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资本家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由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之所以接受了改造,是因为工人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执政的共产党又根据马克思主义制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同时还因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本家阶级的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化和辛亥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时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5)
七十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在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广大人民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背景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志士,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主,艰苦奋斗,终于在1911年掀起了全国规模的革命大风暴,一举推翻了帝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我国建国三十年来,最光辉的成果之一,就是胜利地实现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马克思提出的“剥夺剥夺者”的历史任务在我国已经实现。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被消灭,资本家阶级不存在了,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已确立了自己的稳定的统治。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的时候,回顾我党关于改造资 相似文献
4.
在本世纪20年代,中国的近代资本家,当他们作为一个阶级的重要性日益被城市社会广泛承认以后,便逐渐形成为一个具有自己特点和紧密结合的社会阶级。在那个时代,经济活动的杰出人物,已不再需要参加官僚机构而充当领导阶级的成员了。百万富翁想买个一官半职,以便能够同当局对话,也已经不是时候。即使文凭或学历仍然保持其权威,他们要想改 相似文献
5.
早期鲁迅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是很具代表性的。研究早期鲁迅思想,固然应该研究达尔文、尼采、厨川白村等外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他的影响,但从早期鲁迅“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正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反射和回声体现在鲁迅思想中,构成了早期鲁迅思想的特征,早期鲁迅才会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占重要的一席。一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的大炮打开了中国这个封建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同时,西方的物质文明(运用近代先进技术武装的坚船利炮和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工业品)猛烈地冲击着这东方古国的自大、愚昧。帝国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技术推动下,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传统意义上的工人、农民以及其他社会发展力量正在成长为新的社会阶层--知识阶级.他们是社会变革的真正力量.这犹如在几百年前资产阶级基于"物质资本"而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一样,知识阶级也必将进一步地基于"知识资本"而建立起"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知识社会的发展促使我们党必须坚持广大劳动者的知识化改造和知识分子的科学社会主义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8.
北洋军阀与近代中国社会毕春丽从1895年袁世凯在小站训练新式陆军开始,到1928年奉系军阀头子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奉系宣布垮台为止,北洋军阀在中国历史上存在33年,其中从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北洋军阀统治中... 相似文献
9.
戴学稷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6)
前些时候曾有少数人主张中国应当走资本主义道路,把欧、美、日本等一些生产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套制度照搬到中国来,实行所谓“全盘西化”。他们没有比较一下中国与这些国家显著不同的国情,也没有看到中国与这些国家历史道路的迥然差异,更无视于中国百余年历史的教训。因为这条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曾经为许多真诚的爱国者和革命志士所憧憬和追求过,并且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果仍以失败告终。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经过几代人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血的结晶。它不仅是中国现在的客观现实,而且已是不容争论的问题。温故而知新,回顾往事,让我们从中汲取教益,避免再走弯路,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11.
社会空间与社会阶级:布迪厄阶级理论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集中讨论了布迪厄的阶级理论。在指出布迪厄对经典阶级理论进行了关系主义改造 ,以及其理论的经验基础来源于法国资源的特点之后 ,作者梳理了布迪厄阶级理论及马克思与韦伯的师承关系 ,认为布迪厄把阶级理论安置于其社会空间理论之中 ,并根据资本的构成和数量来判别行动者的阶级性情 ,而阶级斗争也变成了争夺对于社会世界表征政权的符号斗争。最后一部分结合国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与中国语境 ,对布迪厄的阶级理论进行了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12.
曹锡仁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3)
正像中国自古以来就走着一条与西方迥然不同的道路一样,当中国告别古代迈步进入近代的时候,也走上了别具一格的独特路径.为了把握中国近代的社会结构及其特征,必须客观而冷静地把握近代中国的历史起点.一、近代中国的历史起点与在自身单一矛盾的运动中完成近代突破的西方情形不同,中国在与古代揖别之时,面临着双重 相似文献
13.
一、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新变化随着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兴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此导致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资产阶级呈多元化、流动性方向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组织方式主要以股份公司形式为主,管理人革命使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彻底分离成为可能,生产资料私人所有者在保留了私有制这种方式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了经营代理化. 相似文献
14.
最近,重新学习了斯大林一九三六年《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斯大林对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后的苏联社会阶级结构作出了科学论断,这对于分析现阶段我国社会的阶级结构问题很有指导意义。这里,首先摘抄其中的两段话: “由于苏联经济方面发生了这些变化,我国社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状况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冲击了人们的一些传统观念,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作为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广泛出现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后工业时代背景下的西方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变化使传统的阶级理论受到挑战,诸如“工人阶级消亡”等观点甚嚣尘上。对此,密利本德通过重新检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提出在当代西方社会的梨形金字塔状阶级结构中,仍然存在两大阶级的对立,来自下层的和来自上层的双向过程阶级斗争充斥整个社会。在复杂的斗争中,由于工人阶级的庞大数量及其革命性,他们仍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可依靠力量。密利本德对阶级问题的分析使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丰富和发展,但密利本德在阶级划分问题上陷入了多元论的泥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使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及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和正在不断出现新的利益群体利益集团和利益冲突。科学地分析当今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探求其中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耕经济变革与乡土社会结构转型的推进——中国社会结构的原型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耕经济以有限的土地资源与血缘家族结合和平衡 ,产生了超稳定的乡土社会结构 ,唯有打破这种结合与平衡 ,才能从根本上推进乡土社会结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 ,从推行农村家庭承包制开始 ,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 ,乡村工业和各种非农产业大发展 ,小城镇不断崛起 ,从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冲击和改造农耕经济 ,血缘与地缘的结合开始松动 ,业缘关系长足发展 ,乡土社会结构的转型进入初级阶段 ,并产生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陆的三大有效推进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耕经济变革与乡土社会结构转型的推进——中国社会结构的原型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社会结构的原型及其根基近些年来,诸多同仁的研究成果涉及到经济改革对社会结构转型的影响,以及社会结构转型对经济改革的制约,如计划社会体制和城乡二元结构对经济改革的制约。然而,同类研究中普遍缺乏对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结构进行基本定位,以致很难得出何谓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清晰理念,导致转型主体不清。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的解释,所谓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体系各组成部分或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那么,到底什么是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结构?有的提“农业社会结构”,有的提“乡村社会结构”,有的提… 相似文献
20.
长江文化的近代化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即在器物层面上进行近代化努力,在制度层面上展开近代化探求,在社会主体层面上从事近代化求索。由此形成了长江文化近代化的历史特征:(1)外发催生型;(2)同社会变迁的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3)表现出非过程性与不彻底性。长江文化的近代化对中国早期近代化有关切肯綮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