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力究竟包括那些要素?劳动对象包不包含在生产力的要素之内?从五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在我国经济学界和哲学界都有争论。所谓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与二要素(劳动者、生产工具)之争,基本上概括了在这个问题上的两种对立的观点。这个问题之所以值得如此长期争论,是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的理解,而且它关系到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力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包括哪些要素,在我国理论界中有三要素论和二要素论两种不同观点的争论,分岐的焦点在于劳动对象是否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持生产力二要素论视点的人,主张劳动者和生产工具是生产力要素,否认劳动对象也是生产力要素。还有人认为,如果承认劳动对象也是生产力要素,就会“危害”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事业。(见《学术论坛》1976年第1期)所以,讨论生产力要素问题,是同探讨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密切联系着的,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从原材料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的作用看劳动对象是生产力要素  相似文献   

3.
一、一个公式的捉出现行的哲学原理教科书,通常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关于:“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02页)的论述,将生产力系统的要素概括为:(1)劳动者;(2)劳动对象;(3)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等三个要素。至于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只是作为一个补充说明,从其渗透于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者之中的角度一笔带过,关于科学技术要素的特点未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把生产力归结为三要素,即:(1)劳动者;(2)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在这里,马克思虽然没有把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列入生产力,但他认为,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的劳动者,人、工具、劳动对象这三要素的本身已都包含有科学技术,可以说,科学技术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属于生产力范畴。马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是由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劳动者又称为“人”的因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简称为“物”的因素,科学技术渗透和凝聚在“人”和“物”中,对生产力发展起重大作用。在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科学技术可以转化成为一种现实的生产力 科学是人类知识的结晶,而技术则是科学知识在生产中的一种应用。它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从而转化成为一种现实的生产力。 第一,通过学习教育和训练的途径,转变劳动者的智力和技能。劳动者的劳动包括体力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产力要素问题的争论,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争论的焦点是劳动对象(原材料、燃料、自然资源等)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要素。原材料、燃料及某些自然资源在现代生产中起着很显著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众所周知,材料和能源是当代技术三大支柱中的两个柱石。生产的实践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怎样认识原材料、燃料和自然资源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它们应列为生产力的一个要素吗?弄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发展史是生产力的发展史。所谓生产力,就是人们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求改变生产关系,改变生产关系是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由此可知,社会的进步是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准的。生产力作为表现于生产劳动过程的解决社会同自然的矛盾的物质力量,主要地是由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要素所构成的。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用以发动生产工具的动力和能源以及为运输、储藏等所需要的辅助性的劳动资料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随着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生产力要素的内涵不断充实,生产力要素的构成不断扩延。生产力要素的构成及构成生产力的每一个要素的内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扩充为生产力的发展要素,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一、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生产力是标志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生产力的构成,就内容来看,它是参与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总和,它的基本要素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生产力的质和量具体体现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之中.  相似文献   

9.
关于生产力要素问题的争论,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争论的焦点是劳动对象(原材料、燃料、自然资源等)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要素。原材料、燃料及某些自然资源在现代生产中起着很显著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众所周知,材料和能源是当代技术三大支柱中的两个柱石。生产的实践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怎样认识原材料、燃料和自然资源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它们应列为生产力的一个要素吗?弄清这些问题,是生产力发展本身的一个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一个任务。但是,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社会生产力的内部矛盾体系,揭示出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矛盾是生产力中的两对基本矛盾,进而认为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的主要矛盾。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要素;在社会生产力内部诸矛盾中,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教育并不是生产力中的独立因素,教育生产力的作用主要在于它渗透于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上形成和催生出新的生产力要素,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教育生产力的作用规律主要体现在教育生产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以及教育生产力和个体成长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二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人口的文化科学素质对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具体表现在:劳动者一旦吸收和掌握了文化科学技术,其本身的素质便会发生飞跃;高素质的劳动者的科技成果一旦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便使生产力结构趋于知识化;现代生产工具和劳动资料中,凝结着大量高素质的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高素质的劳动者总是不断发现、改造和扩大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对劳动者素质又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它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直到现在,这场革命还在继续发展,不断掀起新的高潮。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引起了生产力的革命,它不仅表现为实体性生产力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更新,而且表现为结构性生产力要素(分工协作、经济管理、产业结构)的更新。在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基础上,社会的阶级结构、政治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亦处于艰难的嬗变之中。所有这一  相似文献   

14.
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对于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向新阶段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先进生产力与高等教育我们原来对生产力的理解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要素包括 :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相结合的 ,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马克思指出生产力里面包括科学。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江总书记又发展了这一理论 ,提出先进生产力的概念 ,并认为“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5.
全面地准确地理解生产力的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论述,可以理解为简单生产力三要素.但现代生产力则具有六大要素.除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进步、升华、发展之外,还要加上科学技术、劳动组织、管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的要素问题,在理论界是个争论问题。有二要素论者,有三要素论者。二要素论的主要依据是斯大林同志的论述:“生产物质资料时所使用的生产工具,以及有相当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而发动着生产工具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人,这些要素总和起来,便构成为社会生产力。”三要素论的主要理论根据是马克思的劳动过程三要素论,  相似文献   

17.
试论观念与观念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念属于精神范畴 ,从一定意义上讲 ,它也可以是生产力。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和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都与观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要使新观念不断萌生与发展 ,必须坚持实践观点、按规律办事、与时俱进、抽象与综合的统一及运用辩证思维等原则。我们的观念应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文化生产力客体性要素是指文化生产劳动所指向的劳动对象以及文化生产劳动者所创造和使用的生产工具、劳动资料等。在文化生产力系统中,文化生产力客体性要素制约着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是文化生产得以进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同时直接影响文化生产力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是生产工具还是劳动者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中起主要决定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目前我国理论界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我们本着党的“百家争鸣”方针刊登此文,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是生产工具还是劳动者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中起主要决定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目前我国理论界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我们本着党的“百家争鸣”方针刊登此文,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