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达慕是蒙古族独具特色的、承载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民俗喜庆集会。它如同活态的“蒙古文化博物馆”,以其特有的动态模式和多元类型,如官方传统那达慕,民间那达慕、旅游那达慕、国际那达慕、学校那达慕、象征性那达慕等多元形态,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交融和弘扬、习得和认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尤其对民族文化从草原走向世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它是对原始渔猎、原始农耕牧畜等劳动的反映以及将动植物作为图腾崇拜的原始观念的反映。蒙古民族豪爽乐观、能歌善舞,表现在萨满文化中的蒙古舞蹈更加富有特色,形成了蒙古族自己的萨满舞蹈——“博”舞。蒙古族称男萨满为“博”,女萨满为“渥都干”。蒙古族舞蹈是在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理想的基础上,伴随着蒙古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那达慕”的产生、传承、发展等进行系统研究。由研究可知,“那达慕”在汉语中为盛会、喜庆之意,它源于蒙古族原始的游牧生活。从成吉思汗时期的“依合忽力勒台”到元代的“诈马宴”、清朝时的“乃日”,再到今天的“那达慕”,本质上都是以射箭、赛马、摔跤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集会。第一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在内蒙古的举行,标志着“那达慕”大会开始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但随着国际化、商业化发展趋势的推进,“那达慕”原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开始渐渐流失。    相似文献   

4.
蒙古民歌源远流长。它不但口头流传,而且有些蒙古典籍就曾记载过各类民歌,如《蒙古秘史》、《蒙古源流》、《宝贝念珠》等名著中都能够查见门类繁多的民歌。《元史》就详细记载了蒙古族音乐、舞蹈等艺术方面的内容。蒙古族很早以前就采用过一种叫作“延嘎—伊嘎”、“但—伊嘎”的记写音乐的记谱法,这种记写法已风行于蒙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节日民俗是反映蒙古族牧业生活特征的文化形式。动物是蒙古族文化起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以动物这一视角作为切入点,对那达慕盛会进行个案分析,从动物学溯源的角度力图挖掘蒙古族文化与动物相对独特的关系,剖析了动物元素在蒙古族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蒙古族节日民俗中蕴涵的动物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和谐相处的一种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6.
谜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类型。蒙古族谜语是在蒙古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土壤里滋长出来的艺术鲜花。它直接反映着蒙古族人民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风俗习惯和经济生活,因而,研究蒙古族谜语有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蒙古族谜语,它首先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孕育成型,尔后经过文人的搜集整理,才开始用文字记载和创作。如果我们把十三世纪和十四世纪之间问世的蒙古族民间叙事诗  相似文献   

7.
《江格尔》是一部规模宏伟,色彩瑰丽的蒙古族民间英雄史诗。几百年来,在蒙古族人民,特别是卫拉特蒙古(今新疆蒙古族)人民中间,靠着“江格尔奇”(专唱《江格尔》的民间歌手)们的集体创作和口头演唱,世世代代流传到今天。《江格尔》之所以能够在蒙古族人民中间广泛流传和深受喜爱,是因为它通过离奇动人的情节和优美动听的语言,生动  相似文献   

8.
浩如烟海的蒙古族民间故事是蒙古族民间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分为传统故事和专人系列故事(或曰故事组、故事群)。专人系列故事中,《巴拉根仓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也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广大蒙古族人民同僧俗封建统治阶级进行战斗的锐利武器。蒙古族民间口头文学丰富多彩,源远流长。部落时期的那些美丽的传说、神奇的故事、悠扬的民歌、吉祥的祝词等,在最早的经典著作《蒙古秘史》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反映。然而  相似文献   

9.
金马驹传说在蒙古族民间广为流行,并形成了“黑莫里”意识。传说的母题也逐渐完善。其不被擒捉的母题的变异,是在清朝统治时期,佛教渗入蒙古地区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不具备普遍性。金马驹形象永远是蒙古人民的自由、理想、幸福、繁荣昌盛的“黑莫里”象征。  相似文献   

10.
大量舞蹈岩画表明,萨满乐舞是产生于氏族部落社会母系制时代的一种古老宗教艺术,至史官文化中期,该乐舞的结构、形式及表演程序等已得到规范,并固定下来。萨满乐舞对蒙古族民间古乐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现代蒙古族民间的安代、铃鼓、盅碗等乐舞,其旋法律动、调式调性、动作形态和舞蹈姿态等风格,仍带有明显的萨满乐舞韵味。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民歌审美谈哈斯朝鲁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社会活动的产物,是蒙古族审美领域里较早出现的艺术之一,有其自身的独特结构、形象风格和美学特征。在蒙古族早期文化中,歌谣、音乐、舞蹈三位一体地结合在一起。蒙古族歌舞起源于蒙古社会的初级阶段,是祖先在各种社会活...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民俗图案是蒙古族民俗艺术的一个分支,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民间图样。它具有各类文化的兼收并蓄以及宗教艺术符号的特征。图案大致可分为自然纹样、吉祥纹样和几何纹样三种。在海报设计中蒙古族民俗图案的整合运用,主要侧重蒙古族民俗图案的提炼、创意、更新以及个性化。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古代文学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史诗文学、历史文学和训谕文学的三大主潮。她象三支河流在蒙古族文学的汇流中放出异彩,并且是日久不衰地发展繁荣的。本文将从文学宏观研究角度来探讨蒙古族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这种具有带规律性的文学现象。 一、史诗文学潮流 蒙古族古代史诗文学,民间俗称“镇压蟒古思的故事”或“降魔传”,是由“朝尔齐”(以马头琴伴奏的艺人)或民间说唱家(无伴奏讲唱和“徒歌”)代代相传的古老说唱文学。蒙古族古代史诗文学潮流是在蒙古族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潮流。史诗文学潮流主要以“江格尔”、“格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与蒙古族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并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腾格里神 (天神 )崇拜、灵魂观念或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火神崇拜、山神以及“敖包”崇拜等 ,在藏传佛教的影响下 ,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或被佛教化  相似文献   

15.
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通过蒙古族民众喜闻乐见的胡仁乌力格尔形式在蒙古族地区广为流传,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蒙古族民间信仰、蒙古族民间文学以及蒙古族民众的历史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古代舞蹈之文化内涵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古代舞蹈是古代蒙古人狩猎、游牧经济与文化的独特产物。蒙古舞由原始狩猎舞蹈、原始宗教舞蹈到古代战争舞蹈与娱乐舞蹈的演变,标志着舞蹈超越原始的劳动和巫术,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蒙古舞蹈的研究,不只是单一的舞蹈学本身问题,而是关系到艺术、宗教、民俗、经济、文化、历史等学科的综合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蒙古族古代文化中,崇拜“九”数常常蕴蓄着许多象征内涵。蒙古族传统文化及众多文献典籍里,“九”数是蒙古人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表现,它折射出蒙古民族的社会心态、审美情趣、文化传统和民俗底蕴。 一、蒙古族祭祀习俗中的“九”数 蒙古族祭祀习俗与蒙古族萨满教关系密切。萨满教对蒙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产生着深刻广泛的影响。“九”数在萨满教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原始宗教中,有“九十九重天”的说法。成吉思汗时代,用九十九匹白色骡马之鲜好,泼酒九十九次,以祈祷于九十九天保佑。蒙古族萨满教祈祷词曰:“上有九十九尊天神/下有七十七尊地母/皆是慈善好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那达慕是集合了蒙古族游牧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传统节庆活动。在当代旅游产业化力量的推动下,那达慕作为蒙古族传统的节日盛会,在发挥其民俗功能的同时,也被各级政府充分利用使其成为了为地区带来物质和精神收益的资源综合体。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复杂又多面,将蒙古族那达慕置于旅游语境中,以东乌珠穆沁旗为个案,探讨在旅游语境中那达慕的传承现状、那达慕在旅游开发中的衍变和传承困境与旅游产业化背景下那达慕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教育人类学关注在复杂的文化背景下人的发展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问题。蒙古族民间童话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进行文化传承和教育的系统研究方面还是少之又少。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对蒙古族民间童话及其传承进行研究,不仅使人们对蒙古族民间童话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民族教育学的丰富和发展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萨满教是蒙古人信仰的古老宗教,神歌是科尔沁蒙古族萨满音乐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萨满神歌并不是在民间自然生成的,它的形成与蒙古族民间歌曲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阐明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本文将萨满神歌与科尔沁民歌从音乐基本形态方面进行了比较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