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在春季和夏季对盆栽白三叶进行人工模拟变温处理,测定其叶片MDA含量、抗氧化酶活力和渗透调节物含量变化以揭示春夏季不同温度条件下匍匐茎上产生的叶片对变温的生理响应差异以及生理可塑性与耐冷性关系.结果表明,春季均温7℃低温下生长的白三叶叶片MDA含量较夏季均温28℃高温下的白三叶低25%,而SOD,CAT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夏季叶片.在变温处理中,春季叶片随气温上升(7℃~28℃),叶片MDA含量稳定、CAT和POD活力提高,而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降低.随气温下降(28℃~87℃),春季叶片MDA含量降低73. 9%,伴随着POD活力和SOD活力下降;而夏季叶片MDA含量增高64. 1%,伴随着POD,CAT活力增高,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高.可见不同季节温度条件下生长的白三叶抗逆生理差异较大,对变温的生理响应不同.白三叶叶片对不同温度表现出较大的生理可塑性,其中不同季节温度条件下叶片所展示不同的抗氧化酶活力和渗透调节能力可能是白三叶生理可塑性和耐冷力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5类茶叶总组分的核磁氢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H-NMR分析测定5类茶叶总提取物,检测出约20种物质,包括多种儿茶素(EC,EGC,ECG,EGCG)、氨基酸、茶氨酸、蔗糖、脂肪酸、咖啡因等.通过对茶叶组分的1H-NMR图谱分析,总结了各类茶叶特有的化学成分特征峰,实现了不同种类茶叶的区分:普洱茶含有咖啡因、蔗糖和茶氨酸,有强特征峰;滇红茶的儿茶素由于基本被氧化,因此没有相对应的儿茶素特征峰;乌龙茶在6.36和4.64 ppm有EGC和EC的特强峰,成为其典型的特征峰;滇绿茶和铁观音的核磁图谱最复杂且类似,但由于滇绿茶儿茶素和茶多酚的含量最高,也可以将其有效地区分开.  相似文献   

3.
以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的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为研究对象,对2种土壤在质地、结构与肥力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季节雨林与橡胶林的土壤在机械组成上差异较大,达1%的极显著水平;季节雨林砂粒含量较高,粉粒与粘粒含量相对较低,3个剖面0~100 cm不同深度层次3种土壤颗粒所占比例平均为砂粒47.76%~57.43%,粉粒22.75%~23.69%,粘粒19.53%~29.50%,因此属于砂质粘壤土类型;相对于季节雨林,橡胶林砂粒含量较低,约占25.09%~31.88%,而粉粒、粘粒含量相对较高,其中粉粒约占33.33%~36.84%,粘粒约占31.29%~41.58%,因此属于粘壤土;2种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P、全K与砂粒含量呈负相关,与粉粒、粘粒呈正相关,并且橡胶林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P、全K含量明显要高于季节雨林,因此可以初步判定橡胶林的土壤肥力大于季节雨林.  相似文献   

4.
不同pH值对裂叶牵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H值对裂叶牵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3~4的酸性水溶液可缩短裂叶牵牛的种子萌发时间,并促进种子萌发.随着pH值的降低,裂叶牵牛幼苗的根长、苗高及鲜质量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大;pH值对裂叶牵牛叶绿素b的影响高于叶绿素a;随着pH值的降低,叶绿素a/b增大.pH值对裂叶牵牛幼苗根、茎、叶的可溶性糖和MDA(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pH值降低使裂叶牵牛的茎及根中的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增加.当pH值为4时,裂叶牵牛叶中的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均最高;当pH值高于或低于4时,裂叶牵牛叶的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均下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乐都紫皮大蒜全生育期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以青海乐都紫皮蒜为材料,研究了萌芽期至成熟期大蒜植株鳞茎、假茎、叶片、蒜薹等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期,大蒜植株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全生育期鳞茎部位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假茎部位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根、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同一生育期内,大蒜植株各器官可溶性糖的分配比例也有所不同,就大蒜植株同一生育器官来说,不同生育期,其可溶性糖的分配比例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佛手营养成分的组成特点,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佛手的灰分、粗脂肪、全氮和挥发油的含量;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发测定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发现:4种佛手中以金佛手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4.83%;金佛手的全氮和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51%和8.33%,且佛手中以天冬氨酸的含量最高.佛手的挥发油含量较为丰富,达1.5%~1.7%.不同产地的佛手在灰分、总氮、氨基酸和粗脂肪含量等方面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建立确实可行的早期鉴定技术,以加快含特异儿茶素组分的茶树品种的选育.以高EGCG茶树新品系及其人工杂交F1代为材料,应用泛函网络的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了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儿茶素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与EC、GCG含量均呈正相关;与C、ECG、EGC、EC、EGCG、简单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均呈负相关,特别是与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应用上述模型能排除光照、温度等光合作用因子的影响,使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真实反应茶树自身的光合作用能力.本研究结果提示:检测茶树的净光合速率为早期简便地鉴定茶树新株系的儿茶素组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白蜡品种在盐渍生境中的生长响应,以6个优良白蜡无性系新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其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抗逆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提取出的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0.85%,表明5个观测指标的全部信息可由这2个公因子反映90%以上.通过权重值计算得出,6个白蜡优良无性系品种的综合得分均大于‘绒1号’,表现出较好的抗逆能力.其中,以‘鲁蜡2号’的分值最高,其次为‘鲁蜡3号’.总之,6个白蜡新品种的抗逆能力均高于对照‘绒1号’白蜡,其中以‘鲁蜡2号’表现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对杜仲雄花茶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杜仲雄花茶粗蛋白含量为32.9%,氨基酸含量达21.41%,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4%,V c含量31.5 m g/100 g,总黄酮含量达3.53%;杜仲雄花茶矿质元素含量丰富,尤其是Fe、Zn等含量较高,并具有十分典型的高钾低钠特点,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医疗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家蚕蛹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4h蛹龄家蚕(Bonbyx mori)蛹干粉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52.5%和31.8%;氨基酸含量为43.2%,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9.5%;所测7种必需氨基酸中,苯丙氨酸为唯一的限制性氨基酸,其分值为0.89;所测5种矿质元素中,镁和铜的含量丰富,100g干物质中含量分别达37.8mg和0.27mg.干粉中蛋白质百分含量、每头鲜蛹中蛋白质含量和每头蛹中氨基酸含量,都在化蛹72h以后显示快速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据史料记载,徽州商帮始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茶叶贸易是徽州商人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地区的茶文化资源伴随着茶叶外销而传播至世界.徽商文化深受儒学影响,其中讲道义、重诚信、行善缘等方面都与茶文化有着共通之处,促进徽商精神与茶文化的交融.茶和天下,徽茶千年,徽茶的优良品质得益于当地的气候、环境,徽茶文化的传播光大得益于徽商的诚信和拼博精神.  相似文献   

12.
乾隆皇帝茶诗与中国茶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封建帝王的生活方式多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其中乾隆皇帝《御制诗集》收录有近 2 0 0首茶诗 ,为中国历代茶诗之最者。文章从乾隆皇帝茶诗说起 ,纵论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开拓了中国茶诗与茶学研究的文化视野 ,认为茶诗是中国诗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文人饮茶之习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的诗化 ,是中国茶文化美学的艺术结晶与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唐代繁荣昌盛的社会形态、迅猛发展的茶业、日益繁荣的茶文化、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活跃的外交活动及僧人频繁的互访留学等各种有利因素,为唐代茶及茶文化向外广泛而有效传播提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运输和外交往来等诸多有利条件和广阔的平台.唐代茶及茶文化向外传播不仅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及海外诸国的饮茶文化习俗的形成及茶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促进了唐朝和这些地区间文化、科技、贸易、经济等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制品中儿茶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儿茶素与香草醛的显色反应原理,用分光光度法对茶制品中儿茶素含量进行测定,建立香草醛-盐酸法测定茶制品中儿茶素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显色剂和催化剂的添加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测定均有影响.该法检测波长为500nm,反应时间为15h,反应温度(20±1)℃,以儿茶素为标准样品,线性范围10-lOOug/mL,线性关系良好(r=O.999),相对标准偏差<1%.该法操作简便,其它辅助材料无干扰,可用于原料药和制剂中儿茶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三峡茶诗是中国茶诗的一部分,体现茶与文人的一种情结,在三峡茶、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三峡茶诗角度分析茶与文化名人的情结现象一是三峡茶作为文化载体,其沃土之深厚,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二是文人善于捕捉茶中信息,以致触茶生情,以茶说事;三是茶诗多有寄托,故文人常知茶性通人性,以此抒发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情绪.  相似文献   

16.
以红茶茶叶为原料,考察了浸提温度、时间、固液比、pH对茶多酚提取的影响,并对其浸提率进行了研究。结合正交试验,确定了红茶茶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茶叶标准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我国传统茶叶生产经营模式与国际先进茶叶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碰撞,同时茶叶的标准化问题也在制约着我国茶叶贸易的发展.我国应完善茶叶标准体系,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健全茶叶质量检测与监督体系,以保障茶叶标准化的顺利实施并提高茶叶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藏族茶文化出现于吐蕃时期,其发展历程依次经历了知茶、需茶和嗜茶三个阶段。藏族茶文化兴起的每个阶段几乎与茶马贸易不相分离;茶马贸易又以茶文化在藏区的传播为依托。一方面,官营茶马贸易的开展加速了藏区茶文化的传播,直接导致了少数民族饮茶习俗的形成;另一方面,官营茶马贸易的产生本身又与中原茶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相关联,当少数民族有了用茶的需求时,才能为大宗茶马贸易的开展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进入19世纪80年代后,由于印度茶的崛起,汉口茶市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猛烈冲击,茶农、茶商均苦不堪言.究其原因,在于印度茶园采取的是在英国资本控制下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其规模经济产生的高效率,实非传统手工、分散经营、资金匮乏、厘税苛繁、信息不灵的中国个体茶农可比.这意味着,中国茶的成本必然高于印度茶,在价格竞争上没有多少优势可言.晚清汉口茶叶市场虽然受到印度茶不同程度的挑战而时有剧烈波动,但整体贸易状况仍属繁盛.个中原因,概有如下三点一是俄国市场需求旺盛,常年刺激着砖茶的巨额出口.二是欧美市场仍看好华茶.三是国内需求大,这从晚清汉口茶馆业的蓬勃发展即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张家口作为“万里茶道”上重要的商贸节点市镇,不仅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是北方茶都。清代的张家口较之明代,其职能发生如下变化:一是由军事重镇逐渐转向以茶叶贸易为主的商业集镇;二是由最初国内各民族间的茶马互市场所转向连接亚欧茶叶市场枢纽性市镇。茶马互市的开通、张库大道的形成、榷关的设立,共同促成了张家口北方茶都的形成,张家口茶叶贸易的兴衰是“万里茶道”兴衰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