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国礼 《社会》2006,26(6):154-154
詹姆逊的空间化思考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和曼德尔的资本主义分期,他实现了对晚期资本主义的空间批评,提出超空间这一后现代概念,以建筑、文化、绘画和电影进行空间分析,并建构认知测绘美学作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拯救之途。他的理论贡献构成更大范围的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胡海波 《学术交流》2007,(12):16-18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汲取众多先哲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人的"单向度性"为基本内核,以爱欲解放为归宿,建构了他的人本主义批判理论。他的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他的批判理论给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工作者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3.
空间生产与资本逻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的出版改变了空间问题在理论界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阐释的现象,列斐伏尔之后,空间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的空间生产理论也在各个学科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反响.列斐伏尔及其后的空间生产理论都从不同角度指向了对资本关系的批判,这一研究路向在指明了当代空间问题的实质的基础上引领着当代空间生产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论述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空间,同时也是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本文最后比较了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其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理论关注点,揭示了奥康纳的理论贡献与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5.
孙琳 《浙江学刊》2022,(5):200-209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特点是立足历史语境解释图像,时间、空间是其艺术史叙事的基础。他早年建构了艺术史叙事的时空体系,并在晚年的文艺复兴研究中发展了时空理论。他的艺术史时空体系建立在德国哲学时空观之上,是关注连续性和差异性的有机体系,其中包括时空一体的概念“时空连续体”和差异性、空间化的时间概念“历史距离”。时空体系不仅是潘诺夫斯基图像解释理论和艺术史研究的基础,对后来的时空理论和艺术史叙事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既是一位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也是一位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论战的背景下,詹姆逊的后现代空间理论应运而生.他认为,现代社会是由时间体验主导的,后现代社会是由空间范畴主导的,特定的空间转换可以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区分开来.进而言之,现代主义是时间性的,而后现代主义则是空间性的.由此,在研究后现代主义的过程中,詹姆逊对空间尤为关注,形成了其后现代空间理论.詹姆逊的后现代空间理论强调空间优位,有其自身的形态和特征,能够以"认知图绘"加以把握,为我们研究后现代社会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吴琪 《唐都学刊》2012,28(3):111-114
巴赫金的时空观表现在他的"时空体"理论中,他对时间与空间的看法凸显出较浓的现代特色。巴赫金在整个《希腊小说》中将自己的"时空体"观点表现得非常具体,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巴赫金显现自己"时空体"的载体,他的这种分析丰富了小说理论的基础,也是独立自由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的空间批判——从晚年列斐伏尔到大卫·哈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列斐伏尔在晚年由对日常生活批判转向了对资本主义的空间批判,从而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空间问题研究之先河.列氏在他那具有巨大理论效应的<空间的生产>一书中开篇就批评了近代以来将空间理解成一种严格的"几何学概念"这种笛卡尔主义式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韩愈在不同场合表现出儒者与文人两种身份的矛盾或一致,并通过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互相拼合,塑造出一个完整的士大夫形象。韩愈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之间的矛盾产生于不同空间、场合自我表达的需要。韩愈激切外露的个性使得他没有从个人心性到外在言行全方位地展示儒者角色,而他强烈的表达欲望则将诸多看似不协调的因素统一起来。韩愈处于中唐儒学与诗歌发展的交汇点上,他的身份自塑揭示了古代士大夫的角色组合模式和创作形态,其身份认同也成为后世士人的典型代表和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10.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是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新贸易理论领域,他将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假设引入新张伯伦模型和双头垄断政策分析模型,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的原因、福利效果和贸易保护政策的结果,可以作为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基础。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模型主要围绕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来研究,引发了长期被主流经济学家所忽视的空间问题。他建立的中心—外围模型的空间经济研究框架,包容性较强,逐渐成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标准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与历史偶然性、理性预期、马歇尔外部性、城市土地价值、人力资本积累等相结合,可以解释中心—外围结构、中心区、城市化等级体系以及区域专业化形成的原因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9,(4):10-19
列斐伏尔的城市思想是其日常生活批判的有机延伸。通过建构社会空间的三元辩证法,他试图从"它者"或"第三项"的元哲学语境中,诠释以"差异空间"为前提的现代城市乌托邦,对以"抽象空间"为座架的资本空间再生产机制的消解作用。其理论始基,则是在"空间实践-空间表象-象征空间""抽象空间-空间矛盾-差异空间"以及"资本-土地-劳动"三组三元辩证体系中,对资本主义缘何长期幸存这一问题的深刻剖析,和对日常生活-城市革命的激进展望。据此,列斐伏尔在空间辩证法的开放视域中,重新定位了马克思实践理论同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阶级斗争学说的内在统一;进而,以城市为切入点,勾勒出在资本剥削方式已发生转向的情境下,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当代路线图。  相似文献   

12.
哈维不平衡地理发展思想的理论化过程是:在解决城市空间生产和构型中初步奠定解释框架,在时空构造的过程理论中将其确立为核心话语,持续对其进行元理论投资并为社会主义政治规划提供思考方法,再转向全球层面的不平衡地理发展而实现再理论化。资本积累和阶级斗争构成哈维理论化的两翼,他落实了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命题,将不平衡地理发展融入马克思的危机扩大再生产理论,充分利用尼尔·史密斯等人的成果,批判性地整合了新社会运动的理论经验,赋予其显著的元理论气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卢森堡论证资本主义向非资本主义社会不断扩张来求得生存,一旦资本主义用完了扩张空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最后的危机,空间既是统治的手段也是抵抗的工具,有空间扩张就有反空间扩张,反抗资本主义统治的空间的不断扩大又延长了资本主义活动的时间。卢森堡的资本主义积累的空间理论与今天的全球化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但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空间理论具有经济决定论色彩,美化了资本主义,容易导致空间拜物教。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9,(8):87-90
大卫·哈维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地理学家,他针对全球化以来资本在全球空间的重新布局等问题,以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视角,在空间视域下揭示不平衡地理发展问题,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现实批判。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大卫·哈维的思想进行多角度深挖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通过对大卫·哈维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丰富马克思主义解释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继大卫.哈维和亨利.列斐伏尔选择从空间的社会性入手来看待其发展过程及在当代社会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之后,德勒兹和加塔利也在哲学与地理学之间作了一个有机的嫁接,创造出了一个他认为是"块茎"结构的理论构架。这一构架提供了一种以虚拟力量形式存在的、无法穷尽的空间。该空间不仅仅是对传统的欧几里得几何式空间的挑战,更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兼顾了在空间生产过程中的能动性与物质性构架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了对哈维和列斐伏尔的超越。在他们那里,通过游牧而完成的空间生产不但没有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要素之一,反而抵御了强大的资本逻辑的整合作用。这种生产使得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本身获得了活力和流动性。  相似文献   

16.
张品 《社科纵横》2012,(8):82-84
对于空间的关注一直伴随城市社会的研究。列斐伏尔在批判继承传统空间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生产"这一概念。空间生产理论研究经历城市社会空间性的出现、城市空间社会性的分析、城市空间背后动力挖掘三个发展阶段。社会过程下空间的生产、空间社会意义的赋予、空间的变化是空间生产理论研究主要内容。"社会—空间"辩证是空间生产理论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7.
萨特将早年的意识现象学改造为一种实践哲学之后,获得了真实地面对社会和历史的理论工具.在这一新的哲学视野中,空间始终与一定条件下的主体的实践关联在一起.空间一方面表现为特定的实践场域中人和物、内在性和外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构成新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条件.另外,萨特发现除了有形的物性空间外,还有一种无形的空间构型潜藏于人和人的相互性关系中,他通过对群列和资本主义的分析很好地论证了上述发现.  相似文献   

18.
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及其中国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宁 《社会》2008,28(2):112-112
亨利·列斐伏尔明确区分了工业化与城市化,提出城市的权利和城市革命,指出全球化的实质是城市化,认为城市是全球空间的脉络背景,城市空间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开创性意义,填补了以往社会理论对空间研究的空白,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具有很强的解释和说明意义。但是,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具有抽象思辨性和乌托邦特点。  相似文献   

19.
孙秀丽 《学术交流》2008,(2):156-158
作者与主人公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巴赫金复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传统单纯强调作者权威性的叙事理论不同,巴赫金否认作者的绝对权力,认为在复调小说中,主人公通过对话拥有与作者平等的地位.主人公作为独立主体向读者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巴赫金这一观点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他在哲学上持外位性观点,强调人在时间上、空间上以及价值上所具有的局限性;在小说理论上他提倡的杂语性和对话性并借此反对作者专制话语权.这两方面共同决定了巴赫金反传统的作者与主人公关系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全球变化为背景,将传统的资源配置概念推广为广义资源的配置,提出了广义资源配置的目标就是兼顾经济增长与持续发展。传统经济理论以商品空间和价格空间为出发点,将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问题作为经济理论的外在约束。为了使经济理论内核中包括持续发展问题,本文提出了系统经济学同时以资源空间、商品空间和价格空间作为出发点,进而提出了系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非线性理论讨论了资源配置的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