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解体后的20年,独立的俄罗斯在政治上从"一党制"走向了"多党制",开始形成政党政治。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各党派通过不断的斗争与重组,在多次的立法过程中促成了多党制在俄罗斯的合法化。在这一制度转型期内出现的政党政治,带着明显的过渡色彩,打着浓重的俄罗斯式的烙印,是"无执政党政治"的典型。至今,俄罗斯仍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欧洲不断陷入各种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难民危机、恐怖主义危机以及以英国脱欧为代表的一体化危机。这些危机催生了欧洲政党政治领域的一些新现象和新特征,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反建制政党的兴起,它对欧洲的中左和中右翼主流政党均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欧洲国家的政党政治格局。相较于中右政党,中左政党面临的挑战尤其严峻,有些国家的中左政党甚至遇到了生存危机。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传统主流政党无法有效应对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种种挑战,而欧洲当前面临的多重问题则加剧了传统政党在身份认同与合法性方面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4.
黄忠 《国际论坛》2022,24(2):76-99
国内外有关中美“新冷战”的争论忽略了对“冷战”本身的回顾,观点难以经受住历史检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当前的中美关系特征不符合冷战的基本特征,内容不满足冷战的含义,发展更不具备冷战产生所必需的条件。二战结束之初,国际体系权力真空与混乱为两极结构下的冲突与对抗提供了足够空间,地缘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冲突不可调和令美苏走向对抗,意识形态对立、文化心理认知差异强化了苏美决策层的恶性互动,这三者共同导致了美苏冷战的产生。当前,两极结构远未形成,国际权力真空极小,中美经济、政治与安全层面利益冲突并非不可调和,意识形态与文化差异上的认识问题也不是无解,决定了中美之间的新冷战将很难发生。确切而言,中美正处于“类冷战”的战略竞合期,它受到了美国冷战思维的影响,负面色彩比较突出。拜登政府继续对华施压,第三方问题引爆两国危机可能性的提升,尤其是美国政治的极化与分裂,决定了未来中美关系有可能更差。对此,中国应继续以发展自己为首务,对美坚持以斗争求合作的方针,争取早日实现国家崛起。  相似文献   

5.
1991年以来,随着前苏联解体、部分档案的解密,国内外关于冷战起源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观点美国史学界大致有三种观点1.重申美国早期正统学派的观点,强调是苏联挑起的冷战;2.认为冷战是由多种复杂因素综合引起的,是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对立的结果;3.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而是美苏双方对战后国际形势错误判断造成的.中国史学界产生了以下新观点1.认为冷战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2.认为英国在冷战起源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民粹主义是一种后工业时代的社会思潮,它与20世纪90年代欧洲极右翼思潮的泛滥和激烈的政党政治紧密相连,散发着极右气息,反映了后冷战时期的欧洲在政治、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变迁,是所谓“欧洲右倾”的标志之一。它的出现与“中左”派政府的无能、战后共识的崩溃,移民大量涌入的压力以及欧洲一体化的深入直接相关;它与其它极右翼思潮如新纳粹主义有着既联系又区别的复杂关系。虽然极右势力在欧洲的确呈上升之势,但新民粹主义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境,相当长的时期内它仍难以帮助极右政党占据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7.
1989—1990年两德统一、雅尔塔体系变革、东西方冷战终结之际,以两大联盟体系对立以及两德分裂为核心的欧洲旧秩序的瓦解,自然将应创制何种新秩序问题提上了台面。英、法、美、苏等欧洲主要力量围绕着新欧洲秩序展开了密集的战略互动与竞争。四大国构建新欧洲秩序的主要落脚点在于约束重新统一的德国并最大程度地争夺未来欧洲事务的主导权。苏联的"泛欧主义"构想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的抵制,它不可避免地早早退出了新秩序竞争的舞台。法、美"大西洋主义"与"欧洲主义"之争更为激烈,其竞争的结果,一方面促动了法国加速推进以欧共体建设为表征的"欧洲主义"进程,另一方面也促使美国主导推动了冠之以说服苏联接受两德统一为名的、英法极不情愿的大西洋联盟从军事到政治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随着日本第45届众议院选举落下帷幕,民主党以压倒性的优势取胜,实现了其主导参众两院、取代自民党执掌日本政权的夙愿。这标志着民主党在日本政坛真正的崛起,也给战后日本政党政治转型提供了又一次机遇和条件。考察战后日本政党政治发展和民主党崛起过程,有助于理解未来日本政党政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经济冷战是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术界,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档案解密以来,在宏观及微观研究中都取得了丰盛的成果,本文试图从其起源问题及其他问题两方面来分析.中国学术界在这一领域成果相对有限,主要是对经济冷战宏观性地描述及对具体事件的勾画.  相似文献   

10.
冷战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中的特殊时期,中美关系的演变与冷战转型密不可分,其中意识形态问题占重要地位.中美传统历史文化的对抗和新中国与美国社会制度的不同都使两国产生敌对情绪,而走向对立;当意识形态的差异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相抵触时,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占了上风,中美关系缓和,冷战进入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对美国外交政策有重大影响,美国的意识形态与共产主义思想存在激烈冲突。追溯美国战前与战后初期的对苏政策,意识形态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意识形态冲突是美国对苏发动冷战的主要原因,这段历史对当今中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与美国对华意识形态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共主义意识形态一直是影响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政策的重要因素 ,并且在冷战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冷战结束虽然使美国认为共产主义已经不再对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的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 ,但美国并未放弃反共政策。冷战结束使中国成了惟一的社会主义大国 ,中国自然是美国最主要的意识形态对手。这一变化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在美国寻找新的战略对手时 ,更易于将目光聚集到中国 ;二是当中国实力增长之时 ,美国更倾向于将中国看成是个“威胁”。“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含义之一就是 :中国仍然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强大后必然对资本主义世界构成威胁。中美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导致冷战后中美两国在很多事情上持对立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印度抓住机会,提出了多极化战略构想。在保证既得利益和未来利益的前提下,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对华政策一向是印度外交的难点,在这次外交政策调整中,印度选择了务实的对华外交,中国也予以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改行多党制。20世纪的最后几年,俄罗斯的政党政治具有党派林立、党争激烈等特点。普京上台后,通过制定《政党法》、大力扶持统一俄罗斯党等举措,积极推进俄罗斯政党政治的改革。综观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发展历程,其中的人为因素大于历史的和制度的因素。俄罗斯政党政治仍处于发育期,其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  相似文献   

15.
欧洲社会民主党既是欧洲政坛左翼力量的主要代表,又是世界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主要代表。加强对欧洲社会民主党的研究,无论对于认识欧洲社会,还是认识民主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冷战后欧盟诸国社会民主党政坛沉浮研究》一  相似文献   

16.
危机和危机管理是后冷战时期国际政治中的重要问题 ,它不是后冷战时期特有的现象 ,与冷战时期的危机管理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本文通过比较后冷战时期与冷战时期的危机及危机管理 ,着重探讨后冷战时期危机管理的特性 ,从而加深人们对后冷战时期危机及危机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东欧国家政党政治的演变经历了初创、确立和发展三个阶段。初创阶段的 特点是政党繁多,斗争激烈、无序,政局不定。确立阶段的特点是议会制的主要政党基础开 始形成,政治斗争纳入了议会轨道,党派活动的重点由相互争斗转变为加强自身建设。发展 阶段的特点是政党政治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左右翼政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趋于正常,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8.
美国犹太人委员会是美国犹太人社区中古老而富有影响力的全国性防御型组织。在苏联反犹主义和东西方冷战的背景下,美国犹太人委员会不但关注苏联犹太人命运,而且致力于切断美国犹太人与共产主义之间的联系,为教育美国犹太人不懈努力。为此,在冷战爆发之初,美国犹太人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反共产主义活动。在犹太社区内部,排斥左翼或亲共产主义组织;在犹太社区外部,联系各类反共产主义非政府组织,并借助广播、出版物等手段,宣传反共产主义思想。在冷战意识形态话语权争斗下,美国犹太人委员会的反共活动呈现出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9.
<欧洲人权法>以"禁止歧视"原则为核心保护少数民族个体成员的公民权和政治权,并通过欧洲人权法院使相应的规定对欧洲国家产生较强的法律拘束力;又通过拘束力较弱的专家委员会或咨询委员会审查国家报告的形式来推动欧洲国家保护少数民族群体性的文化、宗教、语言等权利.这一机制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与动态性的特点.但是,该机制也存在或者保护标准过低、或者公约规定十分含糊等缺陷.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冷战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意义上的冷战思维是与冷战概念紧密相关的。冷战思维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曾经有过;当代冷战思维是历史遗留问题,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强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具有隐蔽性,不利于世界和平;当代冷战思维与民主和平论有密切的联系,消除冷战思维要进一步优化建构民主和平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