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界》2021,(1)
十月革命后,基于巩固和建设苏维埃政权的需要,列宁在领导苏俄早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意蕴丰富的文化建设思想,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保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权、发展国民教育和科技文化事业、批判地吸收全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加强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等。新时代深入研究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对于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批判以考茨基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早产论”的同时,论证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确定了文化在“完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位阶,设定了文化发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具体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在印证列宁文化思想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列宁的文化思想,进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3.
王俊文 《学术论坛》2007,30(12):33-37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准确而深刻地解读列宁的"和平外交"发展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外交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列宁的"和平外交"发展观进行了阐述即独立自主是"和平外交"思想的前提与基础;和平共处是"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在主线;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是"和平外交"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4.
王俊文 《学术论坛》2005,41(6):11-15
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是列宁的伟大首创,也是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研究与继承列宁这一宝贵思想遗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曾经说过:“社会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科学技术教育两方面。”学校教育的本质,既不完全属于上层建筑因素,也不完全属于生产力因素,而是兼有土层建筑和生产力两种因素的统一。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就要处理好业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就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但要有一定的物质鼓励,同时要靠思想政治教育来启发人们的思想觉悟。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的来说,就是培养和造就适应“三个面向”,适应我国改革和开放形势的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又红又专人才。要实现这一任务,就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俄国应该怎样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列宁提出过"直接过渡"和"间接过渡"两种主张。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形成于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年春之后列宁对其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指出"迂回过渡"是一种以商品和市场为基础的过渡形式。列宁提出"迂回过渡",主要是为了应对苏俄所面临的严重社会危机,对于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在这一过程中,"直接过渡"的思维惯性使得列宁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一些与"迂回过渡"背道而驰的措施,表现在列宁急于消灭小农经济、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严加防范与限制两个方面。"迂回过渡"思想是对各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发展商品与市场思想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次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实行“租让制”是列宁的伟大首创,也是列宁对外开放思想核心内容。作者从实行租让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必须坚持的原则、政策与策略三个方面对列宁“租让制”对外开放思想进行了全面阐述。今天研究与继承列宁这一宝贵思想遗产,对于我们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理想信念教育是列宁关于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列宁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对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构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和强大的动力源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 ,深刻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对列宁对外开放思想质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曾有两次历史性的转变。第一次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二次是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是列宁。列宁的重大贡献,不仅在于把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运动变成了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在于从实践中初步探索了一条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探索的理论总结,便是列宁的后期思想。由杨承训、南俊英、车有道主编的《历史性的飞跃—列宁后期思想探索》(华中师范大学出版),是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列宁后期思想的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11.
俄国革命存在着文化的阙如,形成文化制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列宁在十月革命成功以后进行了"文化革命",提出"现在的工作重心的确在于文化主义",这使得"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列宁文化革命思想有两个层次:文化知识浅层次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层次.在前一个层次上,列宁提出要用那些浸透资产阶级观点的专家来建设共产主义;在后一个层次上,列宁提出要针对"古老的俄罗斯观点和半野蛮人的习惯",从生活、习惯、偏见、守旧习气方面改造人,全面提升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苏玲 《云梦学刊》2008,29(6):113-115
在中文版<列宁全集>、<列宁选集>、<列宁文摘>和俄文版<列宁论教育与教养>等书中.收入了列宁有关教育的重要文章、讲话、书信、批示等两百余篇.学习列宁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这些论述.对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列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必须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不仅继承了列宁的这一思想,而且使这一思想更加丰富,并得到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俞良早 《社会科学》2005,29(9):59-66
十月革命期间,列宁关于俄国社会改造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进行"计算和监督",这是"非剥夺剥夺者"的思想,是"渐进发展"的思想.人们一般认为,国内战争时期列宁的思想属于"激进"、"冒进"的思想,即认为他主张快速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可是实际上,列宁这一时期坚持并明确论述了"渐进发展"的理论.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深入阐述了"渐进发展"的理论"渐进发展"的形式和措施主要是较长时期地发展小农经济,积极利用资本主义,紧紧抓住发展商业的环节,适时地转变工作重心从而消除"激进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刘勇 《江汉论坛》2004,34(11):24-27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性课题对于经济文化落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根据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实际,对此作了第一次系统的理论探索和科学解答。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世情和国情的变化,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历史方位、根本任务、外在条件、内在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列宁的社会主义观,从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今,经济上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只有依靠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才能进步,经济才能起飞。而经济发展了,又能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对于从根本上改变我省经济和文化落后的面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就这个问题谈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过程中,不仅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极为关注,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学。列宁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些主要关系和基本矛盾的科学把握与辩证处理,既体现出他在理  相似文献   

18.
"东方列宁学"论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良早 《江汉论坛》2003,35(9):46-51
"东方列宁学"着眼于"东方性"、"主导性"和"当前性"看问题,认为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下述列宁的思想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思想,关于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思想,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关于建设先进文化的思想,关于维护人民利益的思想,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等等。毛泽东教育思想对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聪明  苏歌 《理论界》2005,(2):29-29
列宁和邓小平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在社会主义历史上首先提出了合理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并付诸实践。邓小平的全面开放理论与实践,则是对列宁这一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今天,学习、研究列宁、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