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的过程以意义的传达为典型特征,意的功能对等则应是译者首先应该努力达到的。本文着重讨论了直译与意译策略在英语歌曲汉译中的应用,并指出,鉴于音乐性是歌曲的本质属性,译者翻译歌曲时只有灵活运用这两种策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2.
韩礼德建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语篇分析建构了一个可适用的理论框架,然而从该角度对英诗及其译文的鉴赏在我国并不多见。通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概念功能、逻辑功能和语篇功能出发,对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代表作"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的五种汉译版本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从新的视角诠释翻译研究中原文与译文对等转换的差异问题。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诗汉译本的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具备应用性;英诗汉译的原文与译文很难实现"对等转换",因此在翻译评价活动中应避免机械地照搬功能对等原则。  相似文献   

3.
"取意"是《华严大疏钞》等华严一系的佛典注疏中经常使用的词语,其字面意思是"采取其意",往往和各种动词搭配,表示对经文大意的概括。通过对"孟夏月"、《金刚经》"六喻"、"船师"等具体译例的考察,本文认为"取意译"是指根据原文大意进行翻译,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意译。类似的表达方式还有"会意译",即在汇通原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和"取意译"("会意译")相对的翻译方法被注者称为"敌对翻(译)"。这里的"敌对"取其本意"对等","敌对翻"的意思就是"对等的翻译",相当于直译。不过翻译的"对等"并没有统一标准,被不空视为"敌对翻"的做法,在良贲看来便成了"会意译",这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意义单位作为衡量"对等"的标准。"敌对翻"在不同的翻译语境中可以指向不同层级的意义单位,但强调译出语文本和译入语文本在同一层级保持语义对等则是其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4.
意译并非真实意义上的“自由”翻译(free translation),而是直译的一种补充,是不得已而为之,本文用实例证明翻译行业中存在滥用翻译“自由”的倾向,说明直译和意译争论并非没有意义,主张从几个方面约束翻译的自由,首先,译者并没有自动选择意译的自由:只要直译不导致误解,就不应选择意译,其次,意译不应导致意义和语言形式的重大损失,也不应破坏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5.
英语习语是人民生活和工作经历的结晶 ,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东方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 ,了解中英文化的差异有利于译者忠实地翻译原文 ,取得原文与译文的文化对等。英语习语的汉译方法有 :直译 ;套译 ;意译 ;加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典型诗歌翻译理论及译例的分析,阐述了英诗汉译的一些基本原则,提出了英诗汉译"要充分发挥汉语语言优势"的观点,即在"信"(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力求做到"达"和"雅"。要采用最好的汉语表达方式,而不一定采用对等的译文。  相似文献   

7.
基于奈达"动态对等"理论,结合直译、意译翻译策略,探讨如何更好地翻译美国电视剧(以下简称"美剧")剧名。简要地介绍了"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并结合该理论拟出电视剧剧名应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将美剧剧名进行分类,通过"动态对等"理论得出如下结论:在对美剧剧名进行翻译时,一般而言,以人名、地名、主人公身份等命名的美剧采用直译;以剧情内容命名的美剧,采用意译。  相似文献   

8.
对等性是翻译质量的一个根本方面,翻译质量评估中应从功能主义的角度考虑对等。翻译的主要任务是确立源语篇(ST)和目的语篇(TT)之间的对应,考虑源语篇作者的意图,同时产出的译文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相比于信息性语篇的翻译,文学翻译涉及多个因素,包含基于译者概念预设和文化预设的阐释,故应主要以原文与译文的语用及功能上的对等来评估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9.
法律英语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法律文本翻译是可行也是必要的。从典型的法律文本翻译实例,可以探讨语篇、句法及词汇三个层面上功能对等理论在法律英语汉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强调的是信息的对等,而不是形式的对应。惯用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还集中体现了语言中的各种修辞手法。针对惯用语的这些文化特征,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可采用套译、直译或直译加注、意译来处理惯用语翻译中的问题,从而把原语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翻译研究只重视原文与译文是否对等,直译意译孰是孰非等问题,忽视了译文读者及其阅读接受这一维。而以目的论为核心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则将目光转向翻译活动中译者的能动介入、译入语文化和接受者对翻译行为的影响上,翻译目的论肯定了译文读者的作用并强调了译文读者的重要性,给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路。该理论对研究晚清翻译小说,研究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选材、思想内容、语体风格和文本形式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商品商标词和广告标语翻译既是两种语言间的交流,又是两种文化间的沟通。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商品标志性广告词语的翻译经典实例表明,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词汇对等、文体对等、文化对等、目的对等方面为商业广告标语和商标翻译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为了使广告标语的译文与原文达到功能上的对等,可以采用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直意译相结合、创译法、增译法、省译法、套译法等。  相似文献   

13.
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跨文化交际信息的转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跨文化交际信息转换的视角入手,阐述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如何处理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差异,主张对字幕翻译源语言在不同语境中采用不同的翻译手段,即直译、意译、缩译等手法,解决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缺省和语义冲突,达到语言文化"功能对等"信息转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英汉习语比较的基础上,就英汉习语在文化上的共性与差异,围绕"习语形象",探讨在英汉习语翻译中保留习语形象和实现功能效果对等的变通手段,提出了六种习语翻译方法:直译,再现形象;替代,转换形象;意译,舍弃形象;虚述实化,增添形象;直译+意译,传意传神;直译加注法,传神易解。  相似文献   

15.
衔接是语篇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和连贯分别构成了一个语篇的“有形网络”和“无形网络”。在翻译的过程中,两种语篇衔接的转换十分关键。为达到语篇功能对等,英语衔接手段要在尽量直译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英语衔接手段的翻译有三个基本策略:1.英汉相似衔接手段的直译处理;2.英汉不同衔接手段之间转化处理;3.放弃衔接手段,进行意译。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国电影片名的英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中国电影名片译成英语,必须以功能对等为目标,按照片名的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要求进行翻译。翻译过程中,应对片名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直译、音译、意译、另译等不同方法,使英语译名形式与电影内容达到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旅游翻译中,为有效传递信息,感染游客,译者必须顾及译文读者的欣赏习惯和心理感受,在译文中尽量使用他们所熟悉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游翻译注重的应是原文与译文间信息内容和文体功能的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对应,更不是展示原语语言文化差异性的场所.  相似文献   

18.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相似反应"为前提寻求原文与译文的最切近、自然的对等,为传统翻译理论"直译"与"意译"的争论找到了满意答案。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的旅游资料英译方法有增译法、删减法、改写法、转译法。  相似文献   

19.
对等作为翻译研究中的核心问题,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也从形式和内容的二元对立中解放出来,向着多层次的、语用的和文化功能的层面拓展。但是,从译者角度解读翻译中对等问题的研究还属鲜见。论文以Robinson的"翻译身体学"为理论框架,以系统范式为指导,从意识形态和诗学追求两方面探讨了译者个体及其历史背景对文本选择、翻译策略以及翻译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译者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追求决定了其翻译作品对等表现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日语使役句在汉译时,既有直译也有意译.本文通过对《挪威的森林》中日语使役句汉译的分析发现,一般在表示“强制”、“许可”以及“诱发”意义采用直译.当表示“放任不管”和“责任”的意义时通常采用意译.其中,由于汉语使宾动词“使”、“令”、“叫”、“让”等意义存在微妙差异,直译时需要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审慎翻译.意译中较为常见的有减译和换译的手法.不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是以最好地表达句子主题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