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学研究应该着重研究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要着重研究传统国学中所具有的那些恒久生命力和普遍的价值、那些蕴含了可以成为回应现时代问题及重建当代思想文化的丰富可贵的精神资源;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国学)现代化或作用于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途径、方法问题,研究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路径等问题,使传统国学真正成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丰厚“软实力”,成为从传统向现代性转换过程中一个可以借鉴依凭的特有的民族性基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思想界的一个重要变动就是由激进趋于保守,"国学热"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征.但在"国学热"中,有一些问题必须得以澄清,如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国学热"与文化保守主义的关系、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国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国学与"软实力"建设之间的关系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澄清,就会极大地影响我国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现代民族意识与世界意识的矛盾纠缠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精神内涵。印度"诗哲"泰戈尔的文化身份在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张扬和世界意识的开放两个层面上都对中国现代作家形成了吸引力。20世纪中国对泰戈尔的接受悖论以及选择和误解,集中体现了作为弱势民族文化体现的中国文学在其现代进程中的文化境遇,中国现代文学对泰戈尔的接受,既体现了中印相似的现代性经验和文化认同的需要,同时也是中西文化和文学关系中所累积的文化情感和精神压力的某种释放。  相似文献   

4.
当代"国学热"缘起于中国学人试图实现由"照着讲"到"自己讲"的学术理想,启动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交互的方向.对待国学复兴思潮,采取"棒杀"或"捧杀"的非此即彼式的态度都是有害的,我们必须从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两个视域切入,才能看清国学对当代精神真空的填补作用和对道德滑坡的刹车功效,也才能悟出它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方兴未艾的国学教育只有落实到国民的生命实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所谓"重振国学"和"文化复兴"方有可能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毛泽东建设民族新文化思想与江泽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思想的分析比较,印证了江泽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思想是对毛泽东建设民族新文化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理论原理的高度统一、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的一贯态度、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文化创新的时代典范与理论认识的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6.
学校德育要充分认识民族传统文化对人的现代价值,既要重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加强现代意识的培养,在德育工作中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培养现代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创建适合时代要求的民族新文化,培养具有民族文化之根的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文化人类学最初着重研究原始民族(部落)的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扩大到研究现代民族和原始民族走向现代化等问题。我们的民族文化学除了研究传统文化而外,还要研究传统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的问题,研究过去,研究传统,目的在于探索文化发展规律,寻求走向未来之路,以利于民族新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藏族的民族性格与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性格是民族文化沉淀的显示器,又反过来影响和决定这个民族对待新文化的态度。实现四个现代化,我国各民族皆面临着一种新文化的挑战。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剖析和考察藏族的民族性格。追索那些影响这些性格形成的背景因素。瞩目精神领域,探讨藏族在精神世界方面迎接与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适应丹果要实现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必须首先解决好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而充分发挥民族教育的调适功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民族教育”一词,在我国教育史上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开始,"国学"的概念已经由此前专指国家的最高学府,转换为"国故学"的简称,即"国学"是中国传统故有之文化与同时对其研究所表现的学术思想的统称,时下"国学"通指中国传统文化。对"国学"溯本求源,从章太炎和胡适最初界定的"国故学"基本内涵的起点上,探求"国学"的应有外延范围,并对社会政治、道德的几个基本范畴加以分析,探求"国学"在民族精神建构中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