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媒介 新机遇 新挑战——网络文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媒介的角度对文化、文学进行相关研究,近年来构成了国内学术界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从如何理解媒介文化、网络技术与文学特性、网络文学的界定、网络写作、网络文本等方面对网络文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蛛网覆盖和触角延伸把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带进了文坛 ,不仅打破了纸介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格局 ,也昭示着文学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自身形态与特质的变化。正如一切新生的事物一样 ,网络文学的稚嫩、粗疏和不成熟 ,使它的价值自足性和历史合理性都处于悬置状态 ;同时又由于其作品数量和读者群的迅速膨胀 ,以及辐射面和影响力的日渐扩大 ,使我们无法小觑网络文学的存在。这组笔谈文章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网络文学的动势与反思。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的媒体突围与表征悖论》是对“读屏乌托邦”现状的警示和剖析 ,认为网络文学仅有媒体嬗变尚不能建构其历史确证和文学信任 ,还必须在化解表征悖论的过程中开辟更有价值的审美生存 ;黄鸣奋的《网络文学之我见》阐释的是栖身网页的网络文学贵在鲜活、追求互动的网络根基特质 ;陈定家的《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对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学理反思 ;钟友循的《网络写作的生机与困境》以辩证的眼光考察了文学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生机与困境问题 ;而聂庆璞的《网络文学 :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则基于时代媒体变迁和网络的后现代文化特点 ,明确提出网络文学将成为未来文学的主流。这些现状描述和理性思考有助于引导人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学: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蛛网覆盖和触角延伸把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带进了文坛 ,不仅打破了纸介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格局 ,也昭示着文学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自身形态与特质的变化。正如一切新生的事物一样 ,网络文学的稚嫩、粗疏和不成熟 ,使它的价值自足性和历史合理性都处于悬置状态 ;同时又由于其作品数量和读者群的迅速膨胀 ,以及辐射面和影响力的日渐扩大 ,使我们无法小觑网络文学的存在。这组笔谈文章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网络文学的动势与反思。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的媒体突围与表征悖论》是对“读屏乌托邦”现状的警示和剖析 ,认为网络文学仅有媒体嬗变尚不能建构其历史确证和文学信任 ,还必须在化解表征悖论的过程中开辟更有价值的审美生存 ;黄鸣奋的《网络文学之我见》阐释的是栖身网页的网络文学贵在鲜活、追求互动的网络根基特质 ;陈定家的《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对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学理反思 ;钟友循的《网络写作的生机与困境》以辩证的眼光考察了文学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生机与困境问题 ;而聂庆璞的《网络文学 :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则基于时代媒体变迁和网络的后现代文化特点 ,明确提出网络文学将成为未来文学的主流。这些现状描述和理性思考有助于引导人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的媒体突围与表征悖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互联网的蛛网覆盖和触角延伸把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带进了文坛 ,不仅打破了纸介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格局 ,也昭示着文学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自身形态与特质的变化。正如一切新生的事物一样 ,网络文学的稚嫩、粗疏和不成熟 ,使它的价值自足性和历史合理性都处于悬置状态 ;同时又由于其作品数量和读者群的迅速膨胀 ,以及辐射面和影响力的日渐扩大 ,使我们无法小觑网络文学的存在。这组笔谈文章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网络文学的动势与反思。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的媒体突围与表征悖论》是对“读屏乌托邦”现状的警示和剖析 ,认为网络文学仅有媒体嬗变尚不能建构其历史确证和文学信任 ,还必须在化解表征悖论的过程中开辟更有价值的审美生存 ;黄鸣奋的《网络文学之我见》阐释的是栖身网页的网络文学贵在鲜活、追求互动的网络根基特质 ;陈定家的《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对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学理反思 ;钟友循的《网络写作的生机与困境》以辩证的眼光考察了文学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生机与困境问题 ;而聂庆璞的《网络文学 :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则基于时代媒体变迁和网络的后现代文化特点 ,明确提出网络文学将成为未来文学的主流。这些现状描述和理性思考有助于引导人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学之我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互联网的蛛网覆盖和触角延伸把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带进了文坛 ,不仅打破了纸介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格局 ,也昭示着文学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自身形态与特质的变化。正如一切新生的事物一样 ,网络文学的稚嫩、粗疏和不成熟 ,使它的价值自足性和历史合理性都处于悬置状态 ;同时又由于其作品数量和读者群的迅速膨胀 ,以及辐射面和影响力的日渐扩大 ,使我们无法小觑网络文学的存在。这组笔谈文章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网络文学的动势与反思。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的媒体突围与表征悖论》是对“读屏乌托邦”现状的警示和剖析 ,认为网络文学仅有媒体嬗变尚不能建构其历史确证和文学信任 ,还必须在化解表征悖论的过程中开辟更有价值的审美生存 ;黄鸣奋的《网络文学之我见》阐释的是栖身网页的网络文学贵在鲜活、追求互动的网络根基特质 ;陈定家的《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对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学理反思 ;钟友循的《网络写作的生机与困境》以辩证的眼光考察了文学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生机与困境问题 ;而聂庆璞的《网络文学 :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则基于时代媒体变迁和网络的后现代文化特点 ,明确提出网络文学将成为未来文学的主流。这些现状描述和理性思考有助于引导人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蛛网覆盖和触角延伸把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带进了文坛 ,不仅打破了纸介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格局 ,也昭示着文学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自身形态与特质的变化。正如一切新生的事物一样 ,网络文学的稚嫩、粗疏和不成熟 ,使它的价值自足性和历史合理性都处于悬置状态 ;同时又由于其作品数量和读者群的迅速膨胀 ,以及辐射面和影响力的日渐扩大 ,使我们无法小觑网络文学的存在。这组笔谈文章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网络文学的动势与反思。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的媒体突围与表征悖论》是对“读屏乌托邦”现状的警示和剖析 ,认为网络文学仅有媒体嬗变尚不能建构其历史确证和文学信任 ,还必须在化解表征悖论的过程中开辟更有价值的审美生存 ;黄鸣奋的《网络文学之我见》阐释的是栖身网页的网络文学贵在鲜活、追求互动的网络根基特质 ;陈定家的《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对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学理反思 ;钟友循的《网络写作的生机与困境》以辩证的眼光考察了文学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生机与困境问题 ;而聂庆璞的《网络文学 :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则基于时代媒体变迁和网络的后现代文化特点 ,明确提出网络文学将成为未来文学的主流。这些现状描述和理性思考有助于引导人  相似文献   

7.
周志雄 《中州学刊》2014,(5):157-162
网络媒体带来了文学写作与阅读的商业化和大众化,形成了新的文学生产商业机制。商业化机制对网络文学写作带来多方面的影响,网络写作者在跨过"谋生的焦虑"之后,需要在商业化和艺术追求之间找到平衡。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趋向是20世纪90年代文化脉络的延续,是我们时代文化转型的一部分。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运作机制为文学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蕴含着新的活力。我们不应简单地批评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而应反思网络文学商业化的水平,正视网络文学在商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警惕商业化对网络文学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是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华 《人文杂志》2002,(1):107-111
要恰如其分地评价网络文学 ,就必须首先追问 :网络文学是什么 ?先前的大多数研究者直截了当地将网络文学理解为网络上的文学 ,但由于任何文学样式都可以在网络上存在 ,因此 ,此定义无法概括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根本特征。网络文学只能被如其所是地理解为其特质仅属于网络的文学。这种文学样式有两个特征 :1、社区性 ;2、多元互生性。所以网络文学是 :1、独特的社区文学 ;2、多元互生性文学。网络文学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欠缺都蕴涵于其特性中 ,这是我们评价网络文学时必须注意的。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主要指网上文学 ,它与传统纸质文学没有本质区别。超文本不属于文学。网络带不来文学自由。文学 ,包括网络文学已无向前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6,(1):94-100
文学经典是代表文学标高的典范,文学的发展必须走经典化的道路,无论是纸质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概莫能外,网络文学经典化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文学经典观念、网络文学经典范式、网络文学经典化途径等问题,认为传统经典观念与当代新经典观念相辅相成、互补与融合,二者可以兼收并蓄;只有既体现网络媒体自由开放风格,又具有较大思想深度、文化蕴涵和较高艺术水准、审美品位的网络文学作品,才能成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之作;网络文学经典化的途径涉及网络文学的主体建构、精品诉求和生态优化等。  相似文献   

11.
新媒介是中国近代以来文学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新旧媒介为了争夺话语空间,往往会展开激烈的博弈。在新世纪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中,网络文学对网络技术、商业资本、文学资源形成了多重的依附,一直没有建构独立的模式,选择了一条"依附性发展"的道路。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网络文学的发展将表现出三大趋向:其一,在网络接近全面覆盖的环境下,"网络性"不再具有标签意义,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将逐渐融合;其二,技术美学取代主体美学,网络写作成为网络IP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其三,文学语言退化,乃至文学退化。  相似文献   

12.
在阳光与阴影的街上——网络文学现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网络文学 ,可以看到网络意识的审美倾向和价值认同。网络文学是一种游历于网络之间的个体生命对于理想网络的渴望 ,这种追求不是技术性的未来展望 ,而更多的是感性而具有人道主义的精神需求。本文试图从网络文学的作者、作品、读者三方面入手 ,思考网络给文学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王岳川 《云梦学刊》2005,26(2):143-143
我欣喜地看到.欧阳友权教授主编的“网络文学教授论丛”,通过对网络传播媒体与文学的相互关系的历史考察,阐释文化生态环境在具体演变过程中的逻辑关系,观照网络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生态的依据,并进一步建构相应的理论体系。欧阳教授牢领的中南大学文学院学术团队,不仅在网络文学与文化研究领域做出了理论体系性反思,而且在实践中也有相当的成果:最先在高校建立“网络文化研究所”,第一个获得省级“网络文学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对文学的审美阅读也是人类高级精神生活的标志。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新的传媒手段——网络,随即网络文学也成为了人们文化视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审美阅读而言,网络文学表现出了漠视、不关心,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个浮躁的时代。但这并不是网络的问题,是人自身的弊病。所以,为了恢复网络环境中文学的审美阅读,我们应该正视网络文学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正确地规范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董学文 《云梦学刊》2003,24(2):127-128
当上世纪末的历史余辉在古老的文化原野投下最后一抹背影时,印刷时代的文学宿命般地步入落潮期。与此同时,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却踏上Internet快车,沐浴着机关报世纪初露的晨曦,奏响了自己开幕的序曲。的确,“网络文学”的词汇还未走进文学词典,“网络文学”现象就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景观。近年来,由于互联网迅速普及,网络技术飞快发展,上网人数急剧攀升,网络原创文学的绝对数量远远超出同期发表的纸介印刷文学。然而,由于许多“网”上作品的稚嫩、粗糙、苍白与良莠不齐,使得网络文学从总体上尚未赢得人们普…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文学的新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学是伴随电脑网络而生、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反映网络社会生态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的文学现象 ,它在表现方法、表现内容、创作方式和传播方式等诸方面与传统文学有显著的差异 ,显示出新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与网络的存在机制密切相联。网络文学扩大了文学的领域 ,也是文学的新变迁 ,就其发展趋势而言 ,必将成为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形式和样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世界日益成为文学生产新的场域,网络文学生产者呈现出与传统文学作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使文学生产者的身份更加自由,网络交流平台的即时性与互动性使网络文学生产者的交互性特征尤为突出;网络文学生产者以网络为媒介进行多元化写作实践,并以网络文学为核心IP来源逐渐进行产业化生产;网络文学生产者被重构为文化产业的一个组件,超文本互动写作方式使其主体性逐渐被主体间性所取代,而其应有的主体精神与人文关怀逐步隐退。"互联网+"时代的文学生产者不应满足于作为简单的艺术生产者,而应有成为艺术家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学作者以网络文学语言为媒介,来塑造网络文学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并且进行网络传播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自身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出来,而且越发呈现出缺乏自觉的无序、不正常状态。网络文学欲实现自觉还需要多种因素的积淀和准备:首先,有待于计算机的普及、上网人数的增多以及大众文学修养的提高;其次,要注意保持与传统纸质文学的适当关系;第三,理论界亟需开展对网络文学的理论研究与争鸣。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的五种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下的网络文学创作可分为五种类型 :BBS网络故事型 ,这是网络文学的原始形态与基本形式 ,它完全依附于网络———故事背景是网络 ,主人公为网人 ,交往方式以网络聊天为主 ,故事结局也像网络一样虚幻 ;传统文学型 ,认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是一样的 ,二者的区别仅只是载体不同 ;大众参与型 ,认为所有发在文学网站上的帖子都可称为网络文学 ,它体现了网络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人数众多 ,作品繁杂 ,但缺乏有特色的代表作品 ;接龙游戏型 ,此种形式最能体现网络广泛接纳、变化多端的特点 ,它打破了作者与受众的界限 ,每一个阅览作品的网友都能轻易变受众为言说者 ,按照个人的意愿去发展故事情节 ;完全网络型 ,此类型实现了网络与文学的最亲密接触 ,由于其对网络的完全依赖 ,文字逐渐退隐 ,而“超文本”型、“非线形”型、“多媒体”型等正悄悄攻占传统观念中的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20.
"数字文学"(Digital Literature)是近年来数字科技、数字媒介催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文学样式.文学媒介构成文学存在性要素的相关研究构成了数字文学命名的学理依据,而当代数字文学的生产现实则是数字文学研究的现实依据.数字文学在所指范围上大于一般而言的网络文学,"数字"而非"网络"才是此类文学的最终媒介决定力量.较之于网络文学,数字文学的提法更具涵盖力,更能揭示这种文学的根本性质.按传播形态,数字文学可分为网络文学和非网络数字文学;按文本形态,数字文学可分为平面文本文学和立体超文本文学;按符号形态,数字文学可分为文字符号文学和复合符号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