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作为虚构叙述(小说)的文本体裁,规定其“基础语义域”必须立足于可能世界,而“生态”作为其兴起的缘由与题中之义,又限定了文本内容必须与“实在世界”相关。文章以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从生态小说“虚”与“实”的悖论出发,运用广义叙述学中的可能世界理论,解读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的现状与困境,并以此揭示其背后深刻的生态伦理与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2.
从《孔子家语》看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孔子家语》为考察中心,结合《论语》等其他文献资料,深入探析了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文章认为,在《孔子家语》中,“自然之天”是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前提;“仁”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天人和谐”则是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旨归。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态学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有其内在的物质能量新陈代谢循环规律,健康的土地生态系统有其自我更新能力。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环河》通过讲述现代工业化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模式违背土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换规律,造成土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新陈代谢断裂的生动故事,深刻揭示了土地新陈代谢断裂之“殇”的经济主义根源,提出要进行符合生态学逻辑的价值观变革和现代生态保护意识的培育。生态价值观的确立和生态良知的养成是生态伦理学的必然价值旨归。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环河》代表现代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具有生态文明时代的伦理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并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是其突出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生态文学的特点,不同的作家作品塑造了不同的人物类型。以郭雪波的《狼孩》为例,分析文本中生态人物类型,从而得出生态人物背后的环境启示。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与文化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文明的得以行世都有其存在的深层的精神与思想底蕴,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有深层基础与精神支撑,只有确立了与这种新的文明形态相适应的世界观与文化精神,才能建设好生态文明。对生态文明的深层思想基础和精神追求的探寻,首先应对工业文明的哲学基础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进而在此基础上倡导一种新的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并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范式,从而完成对生态文明深层文化结构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早就期待着胡志红教授的《西方生态批评史》(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出版,现在终于看到这部大著。捧在手上,真切地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这绝不只是这部近50万言大书的物理重量,而是指其丰厚的内容和和重大的意义。须知,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这都是第一部对西方生态批评兴起后四十来年间的发展历程进行全景审视和深入评析的史著,其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和总结来途以启新路的开拓之功,都是会铭刻在生态批评发展史上的。  相似文献   

7.
儒家生态理论思想对于传统儒家学说具有解构和重建的双重意义,这主要体现为:解构由天到人的德性生成模式,反向建构生态伦理的生生之德;解构“天”与“人”形上合一的模式,重建“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宇宙观;以差等之爱建构有限度的一体之仁观,解构“仁”与“欲”的现实紧张。儒家生态伦理的建构不是断章取义后的意义串联,对之保持反思是使其更具有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意义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仇和之治作为当下中国政治制度生态、政治文化生态与政治经济生态互动融合的必然产物,其实质大致可以归纳为以威权的方式推行民主、以人治的方式推行法治、以非市场的方式推行市场化,其中蕴含着特殊的政治生态逻辑。仇和之治的政治生态逻辑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应合理处理好党、人大、司法机关和政府的相互关系,积极推进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大力培育巩固民主的公民社会,形成行政体制改革与其政治生态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是英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尤其是诗歌。本文以生态之子、生态之歌、生态之思、生态之怒四个部分介绍他的生态诗歌和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居民消费生态足迹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居民和谐消费是构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单元。对2001—2007年湖北省居民消费的生态占用状况的测算表明,居民消费的生态赤字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生态承载力波动幅度不大的情况下,生态赤字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不断上升的生态足迹,这说明湖北省居民消费需求已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范围,并且呈不断上升之势。化石燃料用地、草地、耕地和水域的供给均有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而林地和建筑用地的生态供给则略有盈余。建议增强土地利用率,提倡和树立和谐的消费理念,以减少湖北省居民消费的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11.
论陈师道词     
陈师道词艺术水平之高下颇有争议.贬之者称其用意太深,强回笔端,僻涩难解.褒之者则称其于小词最为擅长,笔力甚健.今检陈师道传世词作,不仅题材丰富,艺术精湛,其表现规避政治祸患,表达于当代政治人物美颂之情的作品,也以真实反映北宋党争政治环境下的文学生态,反映北宋后期词体文学创作变化的趋向,不仅有丰富的社会意义,更有独特的词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吕氏春秋》思想承自稷下道学,具有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内涵。从类别和归属来看,属于稷下道家式的生态哲学。在以农业为本的古代社会条件下,《吕氏春秋》以贯通先验与经验的入思向度,建构起了集整体论生态世界观与具体生态实践法则于一体的独特生态哲学思想。其整体论生态世界观,可谓之为天地人三才之道视域下天道、性命相贯通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具体言之有三:一为天道尚圜,地道尚方;二为天地阴阳,不言而信;三为贵公去私,养有五道。纲下有目,纲举目张。其具体生态实践法则包括道理与本分、生生与因时、律气与制度三大维度。具体言之有四:一是执道循理,审本定分;二是尊生重生,人物共存;三是贵因顺时,因类合宜;四是以律候气,风化建制。深入挖掘《吕氏春秋》内蕴的博大精深、淹贯精微的生态哲学思想,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与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宁 《金陵瞭望》2010,(18):25-25
长江之滨、老山之麓是南京重要的生态走廊、最优的人居生态区。以温泉、森林、生态著称的浦口区汤泉街道就坐落在这条生态走廊的核心地带。十里温泉带、百亩九龙湖、千年古银杏、万只白鹭飞、亿株雪松田,勾画出温泉之乡、千年古镇独特的生态魅力。  相似文献   

14.
金宁 《金陵瞭望》2010,(19):25-25
长江之滨、老山之麓是南京重要的生态走廊、最优的人居生态区。以温泉、森林、生态著称的浦口区汤泉街道就坐落在这条生态走廊的核心地带。十里温泉带、百亩九龙湖、千年古银杏、万只白鹭飞、亿株雪松田,勾画出温泉之乡、千年古镇独特的生态魅力。  相似文献   

15.
以天地境界为最高理想的中国古代境界论内蕴着深刻的宇宙自然情怀,对于日渐疏离自然的现代人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情景妙合的境界生成论、虚静无欲的境界体验论和“无我之境”论,对于今人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秩序,以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显现出可贵的生态启示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典女作家薇拉·凯瑟的小说《云雀之歌》探讨了自然于女性身体乃至身份的构建作用。小说中女主人公西娅的艺术之路一直围绕着女性身体和自然的交融而展开,借助物质女性主义的物质动能观,通过分析女主人公西娅从真实感受其身体物质性,并与自然跨时空跨地域动能互动,实现身体重构并重塑生态身份的过程,揭示物质动能观对生态女性主义克服本质主义的困扰,以物质和生态的方式重构女性身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艺批评的角度来看,《老残游记》是一部典型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各种生态变相的小说范本,作刘锷以独特的艺术观照方式,深刻地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从自然生态到化生态和精神生态各个方面的变化,使之具有强烈的生态意味。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战国末期的杰出思想家,荀子的生态和谐思想,以"明于天人之分"为其认识论基础;认为"人最为天下贵",是实现生态和谐的主体;"制天命而用之"即利用自然规律是实现生态和谐的路径;"长虑顾后而保万世"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是其生态和谐思想的指向。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与人类的文明生活同时同步出现的,孔子开创的儒家承袭以往文明成果,在确立人学主题的过程中,对与人相关的一切都纳入其学说体系中,包括自然生态。儒家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及其生生不息、大化流行的存在。儒家以有机整体思维方式思考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以仁爱之情对待自然生态,将人类与自然生态视为一有机整体,儒家思想中"万物并生""天人感应""民胞物与""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等理念与实践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卡明斯大量的视觉诗凸显了其生态价值观,蕴涵了其诗性生态直觉,阐释了自然之精神生态模式:自然对人类灵魂的纯洁与升华功能;自然之伦理生态模式:人类必须对自然所担当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