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现代纤维艺术应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吸取营养,将其精髓融入到现代纤维艺术创作中。本文通过对现代纤维艺术作品中体现的传统元素部分的分析,讨论如何在中国传统元素中吸取营养以及其在现代纤维艺术中运用,阐述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现代标志图形设计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天人合一"思想更是贯穿了整个中国本土的设计发展史,并成为其精神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华先民很早就观察宇宙方位,并随之形成了"四方八位"、"天圆地方"等概念,产生了"一阴一阳即为太极"的哲学思想,它同时也影响了传统图形的形象与组织结构。这种设计形式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和抽象艺术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的探究,寻求出其与标志图形设计中人文精神的契合点,为现代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于莹  李明璇 《理论界》2013,(8):48-50
招贴设计,又名海报设计,是分布于户外各个公共场所的广告。现代的招贴设计发展日新月异,其不仅具有广告宣传作用,还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如何将中国元素利用到招贴设计当中,使它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问题。本文简析了中国传统元素中可以被改良利用到当代招贴设计中的元素,例如剪纸、书法、水墨画等,以关联的招贴作品为例,论证了招贴设计对中国元素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园林美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艺术风格被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并以"室内绿化"的方式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迅速兴起。"室内绿化"不仅体现了古代园林美学思想,而且把中国古代园林,特别是明清园林的特点与现代空间交互映衬,使得设计更能体现人文关怀,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人—建筑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国教育及其传统,追溯其文化根源和哲学内涵,道家的自然论说及儒家的中道传统便是其主流.道家文化以其特定意义的自然之"道",强调教育应该合乎"自然";儒家文化注重社会伦理,强调"学道"之核心.然而,社会的进程乃传统与现代不断冲突和演化的过程.康有为的"学为时异"的"经世致用"教育观以及五四时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理念堪称中国近代传统教育的典范,它们促成了中国教育的本土化和现代化,诠译了中国哲学传统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6.
南京中山陵设计是我国首次举行的国际设计竞赛,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获得头奖.吕彦直学贯中西,采取"以中为主,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以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为本,结合西方建筑文化,现代科技、材料等,把它们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令人赞叹的中山陵形象.吕彦直所表现的建筑理念、娴熟设计技巧,及其对中国现代建筑探索所取得的成就,对探索中国现代建筑之路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关键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本文通过对室内设计课程现存教学法的剖析,指出其弊端,提出在教学中建立"设计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基地,以设计任务为导向,以设计过程为路径,以设计内容为理论知识节点,以实践运用为驱动,在设计任务完成过程中用实践反证理论;并以小组为单位运行"任务-设计实训-理论-任务"的课程教学方法,采取多方位多层次的学习效果评价,变传统的"知识灌输"为"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拉近教学与社会要求的距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喻海 《南方论刊》2008,(12):95-9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的艺术图形元素在现代设计中,显示出独特、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沉淀、延伸、变化,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体系的一朵奇葩。因此,我们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才能真正推进中国未来现代艺术设计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晚清文学是形成"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重要阶段和资源.从晚清到现代,中国文学逐渐实现了文学知识的社会化、文学组织的制度化和审美主义信念的建立,它们相互调适、运作,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由外到内的意义结构,并演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大传统.同时,因它们之间的相互矛盾,也使这个传统面临着被支解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中式家具设计说明茶几、座椅设计,造型设计上选择构成艺术里的点、线、面、块的视觉元素,结合传统图形元素(太极图纹)的传统文化内涵,太极图形由点、曲线、曲面组成,结构简单,造型美观。在茶几的腿部、凳面用太极图元素设计制作既实用又不失中国传统韵味。  相似文献   

11.
"制器尚象"是中国造物设计的传统的特色之一。中国宗教文化识别具有悠久传统特性和浓厚民族民间文化根源,它是各种视觉艺术发展的推动力。从宗教文化与传播的角度探讨关于识别所承载的文化表述,有助于宗教文化识别,并将其更好的运用到现代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中国文化裂变的大背景下,"自我"的确立可以说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自我表现诗学本质观的确立,而"自我"的演变也直接影响到自我表现诗学本质观的演变."纯诗"论的产生,一方面导源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另一方面是受到了世界诗歌潮流的冲击和影响."人生"论诗学本质观的产生,则一方面是导源于社会现实的急迫需要,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和西方文化、文学相互激荡和衍生的结果.无论"自我"论、"纯诗"论或"人生"论,它们都有现代中国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戎青 《家庭科技》2020,(7):10-14
正在全球化发展时代,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喜爱,而很多工业产品生产企业为解决当前产品设计风格趋同、缺乏特色的问题,开始尝试将各种中国元素融入工业产品设计中,以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为此,文章对中国元素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从多角度出  相似文献   

14.
"虚空间"是指画面中的空白处,在海报设计中"虚空间"不仅作为背景,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设计元素,具有突出主题、营造意境、传递情感等多种功能.文章从艺术概念出发,分别从中国画和现代海报设计的角度对"虚空间"进行阐述,分析"虚空间"在海报设计中的多种作用并探讨其审美价值,从中总结出相应的设计启示,以期能对当代设计师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启蒙"传统与古代"教化"文学的相关性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启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传统,这一传统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西方近代文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且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化"传统也有着深刻的相关性,从文学的功能角度看,尤为明显.中国现代与古代都强调文学有改变人心、改造社会的重要作用;"启蒙"与"教化"文学皆有明确而相似的对象,并有共同的前提预设,即多数民众是不觉悟的,需要启蒙和教化;它们在方式上都具有"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单向性封闭性特征.但由于这两种文学形态的发生发展的基础不同,因而其本质又有根本性的差别.追求人的解放与使人成为"顺民"甚至奴隶是现代启蒙文学与古代教化文学在价值目标上的主要分野;思想内容的多元化与道德说教的单一性是现代和古代文学的重要差别.形成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价值基础不同:现代启蒙文学植根在近代理性的土壤之中,怀疑、批判、求真、超越是其核心品格;古代教化文学则建立在传统实用理性的基础之上,服从、肯定、求同、守成乃其主要特征.两种文学传统的最终结果,其性质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6.
于莹  郇素 《理论界》2013,(2):161-163
设计作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随着中国元素的不断发展,水墨元素脱颖而出,逐渐进入到现代设计中,这是时代的召唤与民族艺术的呐喊,两者的结合则促成了设计师的行动,使中国现代设计朝着更高的层次迈进,更加具有民族与个性语言,形成了中国的特色,受到广大设计师的青睐。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到艺术领域的经典元素与设计领域之间是互通的、相融的。同时,这种相融性也是有度的,做好对度的把握,能使设计作品更加和谐,也更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中国的设计现状,我们应该倡导民族文化和先进文化,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审美的维度来说,"江南"不仅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审美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生成中,"江南元素"及其所代表的唯美主义情怀和理想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仅是由于江南地区涌现出了一大批现代作家,而且更重要的是"江南"作为一种诗性的文化审美元素,一种意义重构的精神元素,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生成中具有一种精神导向性和理想建构性的功能,从而使中国现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能够以诗性的情怀传达出现代中国人渴望富强、迈向自由,置身于世界强大和先进民族之林的伟大心声.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以现实主义的文学规范和艺术标准去评估中国现代小说的历史价值,对唯美主义作为写实主义传统中的"异质话语"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唯美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之间的联系可以概括为"艺术性"上的共识、"反传统"中的共鸣、"崇尚美"中的共性等三个方面.考察唯美主义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并非要抬高唯美主义的历史地位,而是要更准确地把握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轨迹,恢复其多元型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变革和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是围绕公平正义这一价值"圆心"而展开的,使其与传统正义观的现代转型相融合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群体本位的德性正义观是中国传统正义观的基本内涵和根本特质,它的现代转型必须围绕其"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而展开,坚持德与法、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以及个体与群体的辩证统一的可能性原则。只有实现中国传统正义观的现代转型,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才有其建构生成的原生态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