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植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关于司马懿杀曹爽事件,史书记载多有歧异,史家对司马懿和曹爽两派人物的评论亦不一致。今试将事件真相及有关人物论述如下,祈阅者不吝赐教。一、曹叡在确定皇位继承人及辅政大臣方面的问题如所周知,世族地主到东汉时已成为最有势力的阶层,汉未割据军阀如果得不到世族的支持,都不可能有大作为。曹操创业时期曾大量吸收和重用世族,固不待言。曹丕 相似文献
2.
3.
丁建飞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是作者罗贯中塑造的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和一个“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的军事家的形象。作者对司马懿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虽不及象对曹操、诸葛亮、关羽等人物那样浓笔重墨,却也表现了较深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4.
5.
6.
7.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的托孤重臣,两人起点相似,却做了忠诚和谋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选择。究其原因,主观上有个人因素,客观上则与两国不同的皇权统治密不可分。总体看,蜀汉皇权统治顺应了以诸葛亮为首的士大夫阶层的愿望,维护和发展了他们的利益,使诸葛亮满门为皇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魏皇权统治则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以司马懿为首的士大夫阶层的愿望,没有维护好甚至危害了他们的利益,最终导致司马懿家族谋逆和夺权。 相似文献
8.
贾环是《红楼梦》中一个令人十分厌恶的形象 ,他猥琐顽劣、无情无义。仔细追究 ,造成贾环性格悲剧的根本原因 ,是封建宗法观念嫡庶之间的矛盾斗争 ;它来自话语人群对这一弱势者的鄙视、不屑与嘲弄 ;同时也来自其自身人格的裂变 相似文献
9.
杨春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
人类的历史,是不断地在社会实践中学会有意识地按照“美的规律”和自然的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偶然到必然地去创造美的科学形象(包括劳动工具及其物质产品等)和艺术形象的历史。 人类的形象创造有哪些特点?其脑神经系统的生理机制是怎样的?形象创造如何分类?有哪些具体规律?本文谈一点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0.
11.
在<儒林外史>中,王冕是作者高标的儒家理想人格.作为小说臧否人物的人格标准,王冕这一形象的塑造与作者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映现出人生价值失落、"圣""王"失兼的吴敬梓矛盾、痛苦的精神面相. 相似文献
12.
岑雪苇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62-66
本文提出了“作家形象学”的学科分支概念,从内涵、系统构成、特点、理论意义等方面,对作家形象这一文化符号现象作了初步论述,认为:作家形象就是社会公众以作家某些个性特征为核心,通过对其思想方面的某些要素加以概括,而在公共话语空间建构起来的,具有独特精神面貌的定型化形象;作家形象由理性评判系统和感性印象系统有机构成;它的特征是客观性与主观性、动态性与稳定性、集体性与寓言性等;作家形象在文学领域内具有重要的形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春花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0-31
鸳鸯虽不是《红楼梦》之主要人物,但她在作者笔下却能够以卓立的特质展现,时而见其儿女情态,时而显其烈女品格.本文主要从与鸳鸯生活有过联系的贾母、宝玉、平儿、袭人等几位人物入手,分析其生活种种,以便更全面理解鸳鸯这一人物. 相似文献
14.
曹爽、司马懿之争真相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正始年间,曹爽与司马懿两位辅政大臣的权力争夺,不仅关乎曹氏、司马氏两姓的兴废,而且关系到儒学世族与寒门势力的升降。故此,两大政治集团都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从表面上看,曹爽为首辅,在斗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实际上司马懿赢得了世族阶层的广泛支持,根深蒂固。正始五年前,他们都在积蓄力量,斗争处于潜在状态;正始五年后,曹爽在军事上兴师伐蜀,在政治上“变易旧典”,排挤世族,斗争日趋激化。正始末,司马懿发动政变,诛灭曹爽集团,世族阶层由此逐渐全面得势 相似文献
15.
16.
杨传鑫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5)
论堂吉诃德形象杨传鑫诞生于17世纪初期西班牙的堂吉诃德,已经走过4个世纪的历史时空,生气勃勃地进入了现代世界,并且他的生命力不见衰弱,反而更富有活力,其精神愈加光辉。堂吉诃德是一个“永远前进的形象”──别林斯基说准了。一、堂吉诃德精神堂吉诃德本是西班... 相似文献
17.
18.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7-22
道德形象是人类在一定条件下基于特有的道德认知和塑造能力对主体作出善恶评价或形成与善恶相关的印象。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形象",也不同于历史形象、文化形象等概念。"道德"作为名词限定"形象"时,"道德形象"是一个价值中立的概念;而当"道德"作为形容词来限定"形象"时,就有"道德的形象"和"不道德的形象"。道德形象可以区分为个体道德形象和集体道德形象。道德形象与人类道德生活密切相关,道德形象对个体和集体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付开镜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6):45-48
司马懿和曹魏皇帝之间没有形成赐恩和报恩的忠诚关系体。在司马懿的眼中,曹氏家族对自己无恩可言,在曹操时代,司马懿种下了复仇的种子。在曹丕和曹睿时代,司马懿为魏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这也只是他作为复仇篡魏的资本。在齐王芳时代,司马懿的复仇心理大爆发,终于走出了篡夺曹氏皇权的关键一步。司马懿的复仇行为对其子孙产生了恶劣的示范效应,同时也夯筑了极不牢固的立国根基。 相似文献
20.
有关司马懿政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耀坤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
司马懿政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一事件后,司马氏控制了曹魏政权,后又取而代之,开创了世家大族统治的历史。但旧史对这一事件及其前后史事的记载多所篡改,为后世治史者造成重重困难。故时至今日,史学界对这段历史还有不少分歧的看法。如近几年出版的范文澜《中国通史》、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以及李志民、柳春藩《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