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晓杰 《城市》2018,(6):29-35
未来全球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城市群之间.京津冀城市群具有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巨大潜力,需建设成为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承担特定功能的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较低,河北与京津的发展状况存在巨大落差,为探究这一落差形成的根源,笔者尝试利用引力模型探讨河北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地区经济整合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金明 《城市》2009,(1):3-6
在经济发展中.由特大城市或城市群所构成的区域的经济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区域间的竞争正逐步取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而成为竞争的主体。相对国际水平而言.我国大城市和城市群的总体实力还不够强,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显偏低。据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上海和北京这三大城市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分别为1.8%、4.6%和2.5%.  相似文献   

3.
刘小翠 《城市》2007,(3):27-29
"十一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竞争格局将呈现新态势.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区域竞争格局已经不再局限于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以城市组团发展的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整合辽宁沿海经济带临港工业区内资源,平衡区内参差不齐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圈的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王雪媛  邬晓霞 《城市》2022,(5):15-27
城市群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紧密的经济联系有助于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从微观企业角度进行研究,有利于明晰城市群内实际经济联系情况。根据2000年、 2010年和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行业资本互投数据,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东部三大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三大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均不断增强。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为核心,京津“双城”互动趋势显著;长三角城市群的多中心发展趋势显著;珠三角城市群呈现以广州和深圳为双核心的发展趋势。未来,应持续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增强京津“双城”协作,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巩固长三角城市群多中心发展格局,优化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广州和深圳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强核心城市间的分工协作。  相似文献   

5.
霍兵  刘茂国 《城市》2007,(7):25-26
一、城市群是当前区域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国家重要的空间发展战略 城市群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情形下,在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城市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下,城市化发展高级阶段的产物.城市群成为辐射和带动区域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依托,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节点区域.充分发挥城市群的作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取得区域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城市群发展作为现阶段城市化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目标、思路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建民  张可 《城市观察》2013,27(5):86-93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24个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主要有: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体空间形态,区域总体发展的重要载体,区域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引领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原则。  相似文献   

7.
周艺怡  沈佶 《城市》2010,(7):64-66
一、城市群地区间出现产业链分工的发展趋势 当前,城市群已经成为全球区域经济竞争的新型空间模式,而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群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它取决于城市群中各城市间的产业布局是否合理,也取决于城市群的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三共一分"就是:加快京津冀共同市场建设、共同设施建设、共同资源建设,同时加快对北京进行功能分层。这是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值得考虑的新思路。城市群的发展是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比较重要的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导竞争的主要平台。  相似文献   

9.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经济特征: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美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和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经济特征:北美制造业带,其中底特律是全球著名的汽车城。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经济特征:日本经济最发达的地带,分布着 日本80%以上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究开发机构。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经济特征: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经济特征:一个超级城市带,其中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世界五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0.
陈伟  李卓航  肖映彤  王雅楠 《城市观察》2023,(6):126-140+163-164
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单元和构建城镇协调发展的关键主体,探讨城市群空间结构对实现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的双赢意义重大。本研究将我国19个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2006—2019年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对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制以及城市群空间结构对不同类型城市群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多数城市群目前为多中心空间结构,但有向单中心空间结构转变的趋势;城市群空间结构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之间呈现“N”型关系;产业结构能够在城市群空间结构影响绿色发展指数的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科技水平和分工水平能够起到间接中介作用;城市群空间结构对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存在城市群中心度特征的异质性,低中心度城市群向多中心空间结构演变、高中心度城市群向单中心空间结构演变时更有助于降低城市群绿色发展指数,实现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是我国近30年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主导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未来,而且还引领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人们在追求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城市群病"日益凸现。造成中国"城市群病"症结在于政府合作机制低效、城镇化率虚高、基础公共配套缺乏、边界环境污染等严重的共性问题。分析我国"城市群病"产生的原因,并从科学角度提出推进城市群健康发展的技术路径和科学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最发达、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城市群经过40年的发展,体系日渐完善,人口规模逐渐壮大,城市之间联系不断加强,城市化水平在国内三大城市群中遥遥领先。但还存在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城市化水平两极分化严重、与城市规模等级不匹配,产城协调性不高、个别城市严重失调,人口稳定性不强、城镇化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由此,本文提出强化城市群发展思维,推动城市群内创新、产业合理分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城融合和社会融合,引导人口有序分布,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健康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群基本概念的再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并不是孤立封闭的体系,它是与邻近区域内、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镇密集区的特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的城市(镇)有着密切联系,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基础和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以及信息网络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有机整体。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新形势下,城市群区内每一个城市均发挥着区域经济增长点和城市功能的特殊作用,并依托城乡一体化区域发挥着强大的辐射作用(包括集聚与疏散作用)。本文在这一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城市群是由城镇化高度发育而形成这一动力问题;论证城市群与城镇密集区的相似性,并对我国城市群范围的识别标准和城市群基本概念的再认识,比较完整地概括了当前我国城市群研究动态与阶段性成果,以供我国城市地理与经济学工作者参考,以便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城市群的特有现象和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慧慧  肖周燕 《城市观察》2021,75(5):96-107
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以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2005-2018年人口、经济和环境发展格局及耦合协调趋势,为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方向.'结果表明:①珠三角城市群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经济与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差异有所减小,但与欠发达城市间的差异不断扩大;②城市群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性有所增强,但近年来耦合性降低,协调性增速放缓,部分城市出现人口、经济与环境无法相互促进,反而出现了相互制约;③城市群人口、经济和环境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布呈现核心—边缘格局.提升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质量应从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性入手,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国家战略层面的大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珠三角地区已经进入以创新为驱动力的经济发展阶段,区域国际竞争力转向以提升城市群创新潜力的时期.本文从区域经济增长驱动力的基本判断、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大珠三角城市群良性互动出发,探讨了大珠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战略的可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迎来"高速铁路时代",促使城市群之间人流、物流效率与质量大幅度提高,拉动沿线经济和城市群的区域联系,带动相互间的经济发展。本文探讨了高速铁路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城镇化对高速铁路布局规划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服务设计的时代已经来临,粤港澳大湾区仅靠传统制造业已难以适应未来的竞争,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本文运用了设计学、经济学与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如何通过服务设计来驱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与发展。共同创造和整体性思维是服务设计的核心理念,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之间的协同创新,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域束缚,共同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服务设计将成为驱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18.
刘纯彬  张晨 《城市观察》2009,1(1):63-69
21世纪是城市群主导经济发展的世纪,城市群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然而与美国波士华城市群相比,我国京津冀城市群在空间结构已失先天优势的基础上,又凸显出城市承栽功能集中、城市发展关系不协调等问题。比较分析两大城市群特点,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获得有益的对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冯更新 《城市》2013,(1):3-11
一、城市群概念和中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内涵(一)城市群的概念一般来说,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聚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及小城镇,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城镇之间在经济社会方面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城镇集合体。在我国,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和都市圈统称为城市群。城市群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历史演进与整合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伟霞 《城市观察》2009,1(1):108-116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城市世纪已经到来,城市群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主体。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很快,一体化已成大势所趋,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将珠三角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必须先了解其发展历史及掣肘因素,从观念意识、功能规划、产业协作、利益协调等多方面进行整合,才能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