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后半以来,由于全球学术界皆已正视巫术或巫文化在人类史上的意义,故研究成果颇为可观。受其影响,中国地区早期在考古学与上古史研究的带动之下,在中国古代巫文化方面,亦取得若干成果。晚近一二十年来,巫文化的研究更有日益蓬勃的趋势,成果亦愈加可观。从甲骨文与金文等的材料,以及近年的若干参考数据等,以研究殷商时期的巫术资料为主,进行考察殷商巫术的概况。  相似文献   

2.
文化人类学中的巫师和巫术是中国早期巫文化的特殊表现形态。巫师是中国最早的知识分子,承担着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职能。早期的政治领袖通常也是具有巫师本领的人。认识和理解巫术和巫师在中国早期文明中的发展及其作用,对于我们理解上古历史和文明发展的进程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姚岚 《船山学刊》2009,(3):48-51
本文从舞蹈人类学的角度对巫、傩舞蹈的发生、形成及其流变发展进行了简单勾勒和梳理.并从语源学、语音学和语义学对先秦巫、傩概念多层面的阐释。巫傩是一个多元文化概念即南方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形成的复合体。本文研究证明:巫傩从先秦以驱除疫鬼和疾病的巫术仪式开始.到秦汉时期逐渐演变为一种巫傩舞蹈的祭祀仪式;北宋时期,巫傩舞蹈艺术形态更倾向于本体化、本土化或倾向于戏剧化。明清巫傩舞蹈更朝向于民族化、民间化发展,从而使巫傩舞蹈成为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巫"与"圣"是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两个极为关键的构成要素.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文化关联,这种"文化关联"的形成与迁变,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走向.在中国古代精英文化域内,"巫"与"圣"这两个子文化系统时而并立分存,时而关联互渗,它们的存在形式与消长变化状态在先秦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并对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与特征的生成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审视"巫"与"圣"的文化关联,可以从中更深入地揭示出古代儒家文化思想的原始构成.  相似文献   

5.
梅山文化是属于古代荆楚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好巫重淫祀”的文化传承在古代梅山文化中有很明显的表现。在其文化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巫”的信仰意念和巫术巫咒等好巫活动被内合到了梅山文化的文化品性之中,“巫”成为梅山文化整体品性中的一个重要特质。  相似文献   

6.
巫是古代最古老的文化传播者,是最初的权力中心和文化知识母体,中国古代所谓“王官之学”就出于巫的思考成果。随着世俗权力逐渐向王权集中,原来巫手中的权力逐渐被剥离,与王保持紧密联系的巫逐渐与世俗权力产生距离,变成王官之外的社会公共事务的技术工作者。因此,从发生学角度看,说“先秦诸子出于王官”不如说出于巫术,“王官之学”是巫术文化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早期文学中出现的医师形象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是带有巫师痕迹的神医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最早的医师与巫没有明显的界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排除一些直接与鬼神交通的巫术手段,尽力摆脱对鬼神的过分依赖。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古代行医者逐渐将目光转向现世和对自身生命的深入认识,医、巫形象渐趋分离。同时,文学作品中的医师形象也有了明显变化,不  相似文献   

8.
虎节仪式是流传于云南省彝族罗罗人部分村落的一种巫傩逐疫仪式,蕴含看丰富的巫术文化内容。本文就行巫术的三要素、相似律发生原理在仪式过程中的呈现,以及虎节传说中的巫术文化内容和象征意义进行集中阐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舞台上突然出现了一批自称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神秘人物。这些现代巫觋披着宗教与科学的外衣,大肆宣扬巫术迷信,掀起一股反科学风文明的逆流,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巫术迷信现象对照分析,当代巫术迷信主要表现出以下十种特征:否定现代医学和现代医疗手段;积极兜售传统文化中的神秘主义内容;无限夸大气功的作用;无限夸大精神力量的作用;宣扬“特异功能”;宣扬“万物有灵”;宣扬“命理”观念和算命术;宣扬超经验超理性的神秘预测方法;鼓吹修成“超人”的人生目标;自我神化。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识别当代巫术迷信,从而对现代巫觋的欺骗活动自觉地予以防范和抵制。  相似文献   

10.
巫术及其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巫术仪式是人类最早最普遍的宗教仪式,是遍布全世界的文化现象,曾经对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几年来,对巫文化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本文拟就巫文化的若干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巫文化对中国艺术结构的生成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巫文化与中国艺术发生的内在联系着眼 ,认为在巫文化的内核中 ,就蕴含着中国艺术结构的基本要素与机制。巫术结构作为前艺术性的存在 ,它所具的观念、操作和体验一体化的结构特性 ,为中国艺术结构观念、品性的生成奠立了强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巫术文化的溯源及其在台湾的兴起(台湾)赖宗贤巫术文化的起源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时期,从三皇五帝时代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殷商时期的鬼神崇拜、甲骨文卜辞以及周礼祭祀文化等等,都充分显示了巫术文化主导着古代中国文化的社会环境,这也是巫术地位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3.
汉代齐地尚巫之风考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家洲 《文史哲》2003,(3):144-148
尚巫之风在汉代极为盛行 ,不同地区的巫风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点。“巫儿”习俗 ,是富于个性的齐地巫文化典型 ;“神仙 -方士”之学是齐地居多 ;齐地的“八神”系统 ,曾经是东方宗教祭祀、宗教崇拜的中心 ;“城阳景王”崇拜是汉代形成于齐地的新巫俗。尚巫之风 ,直接推动了从民间巫教到早期道教的转变 ,巫术与政治相结合的传统源远流长。汉代齐地的巫风 ,既有对远古东方巫文化的继承 ,又有在汉代形成的新的巫文化分支 ;它超越了地域界限 ,对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汉末,道教的世俗教祖张道陵选择了当时三峡巴人生活的腹心地带创生道教,使道教宿命式地与巴巫结下了不解之缘,巴人的诸多巫术操作模式及鬼灵观念都对道教起到了一种潜在的建构作用,在符箓派与丹鼎派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史"与宗教     
"史"的文化原型(cultural prototype)最早是以宗教家的面目出现的.中国人的宗教观念由来已久.当中国人还处在蒙蛮、洪荒世界(foreworld)之时,其自然宗教的意识便已产生.随着社会的两大分工-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出现,中国出现了专门从事和执掌精神活动的人员-巫:祭司(flamen).由于其时精神活动的主要内容呈现出宗教、政治、艺术三位一体(trinity)的特点,故巫不仅是政治家、艺术家,更主要的是宗教家.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巫一职一直全权负责氏族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的宗教事务.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传统文化特殊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上文把雅斯贝斯所谓的三大轴心文化分别与宗教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时 ,事实上已涉及三大轴心文化自身 ,特别是中国文化自身的性质和特点问题。由于这事关本文主题 ,笔者不得不再申己意 ,以补未尽。陈来教授的《中国古代宗教与伦理》 ,曾对中国从原始时代至夏商周三代的宗教与文化分为三个时期进行过比较系统的论述。他按照马克思·韦伯的观点 ,把人类宗教的发展说成是“从非理性的巫术和迷信向理性的宗教演进的过程”。①根据弗雷泽的说法 ,巫术盛行的后期 ,个体巫术渐渐减少 ,公共巫术日渐增多 ,“宗教”…  相似文献   

17.
刘涛 《船山学刊》2012,(2):76-79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正式对外公布,九篇之一的《楚居》记载了楚公、楚王的居处和迁徙等内容。其中,"季连初降於山"中的"降",当与中国古代巫风习俗有关,并且季连就是古代集巫师与政治领袖双重身份于一身的人物,故他可以行巫术来沟通天地;"妣疠宾于天"中的"宾"是指妣疠生产出丽季后,丽季的胁部出现了溃烂,妣疠组织进行祭天祀地的巫术活动;"巫并该其胁以楚"中,巫师用楚(荆条)为丽季包裹胁部的溃烂之处,也是一种巫术活动。总之,清华简《楚居》中的部分记载,为我们全面探讨盛行于中国古代尤其是楚地的巫风和巫术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8.
元代的巫觋与巫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大江南北普遍存在巫觋信仰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此风更盛。当时所谓“淫祠”、“妖祠” ,大多与巫觋信仰有关。巫觋被认为有治病的功能 ,且能预测未来 ,是人与鬼神之间的沟通者;又能施行厌镇、蛊毒、采生等巫术 ,致人于死。汉族地区盛行的算命、相面、占卜等活动 ,都与巫术有关。巫觋在元代社会中影响颇大 ,但亦有人持怀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一、医学是在破除巫术迷信下得到独立的发展古代,很长一段时期,是神权高于一切,而在神权系統中,最活跃的人物便是巫。执行巫业的人有男有女,他們既能“事神”,又能“降神”,显得无所不能似的。大而对国家兴废存亡,小而对个人穷通祸福,好象都过問得了,办理得了;而在医疗上,更其是巫代替了医。我国文字起源和文字紀录,目前还只能推溯到商朝。甲骨文中就有巫咸、巫彭,先秦两汉书里也說到他們是“殷賢臣”、“殷大夫”,这两个人正是“初作巫”、初作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中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过程的梳理,认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来自于"巫文化",后来逐渐演变为"巫史文化",进而在西周时期形成了以"史官文化"为主体的精英文化,然而这些文化,都是属于"术"的范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兴起,通过教育和整理典籍,使思想文化在大众中的广泛传播,导致中国早期"学"、"术"的出现。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的相继兴起,形成了政治理念的伦理化与一元化、宗教的伦理化,这样完成了中国在"轴心时代"哲学的突破,最终为中国早期"学"、"术"的发展确立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