国书法艺术,虽在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才首次被冠以“书法”。但是它做为一门汉文字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形成的艺术,可从商代的甲骨文字算起,至今近四千年历史。它既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又是历代书法家不断继承、创造、发展的民族文化艺术硕果。 叹为观目的中国书法美,美在—— 1.独特的书写形式 世界上的书写工具都是硬笔,而中国书法却使用软笔——毛笔(金石铸刻是先以毛笔书之)。毛笔的  相似文献   

5.
杨琦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3):93-95,108
"清"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清"作为自觉的文化审美追求起源于先秦道家哲学思想,它既是老庄哲学的重要概念,又是审美的最高追求。"清"之风盛行,影响遍及人物品鉴、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等领域,"清"的人格之美、风度之美和艺术之美,充分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审美精神,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对后世文艺作品的审美评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试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对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一种艺术再现。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不仅在于其点画美、结体美、章法美,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形式美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追求书法创作的意蕴美,必须在丰富的审美意象和抒情达性中得以升华。同时,书法艺术的审美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理想人格的塑造及人文理想的弘扬,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盛唐送别诗虽以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而成为历代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以近十年国内的研究来看,将其作为一个整体,从审美的视阈进行全面审视的成果却不多见。从审美视阈看,盛唐送别诗主要体现为"彰显中国传统文人文化品格"的离别者形象之美、"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情调之美、"化自然之理为艺术之理的"构思之美及诠释"天人合一"审美思想的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8.
金玉甫 《殷都学刊》2009,30(3):149-151
中国书法具有"艺术"的素质和性质,当我们搁置或忽视其使用性质而专注于其审美特征的时候,当我们以审美主题观照这些特定对象的时候,书法的艺术特质就凸显出来了.一代学者梁启超,书法作为其一生不可或缺的"娱乐工具",对于书法的艺术性有着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王之望 《江淮论坛》2004,(4):140-142
如果说曾国藩提出的"古文四象"说属于风格审美分类的范畴,那么,他提出的"八字诀"则是对风格美之本质特征的概括."八字诀"中的"雄、直、怪、丽",是阳刚之美的特质"茹、远、洁、适",则是阴柔之美的审美特点."八字诀"从美学和审美心理学的高度,极大丰富完善了桐城派的风格理论体系,开拓深化了人们的审美视野,虽然还不能说己达到科学的高度,却毕竟是审美认识上的进步,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进行审美鉴赏和价值判断."四象说"与"八字诀"的提出,不仅把桐城派刚柔学说推进到新的学理层面,也是对整个中国古典文艺理论批评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熟悉中国书法史的人,大概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中国书法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并不是循着一种美的风格特色直线前进的,而是用不同的风格特色竖立起自己的历史丰碑的。如人们所公认的晋书尚韵、唐书尚法、宋书尚意、元书尚姿、明书尚态、清书尚势等。因此,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自晋代至清代的真正美学意义上的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也就是“韵”、“法”、“意”、“姿”、“态”、“势”这些不同类型的书法美之表现形态的渐  相似文献   

11.
艺术审美的直觉性,往往在于"我们一睁开眼睛去看一个形象或一张开耳朵去听声音",其景象(形象)和声音在艺术形式上又有独特的地位和审美价值.笔者称之为"视听之美".这种"视听之美"的构成,就审美主体(人)来说,又与其审美感觉器官功能有着很大的关系,值得分析、比较和研究.人的审美感觉器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视觉、听觉不同,相应构成的景象美和声音美的表现和特征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艺术媒材史和媒介环境学的角度分析晚明书法革新运动的历史成因。作者认为,晚明书法不以点画妍美取胜,而以线条怪奇凌厉与风格狂放磅礴见长;当时书家舍弃晋唐以后多书小字之惯习,好书大字,大尺幅书作蔚成风气。这与当时民间尤其是江南民生富裕,日常生活所居房舍普遍"逾制",而室内空间日趋高崇广大这一书法观赏"场域媒介"的变化有关,也与一种特殊的材质——绫作为书法媒材被普遍使用的物性生活背景有密切关联。此外,坊间刻书业的兴旺,使前代书法经典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而渐被"祛魅",也是晚明书法革新的媒介环境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明朗、刚健、直切、雄浑,是一种美;蕴藉、淡雅、飘逸、轻柔,也是一种美。前者常以激荡的形态、粗犷的形式出现,具有气挟风雷、慑人心魄的力量,其动态的直接性十分强烈。后者以恬静的氛围、谐和的构置见长,读来轻盈宁谧,舒缓徐纡,自有沁人心脾的功效。我国古代文论,称前者为阳刚之美,后者为阴柔之美。这两种风格和审美特色,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交替并存,互为补充,相互渗透,呈现出异彩缤纷,百花争艳的局面。蒋子龙的小说,从总体来看,审美特色显属阳刚之类。就他直面人生、针砭时弊、急切严峻、热烈明快的审美特点来说,姑且称之为“直言的艺术”。这种艺术虽然不那么含蓄委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字的意义生成以"取象"为基础,是一种介于文字符号和艺术符号之间的混合物,既具有文字符号的全部功能,又具有艺术符号的审美属性。作为卜辞文学的载体,甲骨文字以其诗性的"取象"内涵促进了卜辞文学意蕴的生成,甲骨文字之美是卜辞文学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对庄子"游"的人生开启独特视域加以阐释,认为庄子的纯艺术人生建立在坚实的心性论基础上,具有道家意义上的道德,是超道德的,是物物各安其性的大仁大德,通过人格修养工夫后形成大美、至乐、天乐、大情的超拔、永恒的审美.通过康德的审美判断的无功利性和无目的性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的纯粹意识批判性地考察庄子的艺术精神,说明"游"是审美的,"游"的境界就是一种审美的人生、艺术的人生,说明虚静之心能产生美的观照,最终将虚静之心作为艺术精神的主体加以确立.  相似文献   

16.
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现代设计者,书法的虚实相生、结构美、整体美、性灵美等独特的审美意蕴也对现代设计的审美品位、章法布局、和谐风格、创作灵感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追求自然、崇尚自然,这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种普遍的民族审美趣尚。而在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趣味的形成过程中,山水作为一种自然对象,不但充当了从老在哲学上的自然之道向艺术审美上的自然之美转化的中介,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自然观”的影响下,启发、促成了自然美审美理论丰富内涵的展开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视阈内的"闲"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闲"是中国古代文化美学视角下的一个重要范畴,其于文艺理论中的运用也非常丰富.从先秦"闲"作为最高人生境界之哲学奠定,到魏晋南北朝作为艺术审美意识之确立,再到唐宋作为艺术审美风格之崇尚,最后到明清作为艺术体式技法之提倡,其发展文脉确证"闲"范畴于中国古代的重要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程丽娜 《理论界》2010,(9):134-135
"哀"是人类情感的基本形式,而作为一种文艺审美美感类型的"哀美"则是人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痛苦与无奈的情感抒写。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哀美"与西方文学中的"悲剧美"不同,它表现出自己独有的民族形式特征。魏晋六朝时期,"哀美"开始成为艺术审美的风尚,表现哀美的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逐渐放出了异彩。  相似文献   

20.
杨宏 《中州学刊》2004,(6):194-196
北朝碑刻书法具有共同风格,世称"北碑体"、"北体"、"魏碑体"、"魏体"等.魏碑楷书字体风格多样,富于变化,不拘法则;点画形态丰富多变,掺杂有浓厚的隶意;横画起笔时先竖向写,竖画起笔时先横向写,体现出中国书法理论自古崇尚的"中和"之美;字形面貌明显受到刊刻工具的影响,呈现出方整峻厉的风格.结体上也处于不定型状态,异体众多,随意增删笔画.章法上字字独立,无明显呼应和连贯,摩崖石刻文字单字、整行往往明显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