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政新篇》是一八五九年洪仁玕由香港到达天京后,根据当时的“时”和“势”,向洪秀全提出的一个统筹全局的建议书。在这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诸方面的纲领性文献中,洪仁玕冲破落后狭隘的思想巢臼,大胆地提出了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学习西方国家先进文化思想、科学技术,在中国建立近代工业体系的一系列措施,表现了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满腔热情和革新精神。 洪仁玕(1822—1864年)是洪秀全的族弟,也是出身于中农家庭的知识分子。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接受洪秀全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拜上帝会最早的信徒之一。一八五一年,洪秀全在金田起义时,他由广东赶来参加,因太平军已转战永安,没有赶上起义队伍,折回广东。后来清朝反动政府搜捕洪秀全的家族和信徒,他避居香港。一八五四年,他到上  相似文献   

2.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早在一八四三年他就参加了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一八五一年一月金田起义时,他闻讯前往,未能赶上起义队伍。嗣因清军搜捕甚严,遂于一八五三年避难于香港,“授书夷收”。一八五九年四月间到达天京,五月被天王任命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肩负总理太平天国朝政的重任。就在这一年,他发表了《立法制諠论》、《资政新篇》等重要文献。本文拟就其中有关法制观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错误和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1859年他几经周折来到了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他向天王洪秀全提出了他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雄心勃勃,企图通过改革“与番人并雄”①。本文主要是通过剖析洪仁歼的改革,进行历史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太平天国败亡的内部原因问题上,迄今的一些论著,大多以1856年天京内乱为源。应该肯定,天京内乱大伤了太平天国的元气,但如果说自此以后,再无“中兴”的可能,是不确切的。事实上,在天京内乱后,天京政权又屹立了8年之久,比“內乱”前的4年,要多一倍。而且也就是在这8年间,洪仁玕按照“古所无者兴之,恶者禁之,是者损益之”的原则,提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东洋之冠冕”的第一个近代化方案。并随着其政治、经济主张和军事战略的部分实施,到1860年,太平天国在各方面都有显著的好转,到处呈现出一派昂扬奋发的气象。如果以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太平天国取得全国政权,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是完全可能的。曾在太平军任职的英人呤唎,当时也认为“太平军的最  相似文献   

5.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29日,天王洪秀全入城,建都,改称天京。3月31日又攻克镇江,4月1日占领扬州,作为天京屏障。当时,英国香港总督兼出使中国全权代表文翰(C.Bonham),为了侦察太平天国的情况,了解“现  相似文献   

6.
洪仁玕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他眼光之远大,思想之新颖,大大超过了他的同辈,达到了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高峰。他的智慧集中地反映在其代表作《资政新篇》等著述和诏谕中所提出的“新政”。洪仁玕的“新政”,是在他到达天京总理朝政以后,从发展资本主义目标出发,对太平天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制以及外交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立政方策和所进行的改革。这些主张和改革,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跳出了国界们农民意识的局限,抛弃了《天朝田亩制度》农业社会主义的空想。为太平天国开拓了一条新路。它力图通过推翻清王朝的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洪仁玕提出的“防意如防城”、“胜惑即胜敌”这一思想出发,从新的角度研究了洪仁玕的思想,论述了洪仁玕“防意胜惑”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详细地阐述了洪仁玕面对后期太平天国思想领域的严峻形势,为收拾世道人心,稳定政局,抵制封建腐朽思想的腐蚀和诱惑,提出的一整套“防意胜惑”的有关方策。文章认为洪仁玕“防意胜惑”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太平天国革命理论,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洪仁玕的著作《资政新篇》,学者多认为是中国近代化的最早计划,国外学者苏均炜、濮友真和邓嗣禹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对此有所论述。这段笔谈所介绍的洪仁轩的佚著,如果确实存在,很可能是《资政新篇》的姐妹篇。太平天国于1860年6月2日占领苏州后,立即从外交上、军事上为东进作准备。李秀成几次致书在上海的外国使领,洪仁玕利用与西方传教士的渊源也积极活动。7月21日,即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六月十一日,洪仁玕致书在上海的英国教士艾约瑟,邀请他到苏州会面,“以便面倾一切”,信末附言:“另附新书一本交先生一览。”同时,李秀成也致书艾约瑟和另一英国教士杨笃信,告以洪仁玕已到苏州,邀请他们来访。洪仁玕、李秀成的去信都送到了。李秀成的信现存英国。不知什么原因,洪仁玕去信的原件却仍在中国,现存广西博物馆(《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和《太平天国文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洪仁玕颁布的《资政新篇》等一系列法令性文件的综合分析,系统阐述了洪仁玕近代化思想的基本内容,重点剖析了洪仁玕在引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和法制方面的主张,指出了洪仁玕思想的进步性、科学性及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它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洪仁玕为了挽救革命危局,达到"重振天国"的目的,提出了一系列的法制思想.洪仁玕的法制思想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产物,体现出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洪仁玕的法制思想不可能在现实中完全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了解洪仁玕的法制思想,对于实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自1851年5月上疏指责咸丰帝“苛责礼仪细节,不求国家大计”始,至1872年3月死于两江总督衙门止,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跌宕多变、错综复杂。而在天京陷落前后,具体来讲就是在1860年3月江南大营被太平军击破,他被授为兵部尚书衔,署两江总督之职起,到1865年月3日接奉上谕,命他督率各军赴山东一带剿捻为止这段时间里,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突出。认真研究双方关系演变的原因、经过、后果,既可进一步了解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与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又可以从反面分析太平天国起义为什么失败。近年来有关论文虽在报刊杂志上屡见不鲜,但上面所提还鲜有人涉足。本文试图在部分吸收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文中只作一般介绍,不作重点论述),以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湘军攻陷为转折点,分前(1860年3月—1864年)后(1864年7月—1865年5月)两个阶段,着重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一八五三年三月,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等指挥太平军一举攻克东南重镇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首都,建立了与清朝相对峙的太平天国政权,打破了清封建王朝的一统江山。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们从军事、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图改变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朝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状,为建立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而斗争。  相似文献   

13.
太平军北伐失败的原因章友德1853年3月29日,天王洪秀全率太平军从水西门进入南京城并改南京为天京,正式在此定都。其时,清政府钦差大臣向荣很快就在乏郊孝陵卫扎下了“江南大营”。接着,钦差大臣琦善也率部在扬州城外扎下了“江北大营”。太平军该如何行动,是...  相似文献   

14.
对于洪仁玕《资政新篇》中现代化举措的来源及其现代化观念的根源,学界一直缺乏详尽的追究。仔细考察《资政新篇》所受当时新教传教士中文杂志及书籍的影响,可以揭示贯彻在《资政新篇》背后的新教文明观和现代化观念。《资政新篇》中的思想观念,主要来自洪仁玕在香港和上海时期对"洋社会"的接触,以及对世界发展大趋势的了解。《资政新篇》之新,正在洪仁玕比一般的中国人更早地了解世界时势,并预见到了在中国即将出现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拜上帝教有六个宗教节日(亦称“天历六节”),其中之一即天历每年的二月二十一日的“太兄暨朕登极节”。此节含义,解释不一。但大都避开“太兄登极”问题而讨论“天王登极”,且将“天王登极”理解为“登天王位”。罗尔纲先生曾认为,在1851年1月金田起义前,洪秀全不会正式登天王位;又,天王“登极节”在“二月二十一日”,这个“二月二十一日”当不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二十一日,而应是咸丰元年(1851年)二月二十一日,是时太平军进驻武宣东乡,所以,洪秀全是于咸丰元年二月二十一日于武宣东乡登位称天王的。此说被广泛接受,写进了各式教科书。郭廷以《史事日志》也持此说。惟简又文根据《洪仁玕供词》等材料,认为太平天国当“一起义即正位天王,必无于武宣再行‘即位’之理”。但仍视“登极节”中的“登极”为正天王位。  相似文献   

16.
洪仁的“对外通商论”汤标中洪仁(1822—1864年),广东花县(今花都市)人,洪秀全的族弟。早年多次考秀才未中,在家乡私塾教书。于1852年往香港作布道士。1859年春达天京(今南京市),成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洪仁在香港期间见多识广...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结束刚满十年,镇江又经历了一次长达十二年(1853—1864)的国内革命战争,前五年是太平军占有镇江,屡次打破清军的包围;后七年是清军重占镇江,受到太平军的包围,呈胶着状态,直到天京沦陷,镇江四郊的农民战争烈火才暂时熄灭.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29日,建都,改名天京,随即派地官正丞相李开芳、天官副丞相林凤祥,殿左一指挥罗大纲、木一总制吴如孝等率领太平军二万余人,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起义记》原名《洪秀全之异梦及广西乱事之始原》,是记载太平天国历史的重要著作。简又文先生曾指出:“历来欧美人士之研究太平天国者,咸以此书为最真确可靠之史料。尝考吾国官书或私人著作关于洪秀全身世及太平军初期历史之种种记载,其详实可据,无能出其右者。”这本书是瑞典籍传教士韩山文所著,韩山文的主要根据则是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之所传述。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洪仁玕为了躲避清朝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围绕领袖人物在定都前后的战略决策,从三个切入点将太平军和红军作了对比.首先从太平军定都天京展开剖析,认为是杨洪权力之争的结果;而红军建立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则是由主客观因素决定的.其次对二者围绕巩固政权、保卫都城的战略、战法的异同进行分析,论述了太平军的盲目性和保守性,同时也客观评价了红军的积极战略.再次从阶级方面分析太平军与红军的组成成分,得出二者群众基础相同,但指导思想不同,因此遇到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时就表现得大相径庭.全文论述以太平军为主,红军为辅,重点在于探讨太平军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洪仁玕与太平天国历法的“改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仁玕阐述了太平天国颁行天历主要有“醒愚俗”、“定民志”、“正农时”三个目的。针对天历不合天象、有失农时的缺陷,洪仁玕对天历作了一次较大的“改订”:一是改订“岁实”,二是欲制定一标准物候历来“裁定耕种”。洪仁玕对天历的“改订”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