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日波 《浙江社会科学》2015,(4):17-23,32,155
报酬递增思想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该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这段时期一度中断。其中的缘由何在?学界存在工具不足论和脱离现实论两种解释。本文认为,报酬递增思想在经济学中是否能够立足,取决于它与什么样的竞争理论相匹配。通过动态地梳理经济思想史上报酬递增与竞争的关系,会发现两者的关系经历了从斯密到马歇尔的相容时期,以及从马歇尔之后的新古典经济学到复兴阶段的冲突时期。完全竞争的假设在促进经济学的形式化、吸收边际革命的成果、建立边际分配理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古典经济学的报酬递增理论与后来的完全竞争理论的冲突,是报酬递增思想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报酬递增思想的现代复兴,则是对竞争与报酬递增关系妥善处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新贸易理论的形成、内涵及其政策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贸易理论一向以古典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国与国间贸易存在的原因。但这已不足以解释战后国际贸易的现状。新贸易理论则认为规模经济的存在才是贸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这是由于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该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相异产品等理论构筑了新的理论模型,并主张政府干预贸易的“管理贸易”政策。新贸易理论对我国外贸政策的制订和外贸战略的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二次大战后国际贸易出现了传统理论所不能解释的新现象.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出现和工业国家间的贸易大量增加.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突破传统的假设条件,强调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提出一系列新理论和模型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补充和发展了传统理论.  相似文献   

4.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因在分析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区位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被授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79年克鲁格曼在<国际经济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经典论文--<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他用十分简单、通俗、易懂的数学模型论证了资源相似的两国也可以进行国际贸易,且贸易可以发生在同一行业."这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对近30年来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这篇文章中,克鲁格曼提出了垄断竞争贸易理论,这一理论最核心的创新就是把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引入了国际贸易研究.克鲁格曼不仅在他的新贸易理论中引进了规模经济这一因素,而且还将"消费者喜好消费的多样性"这一假设作为基础.虽然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也有一定的弱点,没有考虑企业的异质性,但其新贸易理论的优势在于能够与传统贸易理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通常认为新经济地理学出现的标志是1991年克鲁格曼的开创性文章--<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其中提出的"中心-外围模型"从区域非均衡层面为劳动力和企业在城市的集聚提供了一种解释.通过这一模型使我们了解了城市产生的原因和自我维持机制,而模型的逆转又向大家揭示了城市集聚的空间演化还有其他可能性.克鲁格曼的金融学研究背景,使其对历史上两次金融危机作出了成功预言,也让这次奖项的颁布格外令人回味.克鲁格曼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众经济学家,对美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和社会不平等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区位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现代区位理论是在古典区位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古典区位论的假设条件不断放宽,使其更能在一般的条件下较为准确地解释现实经济,从而更好地指导经济主体的区位选择活动。在现代区位论里,新古典区位论放宽了古典区位论的某些假设条件,坚持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把规模报酬递增当作外生变量,在个体最优化和一般均衡模型下研究区位选择,使区位选择研究从局部均衡向一般均衡发展;新经济地理学派区位论利用迪克斯特与斯蒂格利茨建立的垄断竞争模型,并借助萨缪尔森的“冰山”原理以及后来的博弈论和计算机技术等分析工具,把区位因素纳入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用严密的数学模型把区域经济活动聚集和扩散的内在机制表达出来,努力把空间因素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使区位理论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框架下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引入贸易研究,包括对建立在寡头和垄 断竞争等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上国际贸易的分析,对技术在贸易中作用的重新认识和外部经济条件下贸易 的研究,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最优贸易政策的探讨。由于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具有一定 的市场垄断力量,使商品的价格不等于边际成本,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又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这种偏离使 自由贸易失去了帕累托最优性,引发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新思考。在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南京民营开放 型经济如何发展,是本文讨论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由克鲁格曼发轫的新经济地理学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理论引入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假设,在主流经济学的标准分析框架下处理空间产业矩阵的发展变化及其均衡问题,从而促进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边际生产力理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辉 《学术研究》2002,1(7):17-20
按照边际生产力理论 ,厂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过程中 ,生产要素的报酬等于它的边际生产力。在线性齐次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 ,存在总额相符 ,即规模报酬不变时 ,生产要素的报酬总和等于总产值 ;如果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时 ,二者就不可能相等。本文着重分析现代经济中普遍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 ,这种现象和边际生产力理论产生矛盾。  相似文献   

9.
我国汽车工业的贸易及产业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以来,新贸易理论打破了传统贸易理论中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前提,为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经过多年激烈的争论,我国终于把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本文根据新贸易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其实两个理论有很多相似的观点,因为新贸易理论...  相似文献   

10.
边际生产力理论是新古典分配理论的基石。在新古典理论中 ,生产过程是一个微观生产函数 ,代表着生产所采用的技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过程中 ,生产要素的报酬等于它的边际生产力 ,即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 ,这样收入分配决定于生产要素的技术属性。而收入分配还体现着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不同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利益关系不同 ,这一点是边际生产力理论所无法解释的。此外 ,边际生产力成立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规模报酬不变 ,因为只有在规模报酬不变时 ,生产要素的报酬总和等于总产值 ,分配才不会出现剩余或不足。然而 ,现代经济中普遍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 ,这种现象和边际生产力理论产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11.
商庆军 《北方论丛》2005,(3):140-144
“大萧条”以后产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融合,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经济理论”,其后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使凯恩斯主义走向没落。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过程中,更广泛的社会意识、“新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经济理论在综合化与社会化方面不断走向深化和广化。  相似文献   

12.
组织演进意味着合约选择与合约替代。理论上,总是效率占优的组织(合约结构)替代效率相对劣的组织(合约结构)。决定组织演进、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的因素是多元的,不仅是寻利的逻辑结构所决定的人的行为动机在起作用,人的社会偏好或意识形态偏好同样在起决定性作用。单靠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解释不了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而应代之以新的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或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仅仅根据绝对优势原理的局限性就对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做出过低评价是极为不公的。在批判重商主义体系的基础上,斯密对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做了多方面的理论开拓,这不仅为李嘉图等人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是战后新贸易理论以及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逻辑起点。斯密的贸易理论对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学术贡献和学术地位应得到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4.
保罗·克鲁格曼因其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领域所做的开创性贡献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从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两个领域对克鲁格曼的理论贡献进行介绍和评论,梳理其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脉络,并阐释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和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微观经济学分析方法,结合垄断定价的基本原理和勒纳指数,解析了贸易是否能促进竞争的争论。得到如下结论:贸易是否能够缓解垄断,关键取决于贸易如何影响垄断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在理想状况下,贸易的引入可以缓解市场的垄断,推动市场朝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但从垄断形成的实际原因出发,在存在进入壁垒的情况下,贸易的引入不但不会缓解垄断,反而会进一步强化垄断,并造成行业间市场竞争程度的不平衡发展。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是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经济现象,但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下的经济理论忽视了空间相互作用成本,从而不可能对这一现象进行正确的解释。因为在空间相互作用为零的经济世界,生产要素的流动是瞬间的、无成本的,通过市场力量的调节,会使区域经济发展趋于收敛。引入了交易成本的新经济地理学、新制度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都是对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扬弃。交易效率概念的提出,不仅部分解决了交易成本的计量问题,其本身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运输成本、交易成本、交易效率概念的引入,不仅大大开阔了经济理论研究的视野,而且有助于描述落后地区赶超先进地区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7.
依据不同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框架,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是从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发展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二是从李嘉图的相对优势原理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模型发展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不同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国际贸易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力。可以预见,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将成为未来贸易理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有效的法律制度,改进交易效率,才能在国际贸易分工的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8.
王健 《晋阳学刊》2009,(2):62-66
早期功利主义者认为效用不仅包括人们获得的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上的追求和道德上的满足感。然而经济学数学化和公理化的趋势使经济学家更愿意把效用解释为物质利益上的满足,这极大地限制了经济学的解释力度。广义效用理论是在现代经济学的框架下对效用含义的扩展。通过对当前广义效用理论的回顾,结合生物学中的亲缘选择理论,提出了一个广义效用模型,并对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理论史与主要论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志岿 《学术探索》2007,94(3):49-57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解释框架,可以分为社会学、经济学社会资本理论和政治学社会资本理论两大派别,这两大派别在社会资本的概念及研究的主要问题上存在较大区别。社会资本理论可以追溯到早期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关于规范、道德和团体对于个人行为影响的经典论述。目前,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问题涉及社会资本概念、属性、作用、测量及创造等。对社会资本理论的梳理,对于推进社会资本理论与中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斯与塔洛克、交易成本与寻租成本:一个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和塔洛克的《关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都是现代经济学中的开创性论文。前者因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思想 ,直接为交易成本经济学乃至整个新制度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后者因提出了寻租成本的思想 ,直接为寻租经济学乃至整个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从作者的学术背景、写作风格和使用的核心分析工具三个方面对这两篇论文提供一个全面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