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首先是文化传统 ,其次是工人运动 ,再次是经济体制———社会市场经济。德国社会保障法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促进法、社会补偿法和社会救济法。德国社会保障法的主要特点是 ,社会保险责任主体方面实行社会责任原则 ,由自治性社会组织———社会保险机构负责社会保险事务 ,收支模式是现收现付制 ,筹资形式模式是收费制。主要问题是社会保障水平过高 ,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 ,财政和社会负担过重。德国社会保障法一直处于渐变中 ,主要是增加个人责任和自由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保障建设的角度看,现行财政体制主要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未将社会保障列为重要的支出项目,二是未能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责进行科学的制度化划分,由此产生了许多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建设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结合财政体制的调整和完善,合理确定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明确划分中央、省级、省以下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责,并根据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逐步构建起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层面,现行体制不适应城乡统筹的体制缺陷,具体体现在:城乡保障呈二元结构;覆盖面窄,制度空白点多;制度张力与活力不足;财政投入力度不够,基金总量不足等方面.完善措施应包括:健全以农村为重点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灵活性和吸引力;建立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正常投入机制;探索建立社会保险的转移续接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4.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预算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预算是国家用来反映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包括政府一般性税收收入安排的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和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工生育保险及住房等各项基金收支活动的计划,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加快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步伐,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救助的财政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财政视角看,中国的公共财政改革还没有实现与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同步发展,不仅存在政府财政供给总量不充足、比重不合理,社会救助制度的财力增长机制缺失,资金紧张问题突出,社会救助的财政制度安排也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和非规范性特征,制约着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与完善.完善财政视角下的社会救助制度思路:进一步深化我国财政支出改革,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救助制度的投入规模;合理划分不同级次政府事权范围,形成各级政府合理的财政分担机制;规范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壮大社会救助资金实力和加强对政府救助资金的预算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吴柏钧  朱林 《天府新论》2016,(6):124-131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配套产品,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之初就被赋予了巨大的城市偏向性。从全国层面来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起到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稳步推进,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更有动力扭转城乡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格局。然而,政府的这种潜在动力能否在社会保障政策制定时真正落地,还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当前,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绝大部分都由地方财政承担,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程度无疑会对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财政分权程度越高,意味着地方政府将拥有更多可供自主决策的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就有可能在保证其他经济建设支出或社会性支出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增加对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政府逐步缩小城乡间社会保障差异的愿景就更有可能被付诸于实践。  相似文献   

7.
府际关系即政府之间的关系,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地方政府间、政府部门间、各地区政府间的关系.财政是各层级政府行为活动的基础,政府间的财政资源分配直接决定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实现其职权的能力大小.财政关系是政府间关系的核心,既定财政体制下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所反映财力的非均衡性可以清楚地折射出府际关系的一般特征.分税制视野下,府际关系主要呈现出财政资源的中央集中化、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非对称性、地方政府间发展非均衡性、地方政府公司主义倾向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社会保险覆盖面窄、资金征缴困难、缴费率低等种种问题。开征社会保障税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思路,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预算,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健全的省以下财税体制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均等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以福建为例分析了我国现有地方财税体制弊端对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的影响。由于地方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清、基层政府财力自主支配权受限、财政资金投入分配不均衡、财政保障规模总体偏低等财税原因,导致了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严重不足。提出了配置与调整地方财政体制事权结构、优化转移支付途径、减少财政层级逐步完善地方税收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等针对性思路,以加强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政府责任的缺位.对社会保障本质的误读,对家庭保障、集体保障和土地保障作用的过高估计和过分夸大政府承担农村社会保障的财力负担等直接导致了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遗忘与忽视.政府应当是公共产品最主要的供给主体,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推进呼唤政府责任的回归.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中的政府责任主要集中在制度设计、财政投入、立法保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政府对农业投入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投入的总量是逐年增加的。然而,从相对额来看,政府对农业投入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三年调整时期为14.69%,“五五”时期为13.22%,“六五”时期为9.47%,1988年又继续下降到7.80%。政府对农业投入份额的下降意味着,国家财政支出结构的非农倾斜。与此同时,相当数量的地方政府减少了对农业的投入,地方政府投入的非农偏向有所强化。1981年以后,中央财政支农资金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地方财政支农资金所占比例明显下降。而且从近10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长率来看,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增长率也高于地方财政支农资金增长率,1981—1988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总额年平均增长9.93%,其中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年平均增长14.85%,地方财政支农资金年平均增长9.12%。而在此期间,中央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是连年下降的,地方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是连年上升的。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灸动和中央与地方财政总支出结构变动形成的反差表明,改革以来地方财政的非农倾向强于中央财政的非农倾向。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与政府间财政体制密切相关。在总结地方政府债务特征的基础上,主要刻画地方债务累积的制度机制。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严重失衡,在缺乏稳健收入机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依赖财政转移支付、预算外资金和土地财政应对必要支出和建设投资,暂时压抑了地方举债行动。预算外资金改革和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使中央放松管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始凸显。近年的财政改革集中于债务风险防范和支出责任调整,地方收入机制仍呈现不可持续的特征,地方债务问题持续存在。为遏制地方债务增长和防范债务风险,应强化地方税收自主权、减少土地财政、实施财产税改革、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占比等。同时,减少地方政府对投资平台的干预,对地方投资平台进行分类改革与公司治理机制改革,健全地方政府和地方投资平台债务的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财政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过度市场化,财政投入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财政是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主体,发挥制导作用。我国的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政策应当加大投入总量,变革投入方式,完善投入体制,强化投入资金使用的评估监督,才能有效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解决医疗卫生领域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是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核心议题,系统考察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对于中国教育财政改革具有积极意义。美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实行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复合管理,财政拨款是其主要的经费来源;其他来源包括学杂费、服务收入、教育捐赠等。日本高等教育是政府主导型,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中央政府主要对国立大学拨款,地方政府负责公立院校的拨款。英国政府部门通过独立的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向各高校拨款。从国际经验可以看出,各国财政拨款在高等教育总经费来源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同时应注重多渠道筹集高等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财政社保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财政社保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和全国一样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 1986年至19 94年间 ,中心内容是实施社会保障的县级统筹 ;第二阶段是从 1995年到 1997年间 ,中心内容是建立并实施个人帐户 ;第三阶段从 1998年至今 ,中心内容是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前两个阶段 ,财政的社会保障职能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 ,处于隐形状态 ;第三阶段 ,财政的社会保障职能逐渐显现出来 ,并日益增强。1、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大幅度增加。 1997年 ,省级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提供补助 2 5 0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不平衡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 ,缺乏社会保障的有力支撑。应当建立健全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分担 ,深化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 ,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 ,强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 ,形成比较健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 ,从而提高社会保障的人口覆盖面。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共财政体现了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再分配关系,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财政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呈现上升趋势,但也存在着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偏低的现象。少数民族地区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转变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职能,财政从竞争领域投资转向社会保障;调整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责任。  相似文献   

18.
马雪 《东岳论丛》2012,33(5):136-139
当前,城市非理性扩张,房价不断攀升、土地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凸显,这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土地市场行为.大多数学者在财政分权制度下分析土地问题,通常关注的是地方政府间横向竞争对土地问题的影响.本文关注的是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竞争下的土地问题,地方政府利用信息优势来对分权的边界进行事实上的调整,通过体制外收入扩大了自己的财政份额,来弥补中央政府所确定的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不利影响,中央政府重新对财政权力进行分配,将非正式资金纳入到国家正规的税收体制中来,使得地方政府进一步寻找新的体制外来源化解中央的压力.正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导致地方政府依赖非正式资金体系来获得可支配收入,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越来越依赖土地财政,土地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获得非正式收入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土地问题.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竞争是当前严重土地问题的深层次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残缺不全、保障水平低下的现状与国家责任的缺位渊源甚深.主观上的认识偏差和客观上农民群体利益表达的缺失是导致国家责任缺位的主要成因.现代国家社会化职能的发展和现代社会保障的本质决定了承担农村社会保障构建责任是当代国家的当然之责,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况及国家对农村的历史负债更进一步表明负起农村社会保障之责我国政府责无旁贷.农村社会保障构建中国家责任的具体承担集中体现于完善制度设计,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资金筹措机制;完善立法,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界定问题,学界存在以下观点:政府作为主导者,应尽可能地承担更多更具体的责任;政府的责任主要在于宏观规划和指导,而不必在微观上也包揽一切;应因地制宜、因问题制宜,根据地区差异和问题领域的差异来界定政府责任。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责任内容,研究者们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应用公共产品理论分析政府责任;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研究政府责任;从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划分视角研究政府责任;以农村发展各个领域为视角探讨政府责任;从政府自身建设角度研究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