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狂人”论     
一我想从鲁迅《狂人日记》和果戈里《狂人日记》中两个狂人形象的比较谈起.鲁迅笔下的狂人究竟是什么形象,自作品问世七十年来论者见解一直分歧,真狂、假狂说,战士、英雄亦或普通人说,初步觉醒的叛逆者、思想倾向进步说,狂人与战士统一说,象征形象说等等,至今难以一致;  相似文献   

2.
魯迅的《狂人日記》里的“狂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他是一个患有“迫害狂”症的精神病人呢,还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战士?他是一个发狂同时而又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战士呢,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狂人?这是人們在《狂人日記》的研究中,历来就很有不同看法的問題,也是目前有些人正在試图解决的問題。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真假问题,迄今为止,大致可归纳为:“战士说”,“狂人说”,“寄寓说”。笔者以为对这一特殊而复杂的艺术典型,三说似乎都失之偏颇,本文试图对狂人形象的美学特征,作一点粗浅的辨析。读《狂人日记》,我们都会感到,几乎在每一处看到一个真正病狂者的地方,都会同时看到另一个活生生的清醒的战士的身影。狂人怕赵家的狗、怕路人、怕小孩,感到“他们似乎想害“他”,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这是一个病狂者多疑、过敏的病态心理反映,但我们似乎也同时看到,一个被封建势力迫害的战士敏锐清醒的目光和警觉的  相似文献   

4.
读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又看了几篇分析文章,想对狂人的形象略加小议。 怎样分析狂人形象?认识是不一致的。一种意见认为:“这个狂人实际上是鲁迅先生所创造的反封建的战士,他要冲破黑暗,挣脱多年的锁链。只是周围的人都被统治阶级压迫愚弄得麻木了,反而说他是发了疯,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封建主义的毒害。”另一种意见认为:“鲁迅学过医学,了解迫害狂患者的心理状态,知道他们神经过敏,多疑多虑,思想跳跃,很容易产生联想。他就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借助双关的语言和象  相似文献   

5.
<正> 学术研究上,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主张,是自然的、正常的.但对“狂人”这个主人公,有的说他是真狂人,有的说他是清醒的反封建的斗士;而对作品的创作方法,有的说它是现实主义,有的说它是浪漫主义,有的说它是象征主义……,其歧异之大,却不免令人迷离恍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与没有抓到并紧紧扣住鲁迅在构思、创作《狂人日记》时采用的非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去处理人物、事件、情节、结构等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中外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描写过“疯子”,但真正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成为文学典型的、至今仍在世界文苑中闪烁光辉的“疯子”却不多。果戈理曾在《狂人日记》中写过“狂人,鲁迅也在《狂人日记》中描写过“狂人”。果戈理是俄国的“散文之父”,鲁迅是我国新文学的旗手,他们笔下的“疯子”是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的,同样  相似文献   

7.
在宋代著名词人中,柳永是一个争论较大的作家。自有宋一代始,世人对他的评价就毁誉不一,有的称颂他为“名宦”,有的却斥骂他为“无行”文人;有的说他“傲睨王侯”,“厌薄宦情”,有的却说他“薄于操行”……这种争论历经千年,一直延续至今。建国以后,随着理论界政治气候的变化,对他的毁誉也是时起时落,或上或下,这种起落上下大大影响了对柳永研究的深入,也影响到对他的词作出正确的评价。评论一个作家,首先必须了解他的时代和他的思想,否则,我们就很难对他的作品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价。长期以来,对柳永的评价褒贬不一,对柳永词的研究很少开拓,我们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他的时代特征,对他的思想缺乏正确的理解。为了正确评价柳永和他的词,本文想结合宋代的社会风尚,对柳永思想评价中的两个流行的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并对柳永的思想作一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作品中狂气和狂人这种文学装置成为重新思考世界的通路,同时也是使得既存的权威性话语有可能被推翻的一种文学保护装置。通过狂人和狂气,鲁迅想要推翻自己身处的社会所推崇的价值观。《狂人日记》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是因为它的狂人和狂气具有一种把自己变成他者的现实性的语境,即历史性。  相似文献   

9.
简论李贽的思想及其杰出的历史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贽的思想中儒、道、释成分皆有,他虽有大量非孔、非儒的意见,但并未彻底背叛儒家;虽披袈裟进入佛门,但仍有执著的儒家信念和行为,他的“狂禅”行为,实是对腐败社会的狂人式反抗,他顺应历史要求,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在政治思想、哲学观念、商业观念以及文艺美学诸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大胆而崭新的理论观点和命题。  相似文献   

10.
越战早已结束,但对于这场战争的记忆和争论远未停息,因为每一场战争都要打两次,第一次是在战场上,第二次是在记忆里。在美国作家和越南作家创作的回忆越南战争的小说中,往往出现指责和贬损对方的相悖性描述,为此从记忆伦理的角度探讨这种对立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首先阐述记忆的目的性和利己性,进而揭示美国作家和越南作家创作中的民族主义倾向及其具体表现。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研究认为作家应该采用双重记忆机制:即从他者的角度回忆自己的历史,并论证这是一种已经得到部分作家践行、而且伦理上值得倡导的通向正义的记忆机制,也是文学去修复创伤、认识历史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这在我们国内似乎是没有争论的。但是,对邓小平理论有一个理解问题。邓小平的同一个论断,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至于看来似乎自相矛盾的观点,论者各执一是,那就更不奇怪了。 “不争论”和“要辩论”是两个显然不同的观点。这两个观点邓小平都说过。他在1992年的南方讲话中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于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①邓小平的这个“不…  相似文献   

12.
余新明 《兰州学刊》2007,(11):192-195,191
《狂人日记》的篇幅不足五千字,却承担了反封建思想革命总纲的重大思想课题,并且在艺术上对传统小说形式进行了彻底的颠覆,这不能不归功于其狂人视角的选择.狂人是鲁迅观察中国社会的一双"陌生化"眼睛,他的独特思考方式,如反向思考、联想类比、反复诘问等等,使"自动化"的旧中国社会把它"吃人"的本质暴露出来.在艺术上,由于狂人混乱而独特的时间意识,使《狂人日记》里的十三则日记摆脱了线性时间的羁绊,呈现出一种"空间化"结构;狂人的独特思维方式还导致了一种"狂人语体"(跳跃的短句,多暗示、象征等意外之意)的产生,这种语体无疑提高了现代白话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论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曹晓青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有什么独特之处,今天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引发人们思考、争论,可至今也未能取得完全共识的学术问题。本文对此做一些探讨。1雨果是19世纪欧洲文坛上最重要、最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在他六十余年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张恨水在解放前几乎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通俗小说家。他创作了大量言情小说。这使他被公认为鸳鸯蝴蝶派作家。香港的一些评论甚至认为他是后期鸳鸯蝴蝶派最主要的代表。然而,奇怪的是,解放以来,尽管对鸳鸯蝴蝶派已经有了定论,张恨水的作品却仍旧屡有再版,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戏剧、评弹,至今还在上演,受到观众的好评。这种  相似文献   

15.
高布赛克和普柳什金分别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和俄国作家果戈理精心刻画的艺术典型,也是欧洲吝啬鬼画廊中的两幅杰作。高布赛克是巴尔扎克的《高利贷者》中的一个资产者。他拥有巨大的财富,能运用金钱的威力征服整个法国首都,使无数贵族男女都拜倒在他的脚下,他的权力有如一国之主,因此他自称为“无人知晓的国王”和人们“命运的主宰”。高布赛克性格中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吝啬。高布赛克这一名词,象在法语中已经成为高利贷者的同义词一样,也已经成为吝啬鬼的同义词了。高布赛克是个吝啬狂,他虽然拥有万贯家产,却过着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书法史上,高二适在章草方面的造诣和研究至为深刻。他不仅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还开创了狂草新体,自命为"草圣"而被贴上了"狂人"的标签。考察高二适的书学观念,可发现其理念及方法与理学家曾国藩极为相似。高二适对章草的研究和传习,严谨而率性;在对书家的评论和审美趣味的追求上,他抑怀素而褒杨凝式,推崇的是"中和"的观念,可以说,高二适的书学之道并不是"狂",而是"君子之学"。  相似文献   

17.
前几年,关于朦胧诗的讨论着实热闹了一阵子,有些争论至今未休.有的同志把诗的含蓄跟朦胧混为一谈,似乎唐诗、宋词中也不乏晦涩难懂之作,为什么一味推尊唐诗、宋词却非难当前某些朦胧诗人的作品呢?显然,这是一种误解.须知  相似文献   

18.
普拉东诺夫的道德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重要作家普扛东诺夫在前苏联文学中是独一无二的,他在道德探索方面走在当代作家前列。他的道德探索并未停留在关爱自然与人生的层面上,而是勇于为人类进行不屈不挠的道德抗争。他强调作家应当承担起道德批判的职责,促进民族“自我意识和尊严”的成长。他的作品生前曾引起批评和争论,在他死后却为他赢来了荣誉。  相似文献   

19.
“乡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巧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惯于将“五四”以后的“人生派小说”与“乡土写实派小说”进行分类(或者是按分期来进行归类)。其实,这种分类似乎不甚科学,因为“人生派”的许多作家一开始创作就是致力于“乡土小说”的。和鲁迅一样,“五四”以后许多小说家是从广袤的农业社区进入繁华喧嚣的大城市。在封闭落后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光怪陆离的现代文明之冲突中,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差迫使他们拿起笔来描写“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鲁迅语)但就“五四”以后许多小说家的创作实绩来看,似乎他们更关注“下层社会的不幸”。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孔乙己》、《药》,无一不是对乡土社区中下层农民的深切关注。继鲁迅之后的乡土小说作家中较突出的有“新潮”作家杨振声等,他的《渔家》和《磨面的老王》  相似文献   

20.
云照光这位影响较广泛的蒙古族电影剧作家,有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在一贯性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开掘峙中,在他笔酣墨饱地描绘的一幅幅血与火、泪与歌的艺术图画里,在他满怀激奋镂刻的一个个慷慨壮烈的革命志士的挺拔身姿里,甚至在对鄂尔多斯高原那寥廓、苍凉、雄浑的风土的渲染里,确有一种肃穆,一种雄发,一种悲歌感慨之气在其中鼓荡着、燃烧着,令读者情动神摇。一般说来,直觉地感知优秀的艺术作品的美感力量,似乎并非难事,但要真正懂得一位作家的创作,尚需从这种表层的感受跃入深层的理解。文学的表层结构常随着具体题材、情节、人物、主题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易性,而基于作家美学意识的深层结构则是较稳定的,他的美学意识形成的审美范式必然深刻地影响他全部的创作。本文旨在对云照光电影剧本创作作一深入探讨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