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瑶乡走出的革命家江华的精神品格主要涵盖:理想信念坚定,忠于党和人民;坚持求真务实,勇于担当奉献;坚守家国情怀,注重民族团结;坚持廉洁自律,不忘艰苦朴素。马克思主义是江华精神品格形成的“航标灯”;伟大建党精神是江华精神品格形成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江华精神品格形成的传统基因;瑶乡革命先驱影响是江华精神品格形成的直接动力。江华的精神品格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弘扬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于担当奉献的重要精神食粮,是我们在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中坚持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中汇聚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温健  胡恒钊 《创新》2021,15(2):11-16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展百年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要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发展历史,挖掘百年革命精神的时代特征,解读其当代启示,积极探索百年革命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创新发展继承和弘扬百年革命精神的实践路径,深入研究百年革命精神的价值意蕴、实践内涵,大力推进百年革命精神走上大学生的课堂,走进他们的生活,走入他们的信仰,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继承和发扬百年革命精神,肩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必须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必须坚持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必须坚持落实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  相似文献   

4.
论传统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间信仰是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中包含着健康的内容 ,也含有消极的因素。民间信仰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重要影响。健康的民间信仰保存了大量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可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消极的民间信仰存有大量封建迷信的内容 ,严重制约着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只有加强对民间信仰的积极引导 ,做好保留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工作 ,才能使民间信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10):30-3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其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价值追求,即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求得民族解放和人民利益至上及对国家美好前途为核心价值。探究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荆学民 《求是学刊》2007,34(1):38-45
道德信仰是一个生成的完整范畴。“道德”是其基础,信仰是其“着力点”。道德信仰是指道德的形而上学之基础,一是指道德形成的前提性的精神基础;二是指道德的终极向往即道德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对“人性”的理解及其相应的态度(信仰)是道德形成的精神基础;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及其相应的态度是道德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道德信仰之所以是必要的,在于它依赖信仰实现道德中所谓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人们对“人性”与“人生意义”有相当不同的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信仰也据此产生两种不同的指向:一是世俗的现实生活指向;一是超俗的宗教生活指向。深化道德信仰研究,有利于明晰社会主义道德的精神基础,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道德的凝聚功能,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7.
大庆精神是以铁人王进喜为主要代表的大庆石油人在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下,自觉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石油会战实践中形成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发展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大庆精神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是指导大庆会战实践的理论基础,其中毛泽东的民本观与铁人精神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铁人精神体现了"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的主人翁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民本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阐释铁人精神形成对于我们在新时期不断丰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内涵、发挥凝聚和激励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列宁青年教育思想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建设理念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青年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一共产主义信仰、个人使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系认识以及共青团组织建设有着许多教育指导理念。中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在政治信仰、个人发展和国家建设认识、社会实践和教育锻炼等方面汲取列宁青年教育思想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动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中国革命,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同时,他还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列宁曾为爱国主义下了一个定义:“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属于道德的范畴,所以人们往往把爱国主义称之为道德情感。对爱国主义道德情感的渊源、性质及实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认真探讨,对于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丹娜 《探求》2004,2(1):11-1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根红线.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实践观,强调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发展;它坚持运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主义,使我们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理论高度,为我们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它科学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群众观,就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群众观.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总理在领导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殚精竭虑.他始终认为,环境保护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依法治理;要按规律办事并坚持综合利用;同时还应注重向他人学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学习、重温和践行周恩来的环境保护思想,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探求》2016,(5)
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文化问题的认识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核心,就是坚持文化建设的人民性,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李三虎  刘立 《探求》2023,(1):5-16+34
党的二十大报告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具战略性的问题。以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明确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保证,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根本政治方向,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规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特征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判断、价值评估和价值取向、价值观科学、开放与人民性的统一以及价值观的普及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陶维梅 《学术交流》2007,(11):42-45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透视和谐文化的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和形成机理,蕴涵着制度与诚信、理想与信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伦理底蕴。建设和谐文化,道德建设所具有的社会意识形态性、特殊规范性和主体实践性为之提供了充分保证。鉴于此,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将道德理想内化为公民的实践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从而,使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体的框架中,除了科学的理论体系支撑、理想信念的引导、正确荣辱观的要求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弘扬。而弘扬时代精神是由人、为了人而提出并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体现人民的主体性,才能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志愿精神内涵的特质及其志愿精神的现实化,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内涵。因此,充分发扬志愿精神,将志愿精神转化为志愿者行动的现实,体现了人民主体性原则,就是为了通过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得到最大限度的社会认同,并深植于最广大人民的心中。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实现国民认同的量的体现,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程度地转化为社会信仰的质的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春晓 《学术交流》2001,3(3):29-31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不仅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而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当前,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观的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以及道德观的教育,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成效显著,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生态环境是衡量人民幸福感的新尺度,实现生态安全就是践行国家总体安全观.第二,"绿色化"代表现代化建设的生态转向.实现"绿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抉择,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制度依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扬弃与超越.第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取向在于从"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生命共同体".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领绿色发展,坚持共有共建共治共享相统一原则助推生态治理,坚持将"生态共生"理念融入现代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才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其基本经验主要有: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与阐发,为理想信念教育奠定牢固基础;紧扣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际,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现实土壤;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为理想信念教育提质增效。现实启示是: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力量之源;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根基所在;始终坚持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