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直接法”、“交际法”等教学法有助于解决在中国学生中广泛存在的“哑巴”英语问题,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在外语教学中适当利用母语有助于克服这些问题,对外语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把母语和外语进行对比,使学生对外语的理解更透彻,更深刻。其次,学生的外语基础良莠不齐,在大学的外语教学中适当的使用母语可以起到兼顾较差学生的作用。第三,外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抽象的语法概念或词义时,适当利用母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对于大学生来讲,翻译能力也是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适当使用母语,能够提高学生在外语和母语之间转换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
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受这些科学不同观点的影响,外语教学法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各流派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各有所长。就我国目前流行的教学法来看,多属于近代翻译法和交际法。本文拟就近代翻译法和交际法的教学理论、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一般性的对比分析,以便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扬其长、避其短。一、近代翻译法近代翻译法,也叫译读法或语法翻译法,是一种以母语来教授外语的方法,它是从中世纪产生的翻译法发展而来的。翻译法是外语教学法的鼻…  相似文献   

3.
母语文化缺失是当前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外语教师母语文化认同的现状直接影响着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外语教师的母语文化认同现状、不同类别外语教师的母语文化认同差异,以及影响外语教师母语文化认同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外语教师在表层文化方面容易受到西方的影响,而在深层文化方面依然保持较高的母语文化认同度;中学外语教师在电影、民主制度和国家主权方面比高校外语教师的母语文化认同度高;有出国经历的外语教师在文学、民主制度、传统文化、国家主权和语言方面比无出国经历的外语教师的母语文化认同度高。  相似文献   

4.
外语教学在中国已有了几十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外语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普及。以目前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英语来说,中国每年有几十万在校高校学生参加国家教委组织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外语教学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外语人材,为中国的翻译、文学和科技与国际间的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从学生开始学习外语(以英语为例)到大学毕业,时间达十年之久,有的甚至长达十三年(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计算)!这么漫长的岁月之后,大多数的学生仅仅只能阅读用目的语写的文章、根本不能用目的语进行写作和交谈。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外语学习大军花费十几年的时间所学习的外语效果却如此之差,这种时间和财力的投入显然是有问题的,其中关键是缺乏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本世纪初至今,中国在外语教学中除引进过国外的“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等外语教学法外,几十年沿用的基本是以自己母语教法为基础加“语法翻译”这样一种方法,一直都没有中国自己的任何外语教学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流行于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比较传统的翻译法和较新的交际法,后者甚至大有取代前者的趋势。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上述两种教学法的结合使用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同行及专家们商榷。翻译法是用母语讲授外语的一种方法。特点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本族语与外语经常并用,外语和母语在课堂中使用频率相当,母语和所学外语大致成对应关系。它的形成受机械主义语言学影响至深。机械语言学家认为一种语言起源于另一种语言,语言和思维是同一的,由于人类拥有共同的思维规律,因此各种语言的语法是共同的,各种语言的词汇所表达…  相似文献   

6.
外语学习者必须在熟知自己母语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客观地认识、评价并接纳外语文化的态度,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交际行为,尊重和接受不同的文化.教师在跨文化教学中可采用融合法、实践法、信息感受法等,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交际能力和文化的涵义,以英汉语言为例,在三个层面上分析了英汉文化差异及其对交际能力的影响,指出对比分析文化差异是我国高校专业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突破口,了解文化差异是培养外语学习者从“第三视角”理解母语和目的语文化、提高交际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针对他们这种状况,仅采用强调读写的语法翻译法已不能满足他们就业时对外语的要求,而仅采用交际法又不能适应他们基本功普遍薄弱的情况。故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交替使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在外语教学法史上,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早期的翻译法以及本世纪三十至六十年代盛行于苏联及其他一些国家的自觉对比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以至依靠母语,认为母语是学生学习外语的基础,要用母语讲解外语知识,进行两种语言对比,强调翻译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之相反,直接法以及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在西方兴起并流行的听说法和视听法则认为,母语妨碍学生学会地道的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类型和成因的探讨,认为语用失误的出现是学习者母语文化迁移的结果,也是学习者目的语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完善过程中留下的标记,指出语用失误是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失误,它并不总是阻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在有些情况下还能够促进交流的继续进行。在此基础上,强调外语教师应该全面认识语用失误,不能只强调它的负面影响而忽略它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培养的外语人才才能应适应市场的需要。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该克服目前外语才人培养中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学生母语水平不高,二是外语专业生科技翻译能力较差,三是学生缺乏同声传译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英国学者Byram跨文化交际理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跨文化交际的四个维度设计问卷,对河南省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和访谈,从调查结果看,高校外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以下特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母语文化意识淡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跨文化知识缺乏系统性;不善于灵活、有效地运用各种外语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施跨文化教育。对此,我们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增强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拓宽教师跨文化知识,提高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母语能力既是外语习得的基础,也制约着外语能力的提高。在通常情况下,要学好外语,首先要把母语学好,“起跑线”并非学好外语的关键。我国非理性“外语热”与“母语冷”问题同时存在,互相联系,应引起高度重视。外语教育的时间与范围应注意适度,母语教育的“失位”现象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4.
摘要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类型和成因的探讨,认为语用失误的出现是学习者母语文化迁移的结果,也是学习者目的语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完善过程中留下的标记,指出语用失误是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失误,它并不总是阻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在有些情况下还能够促进交流的继续进行.在此基础上,强调外语教师应该全面认识语用失误,不能只强调它的负面影响而忽略它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缺乏外语环境情况下,要学好一门外语须掌握外语语法.所以,无论大学还是中学都把学习语法放在重要地位.然而,由于传统语法教学的偏向,对学生实际掌握所学外语,特别是形成言语交际方面的帮助并不大,我们这并不意味着语法教学不重要,应该在教学路子上找原因.首先,应明确语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学语法主要是为形成语言能力服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外语的实用价值日渐突出,从1993年开始全国各中学普遍使用新教材,课堂教学一改以语法为纲的老路子,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师范院校外语专业的语法教学也改变了过去的知识型教学模式向技能型和交际型转变,即以语言实践为纲,技能操练为核心.其次,教师应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从语言学的角度把握语法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授课方法,高屋建瓴,注重实效.下面谈谈改进语法教学的一些主要想法:一是加强母语与所学外语之间的语言结构对比,充分利用母语对外语学习的正向迁移作用,避免和减少其干扰或负迁移作用英语属“形合”语言,大部分语法意义都要靠相应的形式手段来表现,而汉语属“意合”语言,缺少这些形态变化,如性、数、格、时态及人称变化等.这些既是知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失语”
  (一)中国文化及“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内涵
  在英语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了解西方文化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因此而忽略中国文化的导入和输出,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发生。
  “中国文化失语症”是指在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能利用目的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的现象。这一学说最早是从丛教授在2000年的《光明日报》中发表的《“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中提出的,文章指出许多英语水平很高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不能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表明了国人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人们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载体,“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也表明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应该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给予同样的重视,而不是完全的西化教学。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对母语国家的历史、地理、人物、风俗、生活、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学习和输入。  相似文献   

17.
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的观念已经得到了外语教育界的认同,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而忽视母语文化的导入,这不利于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文章从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母语文化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能力,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实现,树立文化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18.
从诗歌翻译入手,分析翻译作品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译者所具有的语言转换能力,也就是语感能力。将语感细分为母语语感与二语语感。与母语语感的本能特点不同的是,二语语感呈知识结构图式。韩礼德质疑乔姆斯基等“语言习得”之说,认为语言学习应该遵循“语言发展”的自然程序。通过阐述“工作英语”和“语言公差”概念进一步论证了语言发展观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一种常见现象。学生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结构、语义或文化来表达思想,就会产生语言迁移现象。语言迁移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如果某个外语结构在母语中有对应结构,在学习中就会出现正面的“迁移”现象,即母语中的这一结构直接转移到外语中。如,汉语和英语的基本语序均为S+V+O,所以中国学生就可以借助于母语的词序用英语词汇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但是如果某个结构在外语中没有对应结构,或母语…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的意义,以及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产生误解的原因,阐述了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师在教学中需加强客体(目的语)文化的导入,重视主体文化(母语文化)对交际能力的影响,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修养,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21世纪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